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可愛」又「可恨」的催婚父母
近日,又被父母催婚......
我,92年出生,26歲。一個被論文折磨到脫髮,即將面臨研究生畢業的女同學。人不比天仙,也絕不醜挫。就在半個月前因雙方家庭環境、物質條件、工作所在地、未來生活等系列現實性問題所摧殘掉一段,看似還算美好相處融洽,為期半年的愛情。時至今日,我感覺彼此都沒有從這段感情中,抽離而出。
為了躲避父母的一再追問和咆哮,我隱瞞了一段離京返校的時間,給自己一些緩衝。最終還是沒有逃過他們的法眼,如實相告。結果如期而至,得到的並不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安慰,而是接連不斷的洗腦,長痛不如短痛。好吧!我一如既往的選擇了自我療傷,對他們所有的「安慰」保持了沉默和「認同」。因為此時,我真的只想靜靜。
受到身邊各路親朋好友人生感悟的強大影響,發現似乎是時候應該關注一下個人問題。冥冥之中,我好像承認了自己趨向一個90後的「老阿姨」,端正了自己的態度之後,開始接受了父母龐大「親友團」的招兵買馬。潛移默化的開始竊竊注意那些現在可能或者未來可能被列為「相親」的各類男性。就在這時,戲劇化的父母開始發揮了他們強有力的偵查能力,所有的酒局,聚會成了他們牽線搭橋的最佳場合。於是,我又一次榮幸的入選了。
大我三歲的自主創業的一名男性,進入眼前。父親此行會老戰友的途中,是我們初識一面,在接我和父母三人去賓館的路上,男生有禮貌談吐有致,一路與父親暢談工作及個人情況。就此為後來的事態發展,做了鋪墊。鑒於我現在極其不佳的心理狀態,回賓館後母親試探的問我,對男生的印象,一句體態略胖處事還好結束了這個話題。晚上與男生的父親(父親的老戰友)的就餐交談很愉快,覺得父親的戰友是有一位很有文化底蘊的軍人,對待他的家庭觀念、工作態度、為人處事我很是欣賞。過程中談及到他有一個未婚的兒子,說明了一些基本情況,有意提出我們鑒於父一輩子一輩的關係,可以建立友誼相互幫襯至未來有可能成為更進一步的關係作為考慮。我的心理活動,這是一個很開明的父親,簡單清晰點明了他的用意,那就看看彼此是何緣分,多一個朋友,總歸不是壞事。於是,有了我們的二面之緣,第二天早上送我去了機場,準備離開。這一路的閑聊,簡單的感覺,人還算乾脆利落,相處起來不尷尬。這是臨別前,一個陌生的男生給我留下的印象。我們加了彼此的微信,寒暄幾句。
回到學校,波瀾不驚的開始忙碌著自己的論文。結果接到母親的一個電話,使我剛剛平靜的內心又掀起了一波巨浪,所有的心理防線,全部擊塌。大城市的生活節奏和年齡逐漸的增長,還有人際交往的歷程,讓我也漸漸的發現人與人的交往淡化了很多的內在感情,似乎變得「純粹」,這種「純粹」更加符合現代人的需求,目的明確付出時間和回報效率一定要成正比,已經發現背離及時撤退,最大限度的降低精神損傷的成本。面對這種方式的「相親」,我已經沒有了曾經的豪言壯志,也不再是從前萬般排斥和厭惡,更多的時候是考慮到父母的感受。雖然現在思想有所改變的我接受了他們的做法,但我始終認為一個陌生並且從未接觸過的男性,無論出於哪個心理建設,大家都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進行交流和溝通。人和人的相處是有緣分和磁場存在的,雖然大家是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但也不是所有的相處都應該帶有強烈的目的性,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獨自的內心活動。總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何況大家又不在同一個城市,不曾有過交集的兩個點,雖處在同一時空,但又不在一個面上。萬萬沒想到,我的沒有下文。 引起了母親的詫異和不解,一頓沒有任何理性的「婚姻教育」,就此開始了。
「對男生的印象怎麼樣啊?」、「感覺能不能處對象?」、「我知道身形體態可能不符合你心思,但是你不能看這個,你得想想你們相處以後,未來過日子合不合適?」、「加沒加微信?「回去有沒有發信息?」、「跟沒跟人家聊天?」、「你得多主動,你得多跟人家說話」、「你得找話題和人家說,現在都不是女孩子矜持的時代了。」、「你得讓你看到你得長處,你得讓人家喜歡你」「你都老大不小了,得考慮你自身問題了。」、「別老一天不拿婚姻大事當回事」、「什麼事都不積極不主動,未來生活得掌握在你自己手裡,」、「你再這麼晃蕩下去,就嫁不出去了。」、「你聽見了沒有啊」、「別老把我說的話當耳旁風,我告訴你我都是為了你好。」、「我說這些你到底聽不沒聽見啊你......」。此時,我腦海里無數個「草泥馬」連成線,繞成一線團,全部都是死扣,解都解不開,恨不得一把火全燒了。我真的很想爆粗口,他們清楚知道,我有多在意我剛剛結束的這段感情,並且還未斷舍離,這是我現在或許以後都很難抹掉的傷痛。結果迎來的卻是接連不斷的「戰事」,又要打響。真的很無奈,那是我老媽。罵,我也罵不了,吵也吵不出來個所以然,最後永遠都是以「我是為了你好」,「我知道了,媽」,結束一場於我而言,毫無言論表述的對話。感覺這種被迫、強求、教述的催婚,真的是使我練就了一個百折不屈,無堅不摧的內心。有時發獃的無助思考,甚至開始懷疑我自己,難道真的是我自身的問題,性格,心理狀態出現沒有自我察覺的意識。我至今沒有男朋友,不,確切說是沒有符合所有人心裡可以結婚的那個合適的預設人選。導致父母如此著急教導我如何和那些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結婚的人相處和選擇。在他們的世界裡,出現了太多讓我覺得奇怪的思維邏輯。「多多培養,重點選拔。」在我有男朋友的情況(他們覺得不滿意,並且只要是我自己處的男朋友,他們似乎沒有滿意的,永遠都是問題專業戶),一而再,再而三的接連打電話,介紹誰誰家的兒子,幹什麼什麼的,長得怎麼怎麼樣的,掙得多少多少的......通常情況,巧合的是,我的男朋友就在我身邊。我們相覷而視,彼此從一開始的爭吵不理解,到現在的習以為常。這種做法沒有達到他們的最終目的,似乎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戰術。用悲慘的愛情故事進行講述,現在外面的壞人太多,多少新聞處對象時男人對女人有多好,結婚後又是欺瞞、拐騙、家暴等列舉一系列慘案,恨不得把新聞本源拿到你面前來做他們所述的證實。然後告訴你,不要一個樹上弔死,一定要學會審時度勢多多發展,擇一而終,然後還要進行深度考察等等......發現兩輪下來並未起效,便開始走起了親情牌,也就是所謂的殺手鐧,哭訴。
其實我特別能理解父母那一代人,經歷了太多世事變故,尤其是我那對大齡的父母。他們經歷六零年代的挨餓,文化大革命,高考制度的改革,上山下鄉,改革開放,或許可能是這個時代讓他們經歷了太多的變數,使他們內心深處建起了強大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希望我受到外界的,哪怕是一點點的傷害。正是因為這些世事的變化,生活的瑣碎,讓他們選擇了一種自我矛盾的,「可愛」又「可恨」的愛護方式。或許年輕的他們也曾堅信過,也曾放縱過,特曾傷痛過,所以,他們更希望以他們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什麼對的什麼是錯,他們真的很固執,就像永遠不會逆流的江水。但是他們真的很愛我。
後來和好朋友的聊天,讓我發現,並不是只有我的父母如此固著,原來很多的父母都是這樣。從前電視劇里出現那些逼婚相親的狗血橋段,父母們的篤定豪言,將來我可不做這樣的父母,如今卻一一成了那些劇情里的固有人設。更好笑的是,所有母親的勸述,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如出一轍的相似,後來我發現她們的理論可能出自一本叫做生活的書里。我不能說的是她們對這本書的理解不夠深刻,不夠準確,畢竟她們對此的感受給了我們很好的保障和教育。但是,確實也是因為這本書,讓她們變得理直氣壯,以愛為名,以情為理的自圓其說,自述其論。讓我們這些做孩子的有些時候真的是一言難盡,苦其一肚子的話,說不出,茶壺煮餃子,倒不出來。
「最近相處的怎麼樣了?」,「嗯,還好」。
推薦閱讀:
※找對象結婚看年齡屬相真的很重要嗎?
※幾歲生孩子最好?二胎和一胎隔多久?關於懷孕的4個真相
※謝答……?
※準備出國讀研 父母擔心回國之後變成大齡剩女 嫁不出去 非要讓我找對象 怎樣說服他們?
TAG:催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