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吳思《潛規則》
中國民間有許多諺語,其中就包括針對政治而言的,諸如「政令不出紫禁城」、「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顯然這些話並非空穴來風,但這些現象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吳思的《潛規則》一書,就是來解釋這個問題的。
這本書的副標題叫「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主要講了三組關係——1.官吏與百姓的關係;2.官吏與皇帝的關係;3.官吏與官吏的關係。作者運用大量明清時期的史料、筆記、小說,通過一種利害得失的計算,得出一個結論,即——真正維持這三組關係運行,既非律法,也非道德,而是一套上不得檯面的「潛規則」。
1.官吏與百姓的關係
書中作者,講中國的百姓,從未奢望過真正的公平。
並給百姓們的訴求,起了一個名字叫「第二等公平」,並用一個事例來做論述。講,在清朝規定,各州縣驛站的草料,應有各級政府,向百姓以市場價購買。這種規定,就是「第一等公平」。第二等呢?就是各級政府,直接向百姓徵收草料,不付錢。第三等就是,不但不給錢,還要收錢,你不給好處,官吏便不收你家的草料,並隨後以「抗命」的罪名,將你收押。
那麼官吏為什麼能這麼做呢?作者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即,官吏們擁有「合法傷害權」。
「合法傷害權」,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在法律範圍內的、低成本、低風險的傷害百姓的能力。即,在所有事件模糊的地方,官吏都有權讓事情的走向發生巨大的變化,也正如民間的另一句諺語「官斷十條路」。比如,村子裡有一家失竊,官吏便以村內某一富戶人家存在嫌疑,將其收押,然後在曠日持久的辦案過程中,進行勒索。然而是否有嫌疑、是否需要收押、辦案效率如何,都組成了官吏們的「合法傷害權」。
與官吏這種低成本、低風險的合法傷害權相比,百姓想對抗官吏則是一件高成本、高風險的事。首先越級告狀,沿途的路費便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同時更多地還要面對「官官相護」的無功而返。即使,像在開始提到的「驛站草料」問題上,有人告到京城,派下來的欽差也只是以「不準再盤剝百姓」收場,而未處罰任何人。
那麼如此以往,官吏與百姓,便成了牧羊人與羊的關係,無止盡的剝削。
2.官吏與皇帝的關係
為什麼官吏會大多數是貪官污吏?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為什麼不懲治?
書中作者,給出的解釋是,「惡政」淘汰清官。將在皇帝眼中,一個官員能力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他收稅的能力,換言之,他能給國庫交上多少錢。而皇帝的每一次「缺錢」,都將給官員帶來巨大的壓力。
作者在書中,以兩場大火舉例,一場是東漢中平二年,洛陽南宮失火;一場是明朝萬曆二十四年北京紫禁城失火。兩場大火的善後工作,需要大量的金錢,兩個皇帝,一個選擇向官員伸手要錢,一個選擇向百姓伸手要錢。而錢數金額則遠超,官員正常工資和百姓正常生活的承受能力。結局就是東漢一個叫司馬直的清官,不忍盤剝百姓,自殺了;明朝一個叫馮應京的清官,看不下去,上摺子參人卻被反誣,最後革職法辦。
作者的結論是,這樣的「惡政」就是一面篩子,把好人曬出去,把歹人留下來。那麼皇帝,在不缺錢時,能懲處官員、整頓吏治么?依然很難,因為這是一場信息不對等的對抗。
儘管皇帝擁有最高權力,但面對各地方的事件時,往往難以分辨真相。即,以明朝為例,百姓的事,要經過衙役、書吏、縣級官員、府級官員、省級官員、中央六部、內閣,七次傳遞才能呈現在皇帝面前。這七個環節中,布滿官吏,每一次傳遞,信息都可能發生缺失,而面對這樣失真的「七手」信息,皇帝是很難發現真正的貪官污吏在哪的。即便發現,還要面對「官官相護」的勸阻,最後能不能懲治,仍然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3.官吏與官吏的關係
官吏內部的關係,便是潛規則的核心部分,如果與百姓關係,是在「薅羊毛」,那麼官吏內部就是在「分羊毛」,「分羊毛」以不同等級官員「傷害能力」的大小,進行劃分。那麼如果有人違規,或者破壞規則,會怎麼樣呢?
作者舉了清朝道光年間,山西官場的一個例子,講一個縣官發正式公文,揭發了不久前一位欽差到訪山西時,山西各級官員間的層層攤派。而這個縣官的「違規」,並非是因為自己的清廉,而是因為自己之前犯事,向上打點後,上面的官員沒能「按規矩」給他平事。而這一次「揭發」則是以付給那位縣官兩萬兩白銀的「安撫費」,被山西官場內部消化了。而之後,山西省內為杜絕再有效仿者,也立刻以一套合法的手續,完成了最後的「拆雷」工作。
這是一次貪官們的內部矛盾,那真正的清官會如何呢?作者舉了清朝嘉慶年間,一個拒絕「分羊毛」的官員為例,這為新到的監察官員拒絕分贓,當地縣令如坐針氈,最後的解決方案,便是買通那位官員的手下將其毒死,並造成自縊的假象,隨之買通上面的官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雖然最後家屬發現異常,告了京狀,並最終破案,但破壞規矩的清官已經死了。
這樣一來,大多數官員心中都會有一筆賬,即,薅老百姓的羊毛,然後通過「三節兩壽」等各種名目,上下打點「分羊毛」,是一種低成本、低風險、高收益的事。即便是心存善良之輩,也頂多抹去自己的高收益,少盤剝些百姓,勉強維持自己的低風險就好,斷不能因此誤了自己的前程,而且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下去了,後面新來的官員會不會比自己更差勁。
偶爾出一兩個如海瑞那樣民望卓絕的清官,除了成為百姓心中的圖騰或是希冀之外,對官場潛規則的影響依然是少之又少。
那麼潛規則的歸宿是什麼呢?
即,當盤剝的增加,使得民間百姓再難承受,滋生出反叛力量後,帝國靠徵稅獲得的暴力力量,難以抵抗日益增長的反叛力量後,帝國崩塌。新的帝國建立,在開國的清明時期之後,會再次見到潛規則的死灰復燃。因為隨著官吏執政時期的變長,官民之間的天平,總是更容易向官員的一邊傾斜。
其次本書的一大特點是,裡面有大量的「古今換算」,其中主要包括錢財的金額以及官員的職位。如之前提到山西官場中給縣令的安撫費,在書中,則以糧價折算,相當於2000年左右的四百萬人民幣。給人在理解上,更為直觀。而這也使得本書,在閱讀時擁有更好的可讀性。
最後歡迎關注本專欄,以後將不定期更新一篇類似上文的讀書筆記或總結。
o(∩_∩)o 不足之處,也希望大家能多在評論區內批評指正,我也會在日後的文章中多加註意和改正。
推薦閱讀:
※[歐洲文化]你所不知道的荷蘭故事。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民國才子傳年表(初版)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劇還原華國鋒,值得稱讚?
※《絲路山水地圖》遺失的終點,神秘的「魯迷-羅馬」城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