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兔罝》:願人世間再無戰爭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大權旁落,諸侯的權力越來越大。諸侯國之間為了爭奪領土經常會發動戰爭。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戰鬥力強大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擁有士兵的人數以及武器的精良。
本篇詩歌就是讚美士兵的詩,詩人在三章相疊的詠唱之中,把這些姿態雄壯的士兵說成是城池的捍衛者、公侯的親密幫手和好心腹。一步一步推進,增添了一種神采飛揚的欣賞意味。
對於公侯來說,有這樣一群忠心的士兵為自己賣命,當然是值得讚揚的。然而我們不應止於此。「春秋無義戰」,對那個時代來說,投身於公侯之戰,成為公侯實現野心的工具,這對士兵來說也不見得是一件幸事。
孔子在魯國出仕為官被魯國國君以及三桓排擠,憤而出走列國十四年,最終回到魯國,刪《詩》《書》,定《禮》《樂》,作《春秋》。
孔子曾經評價自己成也《春秋》,敗也《春秋》。春秋筆法,是孔子首創的描述寫法,現多稱文章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委婉地表達作者的傾向,不直接表明態度,以曲折迂迴的方式讓人知道。也指一字置褒貶,簡練而含蓄地點評人事,亦稱"微言大義"。
在《春秋》里第一篇就是《鄭伯克段於鄢》,就是批評鄭莊公對其弟共叔段的不仁不義。即便鄭莊公是出於維護自己統治的目的,孔子也不認同這種做法,依然用「克」字批評了鄭莊公。可見春秋戰國時代,戰爭頻發,不僅僅是諸侯之間戰火不斷,諸侯內部也是不太平。
這些諸侯之間、諸侯內部之間的紛爭,背後受傷最深的往往就是士兵和老百姓。士兵在前線衝鋒陷陣,老百姓也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這種戰爭除了給天下百姓帶來災難之外,更多的是為了滿足統治階級的慾望,而士兵和人民只是犧牲的工具。
感恩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願世間各國鑄劍為犁,再無戰爭,民眾永享太平盛世!
最後,和朋友們再次誦讀《兔罝》,感受士兵戰時的雄壯之志。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肅肅兔罝,施於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肅肅免罝,施於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