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避稅天堂
研究貧富差距,需要準確的財產信息;收集財產信息,難點在於前0.1%或前0.01%的家庭。一般人的收入無非工資、房租幾類,記錄很清楚;收入位居頂端的家庭,有各種方法,以各種形式,將財富安排到世界上政策最適宜的角落。瑞士、新加坡、巴哈馬、開曼......都是俗世間的避稅天堂。不穿透天幕,則無以了解真實情況。
Alstadsaeter、Johannesen和Zucman合作,利用各地公開數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最新數據和幾次泄漏事件透出的信息,得到兩點發現:首先,世界範圍內,安放在避稅天堂的財富約是GDP的10%。各國之間,這個比例的差異非常大;其次,前0.01%的家庭掌握了這部分財富的一半。考慮這一點,部分國家的不平等程度,需往上作較大幅度的修正。
公開數據中,要數瑞士發布的最為前面:不僅包含儲蓄、債券等各類資產的信息,還有分國別的統計。其它避稅天堂也會公開數字,不過通常只有總體情況,缺乏分類別、分國別的數據。幸運的是,2015年後,國際清算銀行公開了2000年以來各國銀行儲蓄所有者的分國別統計。利用這部分數據,可以統計每個國家的居民在各避稅天堂存了多少錢。
結合兩部分數據,再假定各國居民在各避稅天堂持有類似的資產組合,即有如下結果:避稅天堂安放的財富,約佔世界GDP的10%(2007年時,絕對量5.6萬億美元)。2012年以來,這一數字還在持續上升。下圖展示了各國居民存放在避稅天堂的財富占本國GDP的比例:北歐五國和中日韓的比例都較低,比例較高的主要是中東各國和部分歐洲國家。
這個估算過程依賴的假設,真的符合現實嗎?為了檢驗這一點,作者收集了兩組泄漏的數據:一是2007年的滙豐銀行泄漏事件,包括3萬餘名客戶的1000多億資產的詳細資料;二是2016年某離岸業務律所泄漏事件,包含大量各國居民使用離岸金融服務的資料。文章對這些資料做了分國別的統計,並與前述結果對照,發現相互之間能夠較好地吻合。
最後,將這部分數據與10個已有詳盡家庭財產信息的國家的比照,文章發現:避稅天堂中的財富,50%屬於前0.01%的家庭,80%屬於前0.1%的家庭。將這部分情況納入核算,會顯著改變我們對部分國家不平等狀況的觀感。比方說,前0.0以1%家庭財富的佔比為指標,法國看起來比北歐還要平等;納入這一塊以後,法國的不平等要更厲害。
另一個趨勢是:從法國(見圖6)、英國等國的例子看,最富的0.01%家庭,財富存放在避稅天堂的比例越來越高。全球化應是重要原因之一。總之,這篇文章整合了現有的最全面的數據,「刺破」了天幕的一角,幫助我們了解到避稅天堂中金錢的運作。不過,需要提醒一點:由於藝術品、地產等數據難以獲得,這裡的估算,仍是一個很粗的下界[1]。
[1] 除開頭列舉的波士頓諮詢(佔世界GDP的12%-13%)外,還有許多機構做過這方面的估算,結果在15%-30%之間。具體見原文8-9頁。值得一提的是,波士頓諮詢的估計部分信息來源於對銀行家的訪談,得到的趨勢和文章以宏觀數據做的估計一致。
參考文獻:Alstads?ter, A., Johannesen, N., & Zucman, G. Who owns the wealth in tax havens? Macro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inequality.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推薦閱讀:
※2017個人小結 & 2018簡要規劃
※宏觀經濟學概述
※經濟學原理|供需
※月掙十幾萬靠的是啥?
※原來北京的小姐只要200?為什麼小姐也降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