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立國真的中立么?丨北歐瑞典的中立之道

哈嘍,諸君好。提到「中立國」的概念,諸君腦中首先會浮現的必是「瑞士」二字。同為「姓瑞的」,地處北歐的瑞典,雖名頭不夠響,卻也是個貨真價實的「中立國」。但戰爭陰雲一旦籠罩大陸,左鄰右舍群毆這麼熱鬧,你說自己就是想站一邊看看,中立二字顯然沒有那麼簡單…

本期,就為諸君分析下二戰中

「瑞典」的中立之道

視頻時長:2分31秒

https://www.zhihu.com/video/968066292675231744

祖上相當闊 流血特別多

難以想像,瑞典這個現在偏居北歐,平和、溫雅、高福利的國家,當年曾是雄踞北歐的霸主(維京海盜總聽說過吧)。以至於周邊國家要拉幫結夥,組建「反瑞同盟」與之抗衡,待遇與巔峰時屢被「反法同盟」圍剿的拿破崙差不多。

大約在公元1000年前,北歐的維京海盜頻繁南下,攪得歐洲腥風血雨,混亂不堪。至16世紀,瑞典進入古斯塔夫王朝時期,接連打敗丹麥、波蘭軍隊。30年戰爭期間,又深入神聖羅馬帝國腹地,大敗皇帝,開啟了霸權時代。

曾讓歐洲人非常頭疼的「維京海盜」

所謂「兵無常勢」,國亦無常勝。1709年,在波爾塔瓦戰役中,瑞隊敗於沙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逃亡。自此瑞典交出霸權,並持續衰落。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後,開始踏上了永久中立之路。

維也納會議徹底改變了歐洲原有體系

不完全的二戰中立

時間進入二戰時期,德軍的坦克履帶碾過了各國的大街小巷。北歐之中,卻唯獨未「涉足」瑞典,其中緣由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地理上瑞典西鄰挪威,東接芬蘭,南隔丹麥與德國相望,可謂周邊皆是戰略緩衝區。想要攻佔瑞典,必先握有丹麥、挪威、芬蘭。反過來一旦上述三國在握,瑞典就如同「瓮中之鱉」,反倒沒那麼重要了。二戰時期,當德軍佔領丹麥、挪威,保障德國北翼的安全後,瑞典已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難以給德國帶來實質性威脅。

其次。瑞典重要的戰略地位和鐵礦等豐富戰略資源,也引來了其他大國的覬覦。在蘇德戰爭尚未爆發的1940年4月,蘇聯向德國提出強硬聲明:「表示他們高度重視瑞典的獨立問題,不希望瑞典的中立遭到破壞。」從長遠計,德國許諾「將恪守瑞典中立,不會把戰火燒向瑞典。」

除了政治博弈,瑞典本身也是老牌軍事強國。戰爭期間,瑞典軍隊大幅擴充到50萬人(一說是85萬),全國除女性人口外,幾乎所有17歲到45歲之間,能服役的男性都被通知準備戰鬥。機械化部隊得到重視,戰機總數翻了一番,並建立起一支潛艇和魚雷艇部隊。

瑞典軍工能力強大 圖為其戰後生產的J-21R噴氣機

但國力之間的巨大差距,使瑞典軍隊無論怎樣膨脹,都難與德軍匹敵。因此瑞典的軍事策略是:如果德軍入境,放棄南部的平原地區,人口和軍隊進入山地,利用崎嶇地形與強大的德軍裝甲部隊周旋,以拖垮德軍

打飛機的利器「博福斯」也來自瑞典

該認慫時就認慫

在積極備戰之時,瑞典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難以同手握半個歐洲的德國全面抗衡。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該認慫時就認慫。因此瑞典適時的承認了德國的優勢,並向德國作出種種妥協。不僅向德國正常供應鐵礦石等資源,還給予德國以過境運輸權,當然這些都是要花錢的。

1941年,德軍為了繞道芬蘭,與瑞典簽署合約。德軍可直接攜帶武器開進瑞典,然後進入芬蘭。德空軍戰機事先通報就可以穿越瑞典領空,德國海軍則可以在瑞典港口停留24小時。據悉,整個戰爭期間,經瑞典共運送214萬名德軍士兵和10萬節車皮的物資

德意志的選擇

有了上述的情況,也就輪到德國人做選擇題了。若放過瑞典,可以各取所需,德國所需的鐵礦過境權均能得到保障。若武力伐之,則必然「扎嘴」得不償失,搞不好還有可能引發蘇聯的不滿,使蘇德戰爭以另一種形式提前爆發。於是,德國在瑞典滿足其要求的前提下,選擇放過他。

瑞典在世界大戰的硝煙中,不僅維持了自身的和平與完整,還成就了薩博等軍工優品,並為戰後的發展打下基礎。而這些都要歸功於其「刺蝟戰術」,他正是在不斷的掙扎與妥協中,保障了自身的「中立」。下一期,我們將為諸君介紹,同為瑞氏中立國的「瑞士」,是如何在二戰硝煙中獨善其身的。


推薦閱讀:

探店 | 在瑞典的空中餐廳, 享用整座城市的日落
瑞典最有錢的吝嗇鬼去世了,但他留給我們更美好的生活
為什麼男女極不平等的印度出現了女總理和女總統,但男女平等得多的美國和瑞典卻沒有女總統和女首相?
說說我心中的瑞典

TAG: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