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 (一) ----- 專註

1 若想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與外在充滿效率,我們就要學會區分什麼是我們能控制、力所能及的事,什麼是我們不能控制、力所不及的事。

2 我們生活在塵世中,必然受到肉體和能力的束縛,這些都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事情。

3 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支配那些你本來就力所不及的事,或者試圖改變他人的命運,你的追求必然會收到挫折,你會變成一個灰心、焦慮和挑剔的人。

4 是什麼使我們一直在痛苦與失望中輪迴呢?

一是我們一直在追求我們力所不及的、控制不了的事;

二是在追求的過程中,還忽略了那些真正值得追求的、力所能及的東西。

5 如果我必須死,如要是現在,我馬上就可以去死。如果是片刻之後,因為那是我要吃飯的時間,我就要先吃飯,等我吃完飯再去死。這樣才能真正獲得慾望之外的自由。

6 讓你的意志總在你的掌控之中。當你有能力追求一件力所能及的東西並投入精力的時候,你卻熱衷於追求更多的東西,於是你會被束縛,你會沮喪,你的意志也會崩潰。我們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意志,集中精力、最大限度地去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至於其他東西,就任其發展吧。

7 事情的本身不會傷害或妨礙我們,給我們帶來傷害的往往是我們對事情的態度和反應。

8 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兩面性,都是客觀而中立的。事情的本身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明智的人應該以有益的方式對其做出回應。

9 聰明人不會消極的被動的接受未來給予我們的一切,完全無所作為只會帶來更大的風險。不會將希望和恐懼投射到未來。能夠為未來做好充分地準備,養成個人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積極追求事物中美好的一面,經常審視自己的動機,確保自己擺脫了恐懼、貪婪、懶惰的枷鎖。


專註,是第一章節的最核心內容。

專註,說起來容易,其實更關乎人的心態。想得到真正的專註,必須懂得一個前提,什麼是我們能控制的事情,什麼不是。專註,並不單單的指幾個小時內只做一件事情,更多的是將無法控制的事情都拋開。去掉多餘的想法才更是專註的核心。這並不容易,但很有必要。

而,生而為人,我們註定會有很多想要控制,卻無法控制的事物。天分,家庭等等,也會有很多我們以為能控制,但事實上卻無法操控的事情。需要承認的一點,我們不過是凡人,凡人的能力終歸是有限度的,必然會有無法控制的,且為數不少,需要學會的,就是在生活中思考中鑒別,更多的認識自我。

作為凡人,貪慾、自大、愚蠢都會使我們自然的去嘗試支配,掌控更多的事物,而這也導致了挫折的產生。註定失敗的事情做多了,對於意志和心態的打擊不用多言。

沉淪在失敗中,思考失敗的原因,殊不知這種思考作用不大。追求不對,不論如何都無法擺脫痛苦與失望。在無法控制的方向不停沉淪,被其佔據全部心思,卻無暇去顧及真正能控制,應該專註的方向。 這也是現代社會為什麼如此的負能量、浮躁的原因之一。

那麼,最理想專註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

應該就是一種無憾的狀態吧。用盡全力去做,結果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做的過程中是否是全身心的投入,沒有理會其他的事情。就算等會兒會死,也無關緊要,只著力於做好面前應該做的,其餘不能掌控的因素,就隨它去。

我們最應該掌控的因素,毫無疑問是我們的意志。在分神、失去聚焦時將自我的意志集中,最大限度的專註在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他的不需要關心。

我們對待事物的認知基於自我的意志,而不在外在事物。一件同樣的事物,有的人認知為痛苦或麻煩;相反有的人卻認知為機遇或挑戰。從沒有任何事物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能傷害我們,除非我們對自我的意志失去掌控,開始關心無法影響的方面。

事物的本質是客觀而中立的。外在的世界並不會因人的意志而改變,但內心的認知卻是完全由意志決定,對於事物以及意志的看法需要更為理性。

掌控自我意志,專註的人不會再將自我的目光過於頻繁的置於未來,更多的會看著眼下的步伐。因將來的未知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唯有當前眼下的各種才是我們可以影響的。專註於眼下,積極提升自我,自然就已經是對未來最好的交代了。


推薦閱讀:

一些個人感慨和哲學思考
聊聊死亡 | 靈魂存在的論證(3.1)
哲學小徑第七站:信仰,跨越哲學邊界的橋樑
追尋當代激進之思的藍色火星 | 南京大學哲學系藍江教授專訪
如何看待朱熹的哲學思想?

TAG:哲學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