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C的聽戲筆記(02)看《西廂記》對比越劇、京劇、崑曲

聲明:本文為樓主原創,私人轉載隨意,媒體或公眾號轉載需先聯繫樓主。

大C的聽戲筆記(01)從京劇《四郎探母》入門戲曲欣賞

大C的聽戲筆記(02)看《西廂記》對比越劇、京劇、崑曲

大C的聽戲筆記(03)怎樣優雅地撩妹

大C的聽戲筆記(04)神話經典《白蛇傳》

大C的聽戲筆記(05)兩出新戲——淮劇《千古韓非》和滬劇《敦煌女兒》

大C的聽戲筆記(06)越劇之魂——《梁祝》和《紅樓夢》

大C的聽戲筆記(07)關於戲曲傳播問題的吐槽

大C的聽戲筆記(08)最治癒的聲音——越劇尹派和京劇荀派

--------------------------------------------------------------------------------------------------------------------

王實甫的《西廂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劇之一,起初是元雜劇,後被多個地方劇種吸收改編,本文所介紹只是其中冰山一角。要問西廂記到底多少個版本,這篇文章算整理的比較全面的:《西廂記》劇本的繼承和出新――中國文學網

這是1990春晚節目,彙集京、豫、越、黃四個劇種的小品《拷紅》,從中可以略覽幾個大劇種的差異:1990年春晚_戲曲《拷紅》表演:小香玉 等_1990年春晚

越劇

眾多《西廂記》中,樓主最愛莫過於越劇大師袁雪芬首演、其高徒方亞芬再次改造的版本。其中《琴挑》一折,對王實甫的原文作適當調整,用吳儂軟語唱出來,再配上水袖舞,美的不要不要的。

"哎,紅娘,那聲音是哪來的,我猜啊猜啊猜啊怎麼就猜不著。"

"小姐,在我面前就別裝了,你裝傻的樣子好萌你知道么。"

「誰裝了?哼,我早就猜到了,那是西廂的痴情郎在彈琴挑逗我。」

方亞芬演出的全本戲:

上:《CCTV空中劇院》 20130527 越劇《西廂記》 1/2_CCTV空中劇院

下:《CCTV空中劇院》 20130527 越劇《西廂記》 2/2_CCTV空中劇院

《跟我學》節目,方亞芬對《琴心》一折的講解:

上:《跟我學》 20140227 方亞芬教越劇《西廂記》_CCTV節目官網-CCTV-11_央視網(cctv.com)

下:《跟我學》 20140228 方亞芬教越劇《西廂記》_CCTV節目官網-CCTV-11_央視網(cctv.com)

崔鶯鶯:某非是他。紅娘,你聽這是什麼響啊?

紅 娘:哎呀,紅娘聽不出來。小姐,你試猜呀。

崔鶯鶯:(唱)莫不是步搖得寶髻玲瓏,(紅娘白)不是的。

莫不是裙拖得環佩叮咚,(紅娘白)也不像。

莫不是風吹鐵馬檐前動,莫不是那梵王宮殿夜鳴鐘。

紅 娘:也不是。啊小姐,這聲音好像是在那邊呢。你再仔細的聽啊。

崔鶯鶯:(唱)我這裡潛身聽聲在牆東,(紅娘白)嗯。

卻原來西廂的人兒理絲桐。

紅 娘:小姐,你在這裡燒香。我去看看老夫人,她睡了沒有。

崔鶯鶯:(唱)他不做鐵騎刀槍把壯聲冗,他不效緱山鶴唳空。

他不逞高懷把風月弄,他卻似兒女低語在小窗中。

他思已窮恨未窮,都只為嬌鸞雛鳳失雌雄。

他曲未終我意已通,分明是伯勞飛燕各西東。

感懷一曲斷腸夜,知音千古此心同,盡在不言中。

這齣戲從頭到尾貫穿著幾位主角為追求愛情而展開的鬥智斗勇,紅娘對鶯鶯又提防又依賴,張生與鶯鶯通過紅娘互相傳情達意,張生與鶯鶯互猜心思,三人合力與老夫人鬥爭。《賴簡》一折尤其精彩,張生跳牆潛入,三人各自明白,卻又都不敢捅破那層紙。

我國戲曲大致可分為北戲和南戲,在宋朝南北對峙時奠定了這樣的基調:北戲的味道是游牧民族的陽剛,南戲的味道是魚米之鄉的陰柔。後來隨著南來北往的交流,各個劇種互相借鑒吸收,大家都串味了。我們要堅決拉黑那種為支持自己所愛劇種而貶低打壓其它劇種的人,一者地方劇種各有特色,聽戲人口味不同各有所愛,再者因為互相串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經沒有哪個劇種還能稱作純粹的「地方」戲。撕劇種的高低,就像撕豆腐腦甜咸一樣無聊。

越劇起源於紹興嵊州,在成長初期從紹劇中吸收了很多內容,紹劇雖誕生在南方,卻帶著北戲的陽剛,所以第一代越劇大師的錄音錄像里還是有一些剛氣的。經幾十年發展改造,第二代越劇大師唱出來的已經完全是江南妹子那種軟綿綿水靈靈的味道,也就是今天越劇的調調,因此樓主更喜歡第二代大師們的表演。

京劇

京劇舞台上有兩齣戲,一出是田漢編劇、張君秋首演的《西廂記》,另一出是荀慧生創作並首演的《紅娘》。

京劇剛中帶柔,崑曲柔中帶剛,越劇只有柔,《西廂記》的主線是柔弱書生和閨門小姐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和越劇的兼容性是最好的,可以說越劇就是為才子佳人而存在的。

田漢的京劇《西廂記》,給人感覺劇種與劇本的兼容性很差,聽著很累。而且張君秋擅長演青衣,劇中幾段「四平調」和「二黃」也是滿滿的張派味道,我一聽這幾段就覺著這是悲情的青衣出場了,悲情青衣唱段用在戀愛中磨磨唧唧的閨門旦身上,過於矯情了。

而荀慧生的《紅娘》,借用這個故事背景,改以紅娘為主角,著重塑造那個活潑調皮敢恨敢愛的小丫頭形象,用梆子味的「西皮」唱出來,完美兼容。荀《紅娘》經久不衰,春晚小品中的京劇唱段也取自這齣戲。(荀慧生是唱河北梆子起家,後改京劇,把梆子里的很多內容帶到了京劇里。)

荀慧生錄音,其高徒孫毓敏配像的《紅娘》,視頻中從22′00″到23′00″是傳說中的「棋盤舞」,請把進度條直接拖到這裡,從背景聲中感受當年追星族的熱情:

紅娘 (荀慧生錄音主演) 2-2_CCTV節目官網-CCTV-11_央視網(cctv.com)

「張寶寶乖,不要再獃頭獃腦的,勇敢一點,機靈一點,聽我的指揮就能見到你的女神喔。」

叫張生隱藏在棋盤之下,我步步行來你步步爬。

放大膽忍氣吞聲休害怕,這件事倒叫我心亂如麻。

可算得是一段風流佳話,聽號令且莫要驚動了她。

其中「心亂如麻」那一句聲音和台詞對不上,荀慧生最初唱的應該是「我是你親媽」,唱出紅娘的調皮(王實甫原著中確實有多處張生和紅娘互相調戲的情節),可能後來人覺得不太和諧,改成了「這件事倒叫我心亂如麻」或者「跟隨我小紅娘就能見著她」。

2015京劇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彙報演出,全本戲《紅娘》:

上:《CCTV空中劇院》 20151109 京劇《紅娘》 1/2_CCTV節目官網-CCTV-11_央視網(cctv.com)

下:《CCTV空中劇院》 20151109 京劇《紅娘》 2/2_CCTV節目官網-CCTV-11_央視網(cctv.com)

2015青研班彙報演出曲目有《紅娘》和《四郎探母》,樓主在上一篇筆記講京劇《四郎探母》時推薦了天津京劇院老演員的版本,而沒有推薦這次青年演員的版本。因為《四郎探母》雖然情節簡單,但內涵深刻,要把楊四郎、佘太君、楊四嫂演到位,不僅需「技」,還需有「氣」。演員通過勤學苦練可以獲得「技」,甚至可以超越前輩。而「氣」不是練出來的,是「養」出來的。想要「養氣」,最好是有親身體會,體會過才能理解劇中角色的感情,其次是多讀書,讀透那些寫悲歡離合的著作,跟隨書中人物去神遊,比如上世紀某些導演拍名著電視劇時,強行要求主演們先把原著讀N遍。第一代大師們正是親歷過國破家亡的動蕩年代,品嘗過悲歡離合,到舞台上能入戲,動作、神情、唱腔、念白中滿滿的都是「氣」,所以他們的戲耐看。後代演員的「氣」逐漸喪失,讓一群年輕人去演與家人失散十五年後重聚的戲,確實很難。

而《紅娘》不同,西廂記是純粹才子佳人的故事,京劇《紅娘》總體上是一出輕鬆的喜劇,另外荀派的看點就是模仿調皮可愛的小姑娘,重點在「技」,只要勤學苦練,年輕演員也可以演好這齣戲。

崑曲

這齣戲在崑曲中也有多個版本,可惜崑曲在20世紀基本都處於低谷狀態,網上影像資料有限。在已有資料里找到最好的是白先勇與蘇州崑劇院合作的這個版本《南西廂記》:

崑曲《南西廂記》呂佳、沈豐英、周雪峰

崑曲也出自江南水鄉,同樣有軟綿綿水靈靈的味道。崑曲歷史較遠,且有很多高級知識分子(比如梁辰魚、湯顯祖、洪昇、孔尚任)參與其中,在音樂和文學方面又從宋詞中借鑒了很多,所以崑曲曲牌豐富,辭藻華麗,有獨一無二的雅。

白先勇編的這段「私會」,和方亞芬的《賴簡》、荀慧生的「棋盤舞」,各有千秋,讓人領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博」字。

各個劇種各個版本西廂記里必看的摺子,一個是「跳牆私會」,另一個是《拷紅》。越劇、京劇拷紅已在那個小品里出現過不再解釋,此處要提一句,這版崑曲《拷紅》中紅娘與老夫人鬥嘴那一段對唱也是很精彩的。

此外,崑曲中《佳期》這一段是各個劇種中最美的,美得露骨,美得真實,荀慧生創作京劇時也借鑒了這一段。這樣的精彩段落在崑曲劇本中經常出現,比如《牡丹亭·驚夢》、《桃花扇·眠香》。

梁谷音的《佳期》:崑曲《西廂記 佳期》選段 梁谷音

「我護著你們啪得開心,你們想沒想過我紅娘還是個單身大齡女青年啊」。

(白)看他二人竟自閉門進去了,撇我紅娘在外。

正是,窗前獨立誰為伴,慢自支離恨咬牙。

想他二人呵,

(唱)小姐小姐多豐彩,君瑞君瑞濟川才,一雙才貌世無賽。堪愛,愛他們兩意和諧。

一個半推半就,一個又敬又愛,一個嬌羞滿面,一個春意滿懷,好似襄王神女會陽台。

花心摘,柳腰擺,似露滴牡丹開,香咨游蜂采。

一個斜欹雲鬢,也不管墮折寶釵;一個掀翻錦被,也不管凍卻瘦骸。

今宵勾卻相思債,竟不管紅娘在門兒外待,叫我無端春興倩誰排,只得咬定羅衫耐,

猶恐夫人睡覺來,將好事翻成害。

將門叩,叫秀才,喂秀才,你忙披衣袂把門開;

低低叫,叫小姐,小姐呀,你莫貪余樂惹飛災。

(白)啊呀不好了呢,

(唱)看看月上粉牆來。

「性」是古今中外文藝作品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也是一劑優秀的作料,就像味精。假如有一鍋剛煲好的湯,撒一撮味精下去,攪一下,舀起來,嘗一口,那真是完美的享受。再假如我挖一大勺味精搋到你嘴裡,那你是什麼感覺呢?高檔酒店的大廚知道恰當的用一點味精,高上的文藝作品裡會恰當的出現這個話題。而路邊小吃攤的老闆總是大把加入味精,很多網路小說、鄉村草台戲班從頭到尾都在講床上話題,因為他們沒有別的賣點了,只有靠這個快速吸引顧客。我並不忌諱味精,但是討厭那種沒有真材實料,全靠味精提鮮的。

推薦閱讀:

大C的聽戲筆記(01)從京劇《四郎探母》入門戲曲欣賞
申攤中的〔撥子調〕
大C的聽戲筆記(05)兩出新戲——淮劇《千古韓非》和滬劇《敦煌女兒》

TAG:戲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