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寫作淺談(二)
抱歉,兩年沒寫專欄啦。巨坑終於更新啦(其實是最近終於想起自己有專欄了)。
最近兩年我依然一直在學習音樂,隨著自己生活和工作領域的微妙變化,對自己所研究的東西也有了新的理解,這些理解足以讓我更好地將之前的技法分析補完。
嘛言歸正傳。繼續來講旋律寫作技法吧。
首先在這裡提出流行音樂史上可能是最重要也最難繞開的技法——模進。
用圖形樂譜來說明遠比用文字來得簡單:
(——久石讓《天空之城》節選)
如圖所示,紅框中的四個樂句,除了音高的絕對位置不同,節奏完全一致,並且每個音的高低關係都有很高的相似度。簡單地說,將一句核心動機加以音高移位後重複,就是「模進」手法的本質。
這種手法一口氣滿足了流行音樂的各種要求:節奏上的重複便於記憶,音高上的移位方便推算下一句,同時也為沒有靈感的創作者提供了最簡單粗暴的寫法,畢竟4句只要寫出其中的一句然後推算後3句就行……簡直完美。
正好現在知乎可以傳視頻啦,用一個演奏錄屏可以很輕鬆地說明這個手法在流行音樂里的地位:
https://www.zhihu.com/video/941372306946285568我先寫了一句核心動機(視頻末左上紅框已標出),然後利用這個核心動機,結合流行音樂常見的和聲進行來移調模進,創作出了一個四句的小片段。而且在第一句過後,依賴這個模進手法,可以讓聽眾明白所有四個樂句的基本節奏,建立一個符合大家心裡所想的聽感預期。
模進手法的運用究竟有多普遍呢?我們來看看除了天空之城,運用過模進的流行曲目有哪些:
林俊傑《江南》《一千年以後》《她說》,周杰倫《夜的第七章》《紅塵客棧》《稻香》《退後》《不能說的秘密》,李閏珉《kiss the rain》,王力宏《唯一》《你不知道的事》,當然還有久石讓老爺子的《天空之城》和《あの日の川》……
而且他們都用在副歌的hook句上,可以說搭起了整個副歌的框架!
天啦嚕!難道這就是流行樂的真諦?
emmmmm……可以這麼說,但也不唯一。依然有很多優秀的曲目是不使用模進的。
在這給各位創作者提個醒,模進這東西,用一兩次還好,用多了會上癮,聽眾厭煩得也快——比如上述的《天空之城》,雖然旋律足夠膾炙人口,但咱們創作圈子可絕對不會認為這首曲目是久石讓老師的最高水平。這個大家自行感悟,同一個手法用多了也顯得很廉價了。
Ok,下面再介紹一種常見技法:通過和聲來衍生旋律。這也是古典樂里比較常出現的技法,畢竟西方人的審美里,對單旋律線條的重視沒有像亞洲人這樣超過樂曲結構。許多天賦不突出或者想偷懶的創作者,也會大量使用這種技法來「幹活」。
同樣用視頻來舉例。音樂的東西,文字說得再多也不如耳朵聽直觀。
https://www.zhihu.com/video/955162447733026816可以看到這裡使用了流行歌最常用的IV-V-III-VI的和聲進行,然後將和弦音拆開,加上少數填充經過音最終寫出了一個旋律。雖然不甚好聽,但——這個手法做出來的東西,肯定不會太難聽,是較為保險和常用的技法。
然後再說說「句法」。
流行音樂通常是詞曲二者相結合的產物;那麼像詩詞這類的抑揚頓挫,依然可以被使用在旋律寫作上。
舉個經典的例子,李叔同老師的詞作《送別》(括弧內為字數):
長亭外 古道邊(3+3)
芳草碧連天(5)
晚風拂柳笛聲殘(3+1+3)
夕陽山外山(5)
天之涯 地之角(3+3)
知交半零落(5)
一瓢濁酒盡余歡(3+1+3)
今宵別夢寒(5)
可以看到整首歌都是基於一句3(+1)+3,再一句5的字數(也稱詞格)來構成的。對於曲調來說,3+3和5的輪番切換,是構成曲調容易記憶的主要原因;中間的(+1)作為過渡音,同時也承擔了變奏的作用,讓旋律不會因為機械重複而單調。
常見的詞格就那麼些,大家可以自行搜集整理。
嘛,好了,旋律畢竟只有音高和節奏兩個信息量,常見的技法講到這基本就告一段落了;最後有幾句個人心得,純私貨,非乾貨,帶給大家。
首先,厲害的songwriter並不是光寫出好聽的旋律就可以的,因為好聽因人而異。雖然目前確實有多數人會喜歡4-5-3-6的和聲和「356」開頭的旋律,但請提升眼光,放眼國際。業內這方面的大手,除了能寫出「好聽」的東西之外,創作的風格覆蓋面一定是很全的,所有的風格都能寫出相適配的旋律,甚至先詞後曲也能完成得很好。寫出「好聽」的東西是很容易的,但千萬不能因此沾沾自喜。
其次,做songwriter相對composer而言,會遇到更多來自不同角度,多元化的審美衝突和衝擊。某種意義上,你想打開新世界的大門,songwriter很適合你——大量接觸搖滾,電音,jazz類的作品後,對傳統作曲的世界觀會有衝擊。在這種衝擊中,你會漸漸明白你自己究竟想做怎樣的音樂,明白各大流派音樂之爭的原因和立場,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和位置。
最後的最後,即使你成為了一名songwriter,也千萬不要忽視傳統嚴肅作曲的訓練。至少,像周杰倫和汪峰這樣都是科班出身,才得以在作品中使用更多有趣的和聲和復調元素。不管怎麼說,知識學更多總是沒錯的。
推薦閱讀:
※他用畫筆記錄自己靈魂消散的全過程
※戊戌正月稿
※Sushi Shoes: Creative and Crazy Food Creation--鞋子壽司
※木頭像或鏡子與光
※為你而戰(劇本大綱+初步架構_SF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