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臀位寶寶成功「轉正」——外倒轉術「再現江湖」

目前,越來越多的媽媽們已經認識到了自然分娩對於自身和寶寶的好處。

你可能整個孕期都在調整自己,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自然誕下健康的寶寶。可是一旦你的順產之路上出現了這樣一個「絆腳石」,可能你孕期的努力就付之東流,它就是——胎兒臀位

圖片來源:十月呵護

由於臀位分娩時難以估計頭盆是否相稱,易造成胎膜早破、臍帶脫垂等高危情況,難產率高,故國際和國內遇胎兒臀位的主流做法是剖宮產。

絕大多數胎兒到了孕晚期30周後都是頭位的,因為「坐」在媽媽子宮裡未必是最舒服的姿勢,胎兒會自己聰明地改變體位。可是如果遇到了「不聽話」的孕寶寶,一直坐在子宮裡,就是不肯自己轉的情況,那准媽媽們就必須要「挨一刀」嗎?

近日,就有這樣一位寶媽在美華順利自然分娩,由王家雲主任接生,母子平安。

這位媽媽在孕後期,產檢發現胎兒仍是臀位,到孕37周,寶寶依舊任「任性」地不肯轉過來,但經馬美芬主任的「大挪移」後,寶寶成功「轉正」,在39周自然分娩。

此「大挪移」即是讓這位媽媽免受挨刀苦的「神技」——外倒轉術。何謂外倒轉術?是指經腹壁用手轉動胎兒,使不利於分娩的胎位(如臀位、橫位)轉成有利於分娩的胎位(頭位)。

「胎兒臀位具有高剖宮產率。這位媽媽在孕後期一直是臀位胎,而由於她之後還有生育需求,若剖宮產,瘢痕子宮將直接對之後的妊娠產生影響。」王家雲主任告訴我們,「鑒於這位媽媽順產意願強烈,所以我當時為她做好兩手準備,第一就是足月行臀位外倒轉術,將寶寶轉為頭位;第二就是在外倒轉術未成功的情況下行臀位助產術。」

經評估,該孕媽媽骨盆正常,生過兩個寶寶,具備行外倒轉術和臀位助產術的條件。在孕37周,在我院由馬美芬主任進行臀位外倒轉術。

外倒轉術示意圖

從臨床上來說,無論外倒轉術還是臀位助產術,產婦都需要經過嚴格的一系列評估,且由於操作難度高,具有一定風險性,需要醫生具備相當豐富的臨床經驗。就如這一例外倒轉術,對醫生的職業技能、各醫護人員的配合與默契程度以及突髮狀況的處理都有相當高的要求,且這個寶寶並非完全性臀先露,而是混合性臀先露,通俗點來說,就是除了臀部,還有一隻腳在下面,這就更考驗醫生的技術

馬主任說道:「整個過程一切順利,這位媽媽由於是經產婦,身體條件好,對我們的信任度與配合度都很高,這也是讓我很欣慰的。」只用了12秒左右的時間,在馬主任的「神奇之手」下,寶寶成功轉到了正常胎位。

在目前醫患矛盾較多的大環境下,這類操作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少,就操作難度與風險係數來說,很多醫生都不敢「闖雷區」。馬美芬主任在外倒轉術的臨床操作方面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在我國存在開展外倒轉術的不足,人們對外倒轉術的認知度也較低;但在國際上,對臀位胎兒行外倒轉術已成產科常規。實際上,外倒轉術的實施將顯著降低剖宮產率,對之後有生育需求的產婦來說,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但外倒轉術也非「定海神針」,它具有一定風險性存在,對產婦也本身也有要求。對於有意向做外倒轉術的媽媽們,馬主任建議,要做好評估:「並不是每一個胎兒臀位的孕婦都能接受外倒轉術,就如有羊水過少、胎兒臍帶繞頸、前置胎盤、縱膈子宮等情況,都是不適宜做外倒轉術的;也不是每一位進行過外倒轉術的孕婦都可以順產,也會有一定概率的剖宮產。所以一定要做好對胎兒及子宮等狀況的評估,也要與醫生進行充分溝通。」


推薦閱讀:

孕周的計算
孕婦打保胎針生出畸形胎兒,到底是誰的責任?
什麼是縮宮素?分娩前都有哪些準備?

TAG:產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