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糜爛性胃炎治驗一例
現代醫學把糜爛性胃炎分為急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糜爛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的癥狀多為非特異性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反酸、餐後飽脹、食慾減退、噯氣、無規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癥狀,其中多以無規律性胃腹部疼痛為就診主訴。
其病因多為服用某些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葯、類固醇激素、某些抗生素等)飲用酒精或者食用刺激性食物損傷胃黏膜屏障,導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氫離子回滲入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糜爛、出血。
因其以胃部疼痛為主要表現,中醫學把慢性糜爛性胃炎多數歸為胃痛。中醫學認為胃痛是由於胃氣阻滯,胃絡瘀阻,胃失所養,不通則痛導致的以上腹胃脘部發生疼痛為主症的一種脾胃腸病證。朱書克醫師指出:中醫對胃痛的論述始見於《內經》。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謂:「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痛,食飲不下。」中醫學認為胃痛的病因主要為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遂,脾胃虛弱等。
胃痛的部位在上腹部胃脘處,俗稱心窩部。其疼痛的性質表現為脹痛、隱痛、灼痛、刺痛、絞痛、悶痛等,其中尤以脹痛、隱痛、刺痛常見;可有壓痛,按之其痛或增或減,但無反跳痛。其痛有呈持續性者,也有時作時止者。其痛常因寒暖失宜,飲食失節,情志不舒,勞累等誘因而發作或加重。本病證常伴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吞酸嘈雜、胃部脹滿不適等癥狀。
胃痛以胃脘部疼痛為主症,故現代醫學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痙攣、胃下垂、胃粘膜脫垂症、胃神經官能症等疾病中的一部分證型均包括在胃痛之中。
病案一例:
2017年12月接診一中年男性患者,自述胃痛、胃部撐脹、燒心、無食慾已經十餘年。多處求醫,西醫診斷為慢性糜爛性胃炎(胃鏡檢查),服用相關藥物後癥狀有所減輕,但整體效果不佳。
該患者舌質淡邊有齒痕,舌苔厚微黃,關脈浮大無力。診其中氣虛氣鬱,氣鬱日久化火導致寒熱夾雜。治以半夏瀉心湯為主方溫中補虛清熱,四君子湯運中氣。
處方:半夏12克 黃芩6克 黃連3克 乾薑 9克
人蔘12克 炙草 9克 炒白朮12克 雲苓12克
草石斛12克 陽春砂仁5克
每周調整一次處方,隨證加減。服藥三個多月,癥狀基本痊癒,食慾增加。囑其繼續調理,注意飲食。(中醫診療癥狀相似,病因病機未必相同,需要診療需尋醫,不可照方抓藥)
推薦閱讀:
※半夜出現胃痛,你應該這樣做!!!
※想吐又吐不出來該如何緩解?
※經常胃疼該怎辦?3個穴位按摩輕鬆搞定胃痛
※胃脘不痛了,認為自己的慢性胃炎就痊癒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