刨客對營銷的最大改變
04-24
共享經濟理念已是大勢所趨,而這款驚天地的為營銷大開眼界的尋客戶資料的社交app是一款嘗試使用共享經濟的理念,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改變銷售職業的工作方式,優化銷售職業的工作軟環境,在大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引領銷售職業的高效工作方式。凈化企業的營商環境,提速民族製造業的健康發展。 解析互聯網+狀態下的共享經濟對營銷的徹改: 互聯網對營銷最大的改變是傳播與渠道。互聯網工具論,主要是指傳播的工具。互聯網渠道論,主要是指銷售的渠道。很多企業決策者發現,自從互聯網出現,營銷彷彿進入無厘頭狀態:消費者變挑剔了,渠道增多了,價格體系亂了,就連傳播都去中心化了…… 互聯網對營銷帶來的最大障礙是傳播。因為傳統媒體是可控的,而互聯網時代的傳播截止目前基本是不可控的。即使那些互聯網時代的網紅,也沒有發現成為網紅的規律。 雷軍就是一例。無意中,雷軍成了網紅,助推小米。當雷軍覺得找到小米成功的規律,總結出「七字訣」等一系列規律時,雷軍又被互聯網快速邊緣化了。也許從成了網紅到被邊緣化,雷軍都是一頭霧水。網紅們還沒來得及總結成為網紅的規律,就被新的網紅快速迭代。難怪羅振宇說網紅「Papi醬」要快速變現。
互聯網改變了渠道體系嗎?
互聯網讓渠道體系多樣化了,這是不容質疑的。電商是渠道,某種程度上是對的。 電商渠道論曾經很有市場,也很有說服力。小米成功後,曾經有人說不需要傳統渠道了,從2016年小米跌出行業前五,現在又在反思線上渠道的局限性。 互聯網肯定改變了渠道體系,未來的渠道體系一定是線上線下共生。某個階段可能線上突出一點,但單一的渠道體系是跛腳的。 過去,傳統企業大致有兩大渠道:一是通路;二是KA。互聯網改變了渠道體系。 一個渠道體系有四大參與者:廠家(F)、經銷商(B)、零售店(R)、消費者(C)。這四個參與者,原來是縱向鏈接的,雖然也有跨環節的,比如直銷,但畢竟只佔極小的份額。 C端電商的出現,所有環節都可以與消費者(C)鏈接,於是,出現了F2C和B2C,如京東、天貓、白酒行業的酒仙網等;也出現了R2C,如社區電商;還出現了C2C。F2C、B2C、R2C、C2C,渠道環節肯定增多了。 B端電商出現了,有了F2B,如招商網;也有了F2R,如京東新通路、阿里1688;還有B2R,如煙台萬商購、壹吉購、易酒批、批多多等,幾乎每個行業都有。 歸納起來,廠家從原來的兩大渠道(通路、KA),增加了三個電商渠道(F2B、F2R、F2C)和一個微商渠道。經銷商從原來的二個渠道(直供終端、直供二批),增加了二個電商渠道(B2C、B2R)和一個微商渠道。 廠家的環節從原來兩個增加到六個,渠道增多了,總銷量不一定增長,每個渠道的銷量就會被攤薄。經銷商從原來的兩大渠道增加了五大渠道,而且可以藉助電商跨區域經營,總銷量是可能增加的。互聯網沒有改變4P架構
無論互聯網工具論、渠道論、本質論,都不會改變營銷的基本要素。營銷的20多個要素(營銷變數),最佳整合架構就是4P。前不久,我已經發文說「4P是個萬能架構」,意思是說4P是個分析框架,分析框架不因互聯網而改變。今天我們的分析仍然沿用這個框架。 互聯網改變了需求和產品形態嗎? 互聯網在四個層面改變了消費者的需求和產品形態: 1.互聯網作為信息工具,是認識與洞察消費者需求的工具。比如,過去無論多麼強調營銷是發現消費者需求,但無論是消費者調研還是消費者洞察,都很難真正做到。現在的需求鏈邏輯,能夠讓社會的極客們以互聯網為鏈接,在研發階段深度參與,從而真正做到消費者導向。 2.跨界整合幾乎可以改變所有行業和產品形態。互聯網的支持技術是微電子技術(IT技術),微電子技術跨界,幾乎能夠改變所有行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產品。現在互聯網企業可以輕易進入某個傳統行業,如特斯拉、谷歌進軍汽車行業。 3.互聯網作為營銷傳播工具,要求產品本身自傳播屬性。互聯網傳播,商品本身就是傳播的源頭,這個時候對產品的要求自然高一些。那些在網上迅速傳播的產品,本身一定是有特點的。如果沒特點,即使有大咖傳播,投資重資傳播,可能也沒效果。 4.互聯網改變了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能夠衍生出新的需求和產品形態。這點與機器和電力催生了工業文明,而工業文明作為一種生活形態,衍生了眾多不同於農業文明的需求和產品形態。 至於自吹自擂的「極致產品」,互聯網思維,不過是商業語言而已,商家可以說,讀者別當真。 當然,在目前特定的情況下,互聯網還在改變廠家的產品體系。過去,由於KA與通路的定價體系不一樣,廠家往往會有兩套產品體系。現在有了電商,可能會有第三套產品體系。互聯網改變了價格體系嗎?
我的回答是「肯定改變了」,並且形成了新的成本均衡。 只要互聯網能改變成本體系,就能改變價格體系。至於現在產品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價格體系變化,與互聯網本身沒有太大關係,只是電商時代與「主流換擋」偶爾碰在一起了。 根據「零售商業輪轉假說」,任何大型新興商業的崛起,都是從「三低」(低地位、低毛利、低價格)開始的,都是有成本優勢的,比如沃爾瑪,都會帶來商業的成本再均衡。 電商在中國是從低價開始的,吸引的是「屌絲」消費者。但是,電商現在也已經成為「三高」(高地位、高毛利、高價格),電商價格高於線下已經成為常態。電商已經完成了成本再均衡過程,線下成本下降,電商成本上升,已經接近均衡狀態。 但是,電商的成本均衡過程還沒結束。C端電商的普及,形成了一輪成本均衡過程,B端電商才剛剛開始,B端最大的特點就是運營成本會下降,會再次形成成本均衡。 互聯網對營銷的最大挑戰是傳播 互聯網首先是傳播工具,然後才是商業工具,商業源於信息不對稱。但是,很多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好像突然不會做傳播了。 傳播帶來的是交易流量。做電商如果只會買流量是很難賺錢的,所以要學會自帶流量。 流量從哪裡來?新增流量從傳播中來。過去,傳播是可控的,因為媒體是可控的,花錢是基本能夠解決問題的。現在,互聯網本身很難控制,花錢也控制不了。
無論是製造業,還是商業,基本格局是由傳播格局決定的。商業源於信息不對稱,傳播格局決定商業格局。 傳統傳媒(除了喉舌之外)基本上是寡頭壟斷的,寡頭壟斷決定了傳播門檻很高,資金投入很大,比如央視。一旦產業格局形成,就很難顛覆。所以,現在工業多數是寡頭壟斷的行業格局。大者恆大,除非行業龍頭自身犯錯誤。 互聯網出現後,出現了所謂的去中心化現象。屌絲逆襲就是因為去中心化後,逆襲門檻降低了。但是互聯網也出現了更大的中心化現象,BAT就是超級中心,或稱為互聯網平台。 互聯網數據為定向營銷提供了便利。互聯網雖然提供了傳播便利,但營銷傳播不能散彈打鳥,無的放矢。互聯網的鏈接、交易,最後沉澱下來的是數據,數據為營銷定向傳播提供了依據。所以,現在的互聯網公司都流行說自己是數據公司,也有人說現在進入了DT時代。 互聯網時代是開放,共享的時代。 銷售界是大同的世界,因為大家的命運都或因某一個客戶而在某一時而彼此關聯。每一個企業當面對複雜的銷售問題時,都不必束手無策,一定可以通過更便捷的方式找到與自己銷售工作有交集的朋友,出謀劃策,精準指引。一個人的彈指間的共享或許就能解決另一個人的汲汲所求,互助高效的完成銷售工作。 而刨客是基於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理念狀態下,利用移動互聯網的技術,為中小企業解決開發客戶難題。刨客APP是讓用戶基於目標企業的地理位置,通過對銷售經驗、技能、人脈的懸賞,精準地開發目標客戶的共享平台。刨客致力於供應鏈職場社交的第一品牌,是深受銷售職場喜愛的移動應用。這即是刨客在21世紀對營銷的最大改變!
推薦閱讀:
※《影響力》讀書筆記
※如果你想釣魚,就要像魚一樣去思考
※林渡解密:一天掙錢10億元的銷售是如何煉成的
※汽車銷售話術;如何處理客戶異議
※如何探詢和引導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