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比自己想像的更好
本文授權轉載自好心情精神心理平台(ID: haoxqi)
文/耳東,曹懷寧心理諮詢工作室專欄作者
「小耳,我又懷上了」好友雅在電話那頭說道。
「真的啊,你們太厲害了,說有就有了。」作為好朋友,一時為這個小生命而激動。
「可是照了B超,又是小妞」,雅的語氣里似乎有一種苦笑無奈。
原本欣喜,想為她高興的我,一時也拿捏不準該是何感受。這是她的第二個孩子,她的丈夫是家中唯一的男丁,如果說第一個孩子無所謂男孩女孩,那這第二個無疑是給了她不小潛在壓力的。
雖說夫家人都比較踏實本分,待她一向和氣,都表態說男孩女孩都一樣,沒關係的。但中國人尤其農村人的男孩傳宗接代,光宗耀祖的傳統觀念,終究是根深蒂固,多少有影響的。
一向隨和善良的她,心中總有一絲內疚,也深覺他們心底的失落和期待。甚至想選擇再次承受懷孕之苦,給家裡生個男孩,可是又害怕依舊不能如願得子。失望、擔心和內疚讓她很不安,也總覺得這是她的錯。
本來懷孕能否成功以及生男還是生女,醫學上已經證明,不是一方的問題,就算是,也是取決於男性精子的。女性是不該為此負絕對責任的。可是像雅這樣的女人,卻偏偏容易不自覺地將錯攬到自己身上。
平時如果娘家和婆家有所不愉快時,她總會覺得是自己的原因。當無法完全滿足孩子的索取,使得孩子在同學面前不夠自信時,她會認為是自己的無能,無法給孩子更富有的生活條件等等。
諸如此類的情況不少見,似乎攬責已經成了她的習慣。任何與她有點關係的不好事情,在她看來,都是自己的錯。
像雅這樣性格的人,其實生活中也不少見,只不過具體面對的情況不同。聞名世界的女星奧黛麗赫本,是多少人心中的女神。然而端莊純潔、溫和善良的赫本卻獨自承受了多少鮮為人知的悲傷深沉,她的坎坷失落從童年便開始如影隨形。
生父離棄了她的母親和三個孩子,當母親被第二任丈夫吸引並結合後,年幼的赫本為了獲得繼父的關注而不斷努力變得優秀,但結果卻是徒勞的。
繼父的冷漠和母親的嚴峻、不善於溫情表達,使得赫本從小缺乏溫情和安全感,甚至把父母婚姻的不幸,繼父的離開也歸罪於自己,成為了她一生的負疚。
成名後的她經歷了幾段婚姻,其中一任丈夫梅爾自負專橫,總是控制著赫本,他與演出團隊發生各種不愉快,遭人嫌惡。而赫本卻將這一切歸咎於自己,獨自承受著,陷入重度抑鬱,而舞台上,鏡頭前她依舊勉強自己保持快樂,讓別人快樂。
可是她卻不知道,每個人都有承擔屬於自己責任的義務,她父母是真正該為他們不幸婚姻負責的人,她的丈夫也才是該為自己的自負狂妄負責之人,而這些,卻都被赫本毫無理由地攬到了自己身上。這位天使般的女神,著實讓人敬仰又心疼。
適當的並且合理的自責,能讓人更富有責任感,也更能看到自我的不足從而改變。但過度的甚至完全不合理的自責,其潛意識裡是自我否定,無法認可自己,完全忽視自身的優點,而這隻會令人盲目自卑,情緒低落,認知偏差,缺乏力量。
這讓我想起一個曾經為大眾所知,卻又總是被大家忽略,甚至作為挑剔批判對象的主持人——吳昕。
曾經的她備受束縛,沒有自由,只能任由節目組安排角色,醜化自己襯托他人。她積極表現會被人說成是搶鏡;她笑容燦爛、言語純真,又會被人指責虛假做作;她說的每一句話都被有心人揪出不和諧甚至無知的體現。這讓她一度懷疑自己,無所適從,不知道怎樣才是對的。
其實並非她不努力、不聰明、不真實,而是在那個娛樂的舞台上,其他人比她更大膽自信,更敢於自我隨性,也更不那麼盲目敏感地相信別人的貶低。
而吳昕則太容易否定自我,沒看到自己的優勢,不敢讓自己率性勇敢地展示出來。她全盤接收了別人的批判和傷害,覺得都是自己的錯。即使在她和潘瑋柏很親昵時,她因為顧忌到自己的壞形象會殃及潘瑋柏,拖他後腿,而總是退縮自責,像個受驚的小鳥,時刻需要人安撫。
自我囚困了那麼多年,直到2017年,吳昕開掛了,她成為了時尚界黑馬。當那一張張英氣時尚的照片流入人們的視野,她似乎真正活了。憑藉精緻的五官和婀娜的身材,純粹的氣質,她一度躍為時尚大咖,成為新一代勵志人物。那時她終於看到了自己,那個有著自己的魅力,需要更多關愛的自己。
此後她解約湖南衛視,以自由主持人身份參與快本主持,此後的她主持也更加大膽自如,光彩綻放,面對別人的評判,能夠更加理智而客觀地去對待,她真正活出了自己的風采。
如果吳昕沒有重新審視自我,審視世界,繼續全盤接收別人的妄言貶低,把節目的失敗以及潘瑋柏的事業影響,全都歸咎於自己,每日自怨自艾,戰戰兢兢,而不是看到自己的優勢,勇敢積極地行動改變,也許她還將繼續囚困自己另一個十年,甚至一輩子。
就如我的朋友雅,她所面臨的情況,比起一味地盲目內疚攬錯,無力愛自己,也無力改善身邊人,倒不如放下自責,客觀分析具體問題,解決問題。
她可以嘗試從兩方面去著手:一是分清楚自己真正該承擔的責任。二是如何去承擔自己的那部分責任。比如面對孩子的攀比和不合理的要求時,雅如果能認識到這是孩子的錯誤認知問題,自己該承擔的是如何通過學習家庭教育和親子溝通方法,以便正確引導孩子的認知,而不是承擔無限地滿足孩子慾望這個責任,情況才可能真正得到解決。
面對可能無法生個男孩的事實,與其自責自憐,全家人不痛快,甚至真的可能導致怪罪於她。倒不如考慮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引導家人共同愛女兒,盡心將女兒培養成才,一樣達到光宗耀祖的效果,盡享家庭和睦的快樂。
「都是我的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如果認知偏差,不積極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即使你攬下了所有責任,也只會使自己陷入更深更多的錯誤循環和自責彌補中,甚至使得你想要保護的人越走越疏離。
本文授權轉載自好心情精神心理平台(ID: haoxqi)
作者簡介:耳東,曹懷寧心理諮詢工作室專欄作者,准心理諮詢師,一個走在自我成長道路上、叩問心靈深處的探尋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