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撒歡兒
比起父輩們在戶外瘋玩兒的童年,如今許多00後更愛安靜地「宅」在家裡。「宅」成為當下一種典型的現象。
孩子太「宅」怎麼辦?該如何看待?我們一起聽聽專家的建議、媽媽們的妙招。
專家支招
父母先告別「宅男宅女」
謝春風(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在互聯網技術的推波助瀾下,人類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宅娃」就是「宅男宅女」之後的又一個問題。
少年兒童們是蓬勃生長的力量,是好奇心、好玩兒、好運動的精靈,他們能量十足,應該是到大自然中盡情撒歡兒的常客。但「宅娃」的出現,似乎成為了教育者的難題。
我的建議是:兒童青少年該靜則靜,該動則動;要動中有靜,以靜制動。所以,理性看待「宅娃」問題,不要被表象迷惑。
少年兒童充滿了活力,以動為主,喜歡遊戲活動,喜歡體育運動。如果他們在起居和飲食上不注意,過多地吃熱性、辛辣性食物,身心容易失去平衡,必然多動而燥熱。這些孩子是很難成為安靜的「宅娃」。所以,以靜心學習為主色的「宅娃」是應該肯定的,但也要勞逸結合,靜中求動。
但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宅娃」,就要另當別論了。隨著網路技術的無孔不入,兒童青少年日益受到網路遊戲、網路信息的干擾,不少學生沉迷於虛擬世界而不能自拔,成為足不出戶的「宅娃」,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所以,作為智慧的父母,必須以敬畏心、警惕心和果斷力,儘早幫助孩子正確對待手機和網路遊戲。一些「宅娃」的出現,與父母是「宅男宅女」或「手機控」有很大關係。
所以,家長們需要自己先不做宅男宅女、不做低頭族,才能帶動和引領孩子們走出去,到大自然中撒歡兒!
六招幫助孩子「脫宅」
田國英(北京醫科大學附屬小學校長)
多鼓勵孩子結交好夥伴。
周末多陪孩子去公園、遊樂園、博物館等孩子多的公共場合,減少對不同人與環境的陌生感。鼓勵孩子主動交往,結交好夥伴,鍛煉膽量,開闊視野,培養性格。
多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家長陪孩子一起,參與孩子選擇喜歡的活動興趣班,學東西在次要,關鍵是為孩子創造能繼續和同伴在一起玩耍、學習的機會。
多陪孩子假日考察旅遊。
家長陪孩子共同設計假日旅遊計劃,最好是幾個家庭帶孩子結伴外出旅遊,一起去體驗大自然,參觀名勝古迹,不僅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而且在旅遊中學會合作分享、團結謙讓。可以讓孩子徹底放鬆,忘掉學習的壓力,避免長時間獨自待在家中。
下班後多跟孩子交流。
利用晚飯後的時間,跟孩子一起散散步,說說心裡話,聊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或者一起看看電視,放鬆娛樂一下。
多參與孩子的體育鍛煉。
父母堅持參與孩子的家庭體育鍛煉,一起跳繩等,不但增強孩子體質,而且培養孩子勇敢、樂觀的精神和持久性。
多鼓勵孩子幫家人做事。
鼓勵孩子陪父母外出採購、參與做飯或者幫鄰居做事等互助性的交往,增強孩子的參與意識,不讓孩子沉迷於遊戲、網路等。
媽媽智囊團
很多有心的媽媽們也提出了幫助孩子「脫宅」的建議,我們來一起看看↓↓↓
嘟嘟媽媽:希望社區多組織同齡孩子在一起學習、玩耍;讓足球場籃球場等體育設施更社區化。
王敏媽媽:學校多組織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每天也最好有一個固定時間的戶外運動。
周媽媽:父母應該自己先放下手機帶孩子走出家門,博物館、公園、戶外運動,太多更有益的事情可以做,家長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帶領孩子發現「走出去」的樂趣。
玥玥媽媽:家長們輪流組織一些活動,比如讀書會之類的,每期有一個主題;幾個家庭相約外出活動,給孩子創造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機會。
牛牛媽媽:家長多帶孩子出去參加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讓孩子愛上大自然。同時減少興趣班,就有夥伴一起玩了。
推薦閱讀:
※2.6萬啟動資金,三年時間月流水千萬,這三個人打造親子玩樂版「唯品會」
※掌握這些溝通技巧,跟孩子對話更輕鬆!
※培養完全的女孩——養育女孩
※葉明修老師:《如何達到有效的親子溝通》
※如何度過危險區——體重和食物(養育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