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眼中的「華誼兄弟」

談到華誼可能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就是一些明星,比如當紅的李晨,鄭愷,angelababy等,不可否認這些明星的成功,但是真正的大BOSS卻是背後的王中軍王中磊兩兄弟。最近看了幾本關於華誼兄弟的書,小有感觸。

第一點,早年華誼雄起靠的就是王中軍的頭腦和膽識。華誼早年是靠廣告業起家的,前身是「華誼兄弟廣告公司「,當時的王中軍是很有頭腦的,因為剛在美國求學回來,視野非常開闊,當時看到很多銀行的標誌都很混亂,王中軍看到了商機,瞄準了中國銀行,但是自己的公司名氣和資金都非常有限,跟別人談合作的時候甚至連見面的機會都不給,於是王中軍分別在南方和北方選擇了一個材料加工場,直接找到老闆問:「你每年能賺多少?」老闆回答:「每年利潤一百萬左右……」王中軍說:「我讓你每年賺一千萬,只需要把名字改成華誼兄弟南公司和北公司。」於是王中軍憑藉著自己出色的口才和「南北公司」拿下了與中國銀行的合作,上萬個營業點,紅標黑字白底,王中軍靠著他的膽識和魄力,華誼兄弟廣告公司迅速躋身行業前十。

第二點,就是王中軍眼界廣,膽子大,動作快。廣告正混的風生水起,突然有一天偶然聽朋友說,有個電視劇《心理診所》正在找投資方,王中軍當時也沒多想,成本投入也不多,就投了,沒想到這一投嘗到了甜頭。在王中軍的早期經歷中,並沒有接受影視劇製片管理高等教育的專業背景,初進影視行業,完全是靠著他敏銳的判斷能力和過人的眼光。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回顧王中軍這十多年在行業的摸爬滾打,就可以發現,他做每一件事的時候,眼光不會僅僅停留在一件事上,而是注意到可能與之相關的其他事物,並尋求新的突破。

第三點,就是王中軍對人才的賞識和駕馭能力。這裡首要提到的任務就是馮小剛,沒有馮小剛就沒有現在的華誼」這句話說的不算過分,反過來,華誼兄弟王中軍也給了這個「野路子」非科班出身的導演足夠的信任和機會。《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一部部賀歲大片讓大家認識了馮小剛,也讓大家了解了華誼兄弟。華誼公司的招股書上明確寫著「馮小剛工作室在報告期內出品了《集結號》和《非誠勿擾》兩部影片,這兩部影片約佔報告期內發行人電影業務收入的40%和總營業收入的18%……」足以可見馮小剛對與華誼兄弟的重要性,同時也能折射出王中軍對於人才的培養和愛惜,讓馮小剛從一個非科班的野路子導演到華誼兄弟的「中流砥柱」。在這之後2003年的《手機》2004年的《天下無賊》2006年的《夜宴》讓馮小剛成功躋身內地一線導演。除此之外,王中軍也不忘繼續挖掘優秀的導演和製片人,比如投資拍攝陸川的《可可西里》,以及與《夜宴》同時期投資出品了《墨攻》和《雞犬不寧》,「我們還有一些商業價值比不上小剛,但很有特點的導演」王中軍說到。

第四點,就是華誼兄弟不斷擴展完整的產業鏈,從最開始的一點逐漸擴張成一張產業網,這也是華誼高速發展的重中之重。華誼「大製作,高票房」的電影一部接一部,逐漸確立電影界的霸主地位,可是電視劇卻一直是華誼的軟肋,對於電視劇,華誼完全可謂是個新人,於是在2005年,華誼兄弟斥資3000萬併購並成立新公司——天音傳媒,進軍電視劇。到2010年,華誼旗下已經簽約張紀中,吳毅,李波,楊善朴,陳劍飛等9個電視劇製片人工作室,華誼兄弟在電視劇領域的野心可見一斑。除此之外,作為完整產業鏈上的一環,明星演藝經紀是華誼必然要涉足並搶佔資源的領域,作為一家經紀公司,其業務水平就體現在如何能讓旗下藝人在其「包裝」下 ,提高曝光率,增強宣傳效果,並獲得更多,更好的演繹機會。2001年,華誼兄弟太和文化經濟人成立,該公司專門運作和推行影視經紀人制度。在與國內其他優秀的經紀公司競爭中,華誼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也極力鞏固自己在明星經紀領域的地位,爭取吸收更多優秀的明星,從而在娛樂產業上形成自己的資源優勢 。下游的發行產業,華誼也在不斷跟進,2003年前,國家政策不允許民營公司私自發行影片,2003年政策開放後,王中軍增持西影股份,從而取得了對該公司的絕對控股和全部經營權,並更名為陝西西影華誼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此次重組實現了從編劇,導演,製作到市場發行和院線發行等基本完整的生產體系。現在,西影華誼除了發行華誼的兄弟的片子外,還發行一些其他公司的電影,而西影華誼也是唯一和保利博納抗衡的電影發行公司。隨後,華誼兄弟又將眼光投向了音樂界,2004年11月,華誼兄弟出資3000萬收購戰國音樂,簽約藝人,黃征,羽泉組合,張靚穎,李慧珍等,成立華誼兄弟音樂有限公司。華誼旗下業務形成電影,電視,經紀,廣告,設計,音樂,六位一體,華誼兄弟從單純的影視投資公司演變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民營影視娛樂集團。還有一點,就算是華誼兄弟在經營上的特色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本公司投資拍攝的影視作品,首先要選用本公司旗下的簽約演員領銜出演;同時讓本公司的簽約歌手演唱主題曲;並由本公司發行代理影片的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最後還是由本公司負責國內外的市場發行。足以可見華誼兄弟對於完整產業鏈的構建和高效利用,使得上游下游相輔相成,讓華誼兄弟這條巨輪,昂首前行。

第五點,王中軍不斷與影視圈之外的人建立關係,眼光不拘泥當下。近些年們可以看到,王中軍不斷與從事財經,金融,互聯網等商界人士密切交往,並吸收其進入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像馬雲,江南春和胡明都是來自影視圈之外的人物,這些人不僅為華誼兄弟引進了資金,而且還引進了這些領域裡流行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理念。作為影視娛樂公司的董事長,但是他的胃口絕沒僅僅停留在「影視娛樂業」這個圈子裡,而是正從別的行業里為他的事業尋求新的發展途徑和發展空間,只要看見有一個可能實現的機會,他就會讓「可能」變成「能」。

隨著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民營娛樂公司數量已成陡增態勢,但是華誼兄弟仍處於行業領頭羊的地位,王中軍總是說是自己趕上好時候了,別人問道他成功的秘訣他也總是說四個字「<拿來主義>,別人走過的成功的路(指好萊塢),我們只是拿過來按照人家的方法再走一次」。看似簡單的道理,可是許多民營影視公司卻並沒能複製華誼的成功,華誼的成功的成功有太多因素,得益於王中軍對整個企業的把控,將其一步步推進,形成產業網。雖說華誼的成功讓我們對行業燃起希望,但是終究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成為在行業里獨一無二的品牌。

推薦閱讀:

TAG:傳媒行業 | 影視行業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