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我已加入「維權騎士」(維權騎士_領先的原創內容監測、保護及快速授權平台)的版權保護計劃。轉載請聯繫本人。
(我那個華麗閃亮的《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封面居然被黑乎乎的視頻開頭代替了,情何以堪!)
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1876年,柴可夫斯基創作了《洛可可主題變奏曲》,題獻給他的好朋友、著名大提琴家費特珍哈根。1876年,德國著名大提琴家費特珍哈根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結識了柴科夫斯基,他請求柴科夫斯基為他寫一首大提琴曲。在此之前,柴科夫斯基雖然寫過許多作品,但為大提琴寫獨奏曲還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研究了大提琴的演奏技術後,柴可夫斯基寫好這支曲子。並於1877年在莫斯科俄羅斯音樂協會第三次交響音樂會上,由大提琴家費特珍哈根首演,受 到聽眾的熱烈歡迎。1879年,李斯特聽了這部作品後讚歎道:「瞧,終於又聽到音樂了」!
「洛可可」一詞,源於法語ro-caill,意思為「貝殼形」, 法國十八世紀中葉,庭院布置、室內裝飾多方面的一種實用的藝術風格,其特點為強調富麗堂皇的外形和纖巧繁瑣的裝飾,在具體運用中強調不對稱的各種漩渦形曲線和輕淡柔和的色彩,溫文爾雅、纖細而特別帶有貴族氣息。在音樂上常指巴洛克至古典樂派過渡時期的音樂作品風格。
感受下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是柴可夫斯基為大提琴和樂隊創作的一首帶有套曲形式的變奏曲,曲名意在表明樂曲按照莫扎特的風格寫成。曲調流麗安逸,具有和莫扎特作品相似的詩意,同時也表現出柴可夫斯基的藝術個性,以及俄羅斯民族音樂的風格,是俄羅斯民族因素同古典風格特徵有機相結合的產物。柴科夫斯基的墓銘志上專門刻有:「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幾字,足可見它在柴科夫斯基眾多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充分的發揮了大提琴的各種精湛演奏技巧及豐富的表現魅力, 是欣賞大提琴作品的必選曲目,也是要成為頂尖大提琴家不可繞過的考驗,受到各國大提琴家們的青睞。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由一個主題與八個變奏組成,具有濃厚的俄羅斯音樂特點。由於這部作品是一首經典的變奏曲,所以版本也很多,但大提琴家費特珍哈根編定、演奏的版本流傳最廣。
請欣賞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在《柴可夫斯基誕辰150周年音樂會》上的演奏。(全曲長20分鐘,知乎每段視頻只能十五分鐘之內,只好剪成兩段,傻啊傻。。。)
https://www.zhihu.com/video/965704293877305344 https://www.zhihu.com/video/965717622356242432洛可可主題:帶有典雅的風格。
第一變奏:情緒活潑、輕快,就像無憂無慮的童年。
第二變奏:大提琴與樂隊一問一答,好似兩人在親切敘談。
第三變奏:優美如歌。輕輕淡淡的、苦澀中不乏甜美的,恍如青春的戀歌。
第四變奏:歡歌樂舞,像人們在跳著典雅的舞蹈。
第五變奏:發揮了大提琴高音區的演奏技巧。裡面的「華彩」技術難度之高在其它的大提琴獨奏曲中也很少見。
第六變奏:木管顯出凄清,大提琴的獨吟憂鬱傷感,哀怨的情調,好似在述說著痛苦。
第七變奏:在樂隊的支持激勵中,大提琴上下得力、左右逢源,並且帶著自矜和舒坦,迅疾沖向輝煌的生命巔峰!
第八變奏:通常被略去不演。
再貼一張洛可可代表畫家弗朗索瓦·布歇經典作品
弗朗索瓦·布歇作於1757 年的布面油畫。這幅畫的題材來源於寓言故事。弗朗索瓦·布歇在畫中通過獨特的構圖表現了維納斯的丈夫火神伏爾甘為埃涅阿斯打制兵器後給維納斯看。維納斯在畫家筆下是超時代的性解放人物,也表現出那個時代的文化及背景。
推薦閱讀:
※淺談舒曼在鋼琴練習曲方面的貢獻(一)
※肖斯塔科維奇編年體歌單上線
※Day 2 - 一首你心目中最偉大的慢板樂章
※來自聖桑的「惡意」——《動物狂歡節》
※遇見帕格尼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