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中國古代思維模式與陰陽五行說探源》
法國漢學家葛蘭言(M. Granet)早在三十年代就提出了關於「中國思維模式」的命題。一種哲學理論的產生跟它自身的文化習俗、思維方式往往密不可分。
看到你們翻譯的葛蘭言的書,接著你們半懂不懂地運用外國人的觀點來胡亂講一通,就可以寫書賺錢啦。你根本沒有講出個所以然來。又是與風水算卦摻合在一起。 風水算卦就是些偽科學的東西,與人們的邏輯思維攪在一起,不是在故意製造混亂嗎!!!
全書純粹在陰陽五行思維上做表面文章,根本沒有深入半點。
我來舉例給給你解釋。周易·繫辭·上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第一段內容用的就是陰陽五行邏輯思維方式寫就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就是描寫大自然的五行之水;「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就是描寫大自然的五行之金;「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就是大自然的五行之木;「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就是描寫大自然的五行之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就是描寫大自然的五行之火。
五行之水表示是下行的運動,是「乾坤定矣」之「定」就是下沉,確定。五行之金,是收縮聚集的運動,就是人心,就是態度,就是貴賤。五行之木,就是四面八方的鋪陳蔓延運動,也就是「動靜」,「剛柔」的陰陽運動帶動的事物發展變化。五行之土,就是運動的平衡態,有進有出,就是大自然的邏輯,就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五行之火,就是向上升騰的運動,也就是向上擴散,就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再舉一例。 在姜尚的《六韜》中, 文韜·大禮的內容就有些缺失。
文王曰:「主聽如何?」
太公曰:「勿妄而許,勿逆而拒;許之則失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不可極也;深淵度之,不可測也。神明之德,正靜其極。」
中間漏了什麼?按照陰陽五行的思維方式,缺失了五行之火的片段。看我補全後,用現代文所做的闡述。
君主應該如何聽取意見呢?1,聽取意見之木,不要輕率地答應接受,也不要簡單粗暴地一律拒絕。2,聽取意見之金,輕率地許諾就會失信於民,簡單粗暴地一律拒絕就會把自己置入閉塞而無法獲取實情的境地。3,聽取意見之火,虛心接受智慧之言,耐心聽取對客觀規律的闡述。4,聽取意見之土,有時要表達高山仰止般的仰慕之情,有時卻要表現得如深淵一樣莫測高深。5,聽取意見之水,要表現得神清目明,又要保持得思慮精純,心平氣和之極。
看到了嗎?聽取意見之火,就是缺失的部分,這兒我根據陰陽五行邏輯思維給補全啦。
推薦閱讀:
※淺談《十年一品溫如言》
※科學能夠自我辯護嗎?| 史蒂芬·平克新書《Enlightenment Now》書評
※書評《沉睡的人魚之家》另類母愛:讓「死亡」的女兒堅持「活下去」
※平凡的世界 書評
※書評:鬼腳七《沒事別隨便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