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年輕人更加愛國了?
原創 2018-03-31 奇哥 雜論奇談
討論一個也許會引起爭議,並且可能並不存在的現象,找了幾天,找不到比較好的數據來支撐我試圖討論的這個現象確實存在——個人感受到中國年輕人變得更加愛國,對國家和政府的評價更趨於正面,尤其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做比較時這種正面評價的傾向尤為明顯,集中體現在90尤其95後的年輕人里,比改革開放後的80後,比70後要更具愛國情懷,或者說民族主義情緒更加強烈。當然,這裡主要指的受教育群體,因為80,90後成長在中國教育擴張的年代,這兩個群體的受教育程度不存在什麼樣本差異,我這裡用來對比所指的70後,可能更多是指受教育的70後。考慮到巨大的社會變革,成長在改革開放前的50後,60後就不拿來做對比了。
看幾張網上找的圖。
這是基於貓眼APP數據統計的戰狼2的票房,戰狼2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以驚人的姿態突破50億票房的電影,在情節方面其實並沒有什麼創新,純粹就是美國英雄主義大片的中國化加愛國主義情懷,這部影片的票房爆表具有代表性意義。我們看其中的票房貢獻率,90後和00後佔據絕對優勢,70後比例偏低,我們可以懷疑是存在用戶習慣的問題,比較年長的70後可能對這些APP的使用率偏低,但是80後和90後的對比中應該不存在用戶習慣的太大差異,這裡能看出90後對票房的貢獻率明顯要高,顯示出90後對這部愛國主義加個人英雄主義影片傳遞的價值觀有更強烈的認同感。
關於戰狼2和紅海行動的票房,我也去查了一下數據,可以看出這兩部電影的成功有多麼驚人,以至於不得不懷疑在導演的才華等等商業因素背後,確實存在一些其他的驅動力。
這是來自電影票房網的數據,我把有歷史以來20多年的票房冠軍做了個統計。有幾點比較有意思,首先就是2017年《戰狼2》驚人的票房增長,把過往票房紀錄直接刷新22.93億,簡直難以想像。從純商業上來說,這種驚人的票房增長絕難以解釋,個人認為其背後是存在一個廣泛的群體性需求,這部電影有點像是一個火星點燃一個炸藥桶,票房這是這股能量的一個側影。其次就是近20多年票房冠軍的變化,基本中美各半,值得注意地是近三年票房冠軍全是國產影片,近五年也有4年國產,18年截至目前票房遙遙領先的是動用了臨沂艦實拍的愛國主義大片《紅海行動》。另外有意思的是,這麼多年美國片的票房冠軍仍然是分兩類,一類是個人英雄主義大片,一類是科幻片,可以看到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的風格片奪魁的基本已經已經見不到了,科幻片仍然很有競爭力。而國產片早期以喜劇片和無厘頭爛片為主,近幾年呈現類型喜劇,科幻,國產英雄主義加愛國主義大片齊頭並進的局面。
大致上能看出國產片的類型在豐富,消費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大片爆髮式增長,美國大片的兩種類型,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的吸引力在消退,科幻片仍然飽受喜愛。這個小小的統計中,最顯著的就是個人英雄主義風格片的風頭從美式大片轉向國產英雄主義大片,某種程度上顯示了電影觀眾對美式價值觀和本土價值觀的一些變化。
另外看一張網上找的數據(原始數據也沒查到),海外留學生的人數和歸國留學生人數的對比,很有意思。 在08年之前出國留學生人數增長是持續高于歸國留學生的,意味著出去的人越來越多,留在海外的也比回國的越來越多,但這種差異08年發生明顯逆轉,從08年開始歸國人數開始顯著增長,這一趨勢仍然在持續。這其實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年輕人對海外和國內的相對看法的變化,出國留學後從更傾向於留在海外,越來越多的選擇回國。
另外一個觀察到的小現象,也比較有意思。網路上最早興起的關於西方價值觀和本土價值觀的代名詞:「美分」和「五毛」大概在2003年前後,在網路上彼此攻擊互不相讓,雙方起得代名詞也是差不多程度的諷刺意味。「小粉紅」和「自干五」明顯是更晚出現的新辭彙,我查了「小粉紅」的出現的時間在2008年,一直在現在還在流行中,我注意到小粉紅的諷刺意味明顯不足,似乎更傾向於本土價值觀的年輕人也並且介意小粉紅的稱呼,還頗有自我認同感。「自干五」的名詞出現,其實已經說明了某種趨勢,百度百科解釋「自干五」:「全稱為『自帶乾糧的五毛』,指那些自覺自愿為社會正能量點贊、為中國發展鼓勁的網民。」,這種自發性正是說明了網民中本土價值觀的認同感在增強,同時並沒有出現對稱的「自干美」的名詞,也從側面印證了這樣一種趨勢。
這些跡象指向的一些變化,究竟是為什麼呢?從國內國外兩個角度來說這種變化。
從國內來說,無疑更好理解。國內近20年最大的變化無疑是經濟方面的。70後成長的改革開放初,中國經濟的主要變化是對外開放,引進海外的公司,技術,投資,企業組織方式,與此同時,還有以電影、音樂、書籍為代表的文化引入。所以70後成長的環境是國內貧乏的物質環境,以及剛剛解禁一片空白亟待填補的的精神狀況,迎面撞上了從海外進入中國的肯德基,《肖生克的救贖》,以及《加州旅館》。這時候的政府剛剛經歷了文革的浩劫,全面轉向開放,對海外的事物持歡迎態度,對於本土樹立價值觀並無強烈訴求。官方和民間這種一致性,使得社會呈現一片向海外學習的氛圍,也使得這一代年輕人對海外文化的仰慕是全方位的。
進入21世紀前後,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物質和文化層面上呈現逐步繁榮的景象,由於在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富足,國民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逐步加強。在這種背景下,以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和南海撞機事件為代表,這一時期中美衝突的加劇,極大地勾起了百年來的民族屈辱感。國內經濟和文化上的快速發展,和政治軍事上屈辱感的強烈衝突,使得80後這一代年輕人呈現出一種矛盾的心態。一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在經濟、文化上仍具有吸引力,但是基於近代百年的民族屈辱,不可避免具有敏感的民族自尊心,在中美衝突和海外開始逐漸出現對中國的負面看法的背景下,這種仰慕和自尊的衝突,構成了80後的主流心態,這種心態也體現在80後對對西方評價的分裂上,這種分裂的代表就是網路上2000年前後到2008年之間「美分」和「五毛」激烈的互相攻擊。
08年以後,特別是近幾年,是90後95後成長的時期。以08年奧運會為代表,以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實力無可置疑地進入top2為背景,尤其中國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領域開始彎道超車,使得這一時期成長的年輕人更加自信,對本土文化具有更更強烈的認同,於是出現了「自干五」,「小粉紅」,以前可沒人願意承認自己是「五毛」,可是你說某人是「小粉紅」,好像不是一件特別令人介意的事情。從上圖可見,中國的年輕人對於未來的預期是非常樂觀的,在「努力就能成功的環境」這一項的評分里,遙遙領先其他西方國家。
從國內來講,幾代人價值觀的變化,其實就是這些年中國從虛心學習,到平分秋色,到自主創新迎頭趕上,甚至彎道超車的一個側影。
從全球角度來講,比較有意思。之前聊過資本主義的主線是M-C-M』,沿著這條主線有了全球化。伴隨全球化的進程,西方的經濟,技術,文化一起傳入中國,影響了中國年青一代的價值觀形成。所以這件事還要從西方社會和資本主義的本身的一些特點說起。
基於資本永不停歇增值的要求,要求不斷製造商品的需求,全球化是擴大市場的邊界,將更多人更低地區納入商品經濟市場,製造了需求;同時還要對市場中現有的人和物進行不斷的商品,也是造成需求。這是我前面曾經聊過的觀點。商品化這點很有意思,資本永不停歇的增值要求把個體生活中所有的需求全部商品化,納入資本增值的循環中,這是資本主義的核心要義。在這個本質之下,只要是個人有需求,又可以商品化的事物,不論這個事情是一件物品,還是一種關係,抑或是一種文化,都不重要。這某種程度上是資本主義文化包容性的來源。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能理解美國社會的言論自由和對各種奇談怪論驚人的容忍度。於是我們看到隨著全球化,這些包含各種意識形態各種主流的非主流的價值觀也隨著各種電影,音樂,書籍等等途徑一併傳入了中國。只要有人願意買單,資本主義並不介意M-C-M』過程中的C是什麼樣的C,資本的增值本身才是重點。哪怕是反資本主義的書籍,如果能賣出很好的銷量,資本是不會介意的。
資本主體系下的價值觀有很多,當然,我們仍然可以對其中的主流做一些劃分,傳統的劃分就是左派和右派。其中右派是傳統價值觀的守護者,大體上來說美國的右派強調自由市場,小政府,個人奮鬥,民族主義,具有排外傾向,極端的右派有白人至上的種族傾向。而左派更加強調個體的自由,平等,博愛,具體體現為強調更多的社會福利,要求各種人群的平權,比如同情弱勢群體、關愛女性、支持全球化、推行多元文化等。這兩種文化隨著全球化一起傳入中國,影響了中國幾代人。從西方左派右派的對比中不難發現,西方傳統左派的思想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
說到這裡,其實想要說的是,中國年輕人變得更加愛國也跟西方左派、右派力量對比的變化有著密切關係。西方左派思潮的衰落和右派思潮越來越佔據主流,體現為對中國青年的吸引力下降,西方右派自身的民族主義,保守主義傾向使得中國不友好動作增加,造成了中國年輕人的普遍反感,比如特朗普的貿易戰和政治上對中國的封堵。
那西方左派右派思潮的強弱變化是怎麼一回事呢?按上面西方左派右派的價值觀劃分來說,全球化的強弱其實某種程度上就代表了西方左派思潮的強弱。以上商品貿易佔全球GDP的比重可以用來代表全球化的趨勢。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化從80年代的加速期正好對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全球化見頂在08年前後,向下趨勢的確立在2011、12年,與中國青年價值觀的變化吻合。
這其中變化的原因在我前一篇里有提及。在全球化推行的早期,美國的資本和廣泛的社會各階層實現了共贏,體現了資本從海外獲得了增值,美國社會各階層的真實收入因為廉價商品獲得了提升。但是隨著全球化過程的深入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成長,對美國低端製造業的擠壓,對美國低技能勞工收入的擠壓,負面效應越來越明顯。這時候保守派思潮泛起,民族主義保守主義思潮之下的關稅保護主義,貿易戰,遏制中國的對抗政策紛紛出台,這種思潮的標誌就是特朗普以驚人的姿態打破傳統政治格局登上美國總統寶座,在歐洲體現為各國極右翼政黨獲得的支撐越來越多。
在這種此消彼長的格局下,你叫中國的青年如何不愛國?
推薦閱讀: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你會自我阻礙自己成功
※為什麼我們最後寧願自殘自殺
※社會是心理的最終歸屬
※每種關係都應該有個邊界
※大家怎麼看我的一位同學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