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是否真的是辯論賽的核心?

在一般辯手看來,恐怕這種問題只有辯論門外漢才會問。按照一般辯論評價體系,邏輯是辯論的核心,一個好的邏輯才能帶來一個清晰的思路,才不至於被對手迷惑。但是比賽看得越多、打得越多,對此的理解卻愈發迷糊。在此發文探討,希望得到華語諸位高人的指點。

引發我關於這個問題思考的比賽有很多,比如01國辯決賽,武大場面上氣勢恢宏、語言上紛繁華麗、配合天衣無縫、「異化論-歷史-現實-總結」的一整套體系上幾乎所有方面都令人嘆為觀止,但是從邏輯角度出發,武大雖然艱苦地在「萬不是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卻始終沒有解決馬大提出的「惡之源不是錢而是貪」這一問題,「異化論」又太過深奧不被評委理解與接受,最後被評委判負。個人認為,這場比賽影響了整個華語辯論歷史,許多辯手在看到結果之後震驚之餘也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辯論賽原來是唯邏輯是舉,邏輯不對,就算場面再有優勢也沒用!這種想法隨著對93、97國辯「論證不足演繹補」的反思而逐漸成為辯論的主旋律,直到如今,但凡一場比賽結束分析的必然是邏輯,卻很少有人從場面上進行專業分析了。我不禁要問,這是不是矯枉過正了?我不禁又想,今年優秀花辯的缺失也許並不說明是辯論的進步,而恰恰是華語辯論語言能力和內涵底蘊退步的表現。

記得去年看曹吉安寫的文章,一般觀點是利弊比較辯題必須提出一個明確標準,不提標準的一方必輸無疑。曹吉安對此深惡痛絕,他在文里說,其實所謂標準到後來無非就是「是否有利於XXX發展」。在文末他說:「如果還有人認為就是應該提出標準的話,那我們甚至可以提出一個應對一切利弊辯題的標準,那就是『是否有利於人類的發展』,我相信這樣一個標準絕對可以衡量一切問題」。曹吉安眼力果然毒,但是他還是算錯了,武大在08名辯盟「拼車」一戰中的立論連促進人類發展都不能算利大於弊了,因為它可能「不利於自然生態的發展」。個人認為這是典型的邏輯玩過火了的結果,還有許多例子可以舉,比如05國辯電子科大的初賽「好馬不吃回頭草」和決賽「公共人物隱私」兩場的立論,邏輯都沒錯,但是站的前提不對,論述表面精彩實際已經離題萬里,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批評。

記得我學弟在我們院一場表演賽輸掉後憤然問我:「我把對面的邏輯全破了,為什麼還判我輸。」當時我的回答是:「你們場面太過乾澀,例子沒對方有力,語言表達也有問題。」但是他想不通,他認為辯論就是比邏輯。事實上他的困惑也是許多辯手的困惑。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學校比賽有這樣一個現象,如果評委是辯手,那麼一般勝負評判的標準就在於誰的邏輯能夠成立;但如果評委是「非辯論人士」,那麼評判標準恐怕就是感染力和表現力了。

大陸的隊伍在海峽杯有時候會被台灣隊伍打很慘,原因在於台灣隊伍並不喜歡和你談高深的邏輯,他們喜歡從生活出發進行類比。黃執中就是這種辯風的典型,「以情動人」掀起了許多大陸辯手的反思與困惑:照說黃大叔的結辯沒啥實質內容啊,許多邏輯根本不能成立,為什麼這麼具有吸引力,讓人覺得對面無論說啥也沒用了呢?

這裡還涉及到一個價值觀問題,許多常人不認可的邏輯在特殊價值觀下就能夠成立。07國辯中南VS新國大那一場,許多人認為中南「始亂終棄在先,不負責任在後」和「貓狗生病了就撲殺貓狗,那麼人呢?貓狗多了就撲殺貓狗,那麼人呢?」這兩條論太過荒謬,根本不合邏輯,硬生生的把一個城市管理問題抬高到了倫理學高度。還有剛才提到的,前陣在華語引起巨大討論的武大「拼車利大於弊」一戰中的立論:「任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都是弊大於利的,拼車造成污染所以弊大於利」。在上兩例中,中南和武大的立論無疑都不能算錯,只是站在一種非常人所接受的價值觀角度進行考慮。個人認為,前者的人文主義是合理的,後者的絕對環保主義就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了。

許多時候,辯題壓根就不能打邏輯而只能打事實。我高中曾經嘗試著在代理和反華分子以及台獨份子辯論,但是發現他們根本說不通,原因就在於世界觀和價值觀不同。辯論場上亦是如此,大陸的辯論好歹都是站在一個統一的社會主義背景下進行討論,但是到了世辯賽,辯題直接指向了難以說到底誰對誰錯的敏感政治問題,邏輯在這種辯題中真的起作用嗎?比如討論國際法的問題上,你說國際社會應該建立在一個合理有序的規則上才能更好的發展,但是現實中操縱國際社會的就是誰強誰王的叢林法則,哪裡管你什麼道理、邏輯?那麼這些事實判斷和價值倡導完全背道而馳的辯題,難道我們還要堅持邏輯核心嗎?蘇大很聰明的在世辯決賽跳出事實判斷打了一場價值倡導的漂亮仗,但恐怕「這是一個文明/野蠻的時代」是第二屆世辯所有辯題中唯一一個可以脫離事實判斷來打的辯題了。最近幾年風行的政策性辯論,其意義和目的是為了討論社會、啟迪大學生對大環境的思考,這類辯題對於事實層面的需求恐怕比邏輯要高很多。打個比方,有一個論在邏輯上是成立的但是在法律上不成立,這個論就沒有實際意義。

最後,即使是一些常規性辯題比如就應該打邏輯的哲學性辯題,判斷勝負的標準是否就只能是邏輯?不客氣的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那場比賽,陳國坤的熱辣發揮已經讓電子科大的邏輯前提謬誤展露無遺,但是為什麼最後勝出的還是電子科大?是不是許廷方等評委判斷的標準更多還是涉足於場面?在看看比如「人性本善/惡」或者「知難行易/知易行難」這類辯題,辯題本身的片面性決定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邏輯上做到完全成立,那麼這種比賽的勝負又如何光用邏輯來衡量?

當然,我從來沒有否認邏輯是辯論賽的一個核心,更不是說辯論賽立論邏輯不重要了可以忽略了,但是我的觀點是邏輯不能成為辯論賽的唯一核心。換句話說,我的意思是在評判勝負或者分析比賽的時候,除了邏輯外能不能再討論些別的。我想這樣才恢復辯論賽本來的目的和意義。辯論和辯論賽是不同的,辯論賽就是一場思想對抗的SHOW,而不僅僅是邏輯堆砌,難道不是么?既然是SHOW,那麼邏輯又為什麼是唯一的核心呢?

讓我們來看看邏輯唯一對辯手造成的影響,在以前,辯手要上場必須讀很多書,因為一些場面化的東西不是準備就能準備到的。但是現在邏輯唯一的思想指導下,許多辯手忽視了基本功的訓練和培養,認為只要掌握一些如何把立論打出來的技巧即可。場面?那個東西反正沒用,無所謂了。於是乎滿場機械的「對方辯友的邏輯...」

最後說說觀眾根基問題,現在許多人都指出,華語辯論受眾群體少了,被關注少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也許和邏輯核心有關。當一場比賽不討論生活相關事情,會讓觀眾覺得脫離實際;當一場比賽沒有華麗的詞藻,會讓觀眾覺得索然無味;而當一場比賽充斥了「如果你的邏輯...」、「其實我們的邏輯是說...」,那麼觀眾心裡會有什麼感覺?花辯好歹還會讓觀眾敬佩你書讀得多,語文好,但是如果只懂說邏輯,恐怕觀眾心裡的辯論就會變味了。觀眾聽不懂邏輯,就算聽懂了也覺得那是強詞奪理鑽牛角尖,對辯論會產生失望情緒。注意我沒有邏輯不重要的意思,但是一場比賽不能只有邏輯。

之前在許多論壇逛,看到有人形容對方辯論水準差用「你除了花辯還會什麼?」來描述,對於花辯鄙視至極。好在前陣華語已經掀起了關於花辯的討論,個人認為辯論模式不能單一,辯論風格更不能單一。有些學校重視語言,有些學校重視邏輯,有些學校兩者兼顧,這些都要提倡,只有這樣華語辯論才能更好的發展起來。

09年愉快,歡迎大家和我討論這一話題,如果我有什麼錯誤也歡迎大家指教。

【師兄授權轉載,請勿直接轉載,如要轉載請baidu原文鏈接】

推薦閱讀:

會賢辯才社培訓課程理論參考(1)
歷史辯論的詭辯者應對事例
林正疆:真正的辯論,不只是開腦洞說金句
We

TAG:辯論 | 華語辯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