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崖式的轉身,40歲,他從「IT男」轉行為心理諮詢師

最近每天都有很多人通過微信熱切的詢問,如何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希望我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我想起自己剛剛轉行的時候,也充滿了迷茫,甚至對未來的擔憂、害怕,急需要找到一些路標點,獲得繼續前行的安慰和力量。

所以我想通過這樣一個分享,讓想成為心理諮詢師的人,可以找到一些參考點,另外,如果你想尋找自己的人生之路,可能這篇文章也會對你有些啟發。

夢醒

2013年,經歷過18年苦讀,以及10年創業,我開始覺得非常的不自在。為什麼我按照我在社會上聽到的價值觀去生活,而今卻來越痛苦。

35歲的前半生,充滿了宿夜不眠的寒窗苦讀,或者枕戈待旦的艱苦創業。

記得南京夜空煙花綻放時,我仍然躲在新模範馬路後面苦心琢磨崎嶇的模擬電路;上海潮冷的除夕的夜裡,為了伺服器宕機找不到客服而焦灼不安。可是,為什麼我並沒有換來期望的生活。吃得苦中苦,成為人上人。那種榮耀感,那種期望的喜悅感,並沒有如約而至。

所以,我開始覺得有些地方不對。並意識到我需要停下來,尋找自己的人生,尋找自己的路。我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從事一生的職業。

很多人都有和我類似的經歷,就像駭客帝國中,沉睡的人那樣,掙扎了許久,終於醒來,卻驚駭的發現,自己一直被催眠,未定之餘,又要繼續掙扎,想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以及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嘗&試

一晃三年過去了,三年間,我做了很多的嘗試,包括想成為歌手,為此去紐約學了三個月的聲樂,但是被朋友從長相、聲音到天賦打擊的一塌糊塗,整個人都不好了;我嘗試進入健康產業,開有機餐廳;或者做創業投資,藝術品投資;當然也試圖成為股市操盤手,然後,操盤失敗,我成為了無產階級。

在2015年,我漸漸的感覺到,自己對心靈成長有極大的熱情,並嘗試搭建一個全國性的成長的平台,然後又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平台沒搭成,倒是把自己最後的積蓄搭進去了。

在這期間,朋友的一句話一直在心裡迴響,他說,如果你只是想吃包子,沒有必要搞一個包子鋪,你只要找最好的包子買下來就行了

想一想,我最後的一個創業,其實自己想成為一個人生「導師」,而不是搭建一個平台,我不喜歡搭檯子,而是喜歡唱戲——深入探索自己的,別人的內心世界。

說到這裡,很多微信上諮詢我的人,其實是想自己成長,但是要花費龐大的精力和財力來學習成為諮詢師,那其實是不合適的,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情;另外,諮詢我的人中,10個人中有9個人,都不曾體驗過心理諮詢,就迫切的想成為心理諮詢師,那就像還不知道西餐啥味道的時候,就迫切的想成為西餐廚師一樣。

所以,我建議要成為諮詢師,先從體驗心理諮詢開始,有三個意義:

1,充分的了解自己,通過這個過程發現是不是真的想成為心理諮詢師;

2,有了這樣的體驗,更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什麼,成長什麼,節省大量的學習時間和費用;

3,從職業上看來,諮詢師自己的成長比知識還重要些,你成長到哪,相關的知識才能被有效的接受和吸收;

4,未經成長的盲點,有可能會傷害、趕走來訪者,給自己的職業之路帶來經濟的損失和信心上的打擊。

踏入行業

2016年6月之前,我開始深深著迷於自我成長,不但參加了各種課程,還組織了一些課程和活動。但是發現只有心理諮詢,才是有效的創造收入的方式,所以我選擇從心理行業落地,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所以2016年6月,我走進了北京的一家心理工作室,心方向,跟李旭老師開始了學習生涯,學習精神分析。在慌張迷茫的時候,我知道,讓自己唯一能安定和前進的方式,就是踏入一家諮詢室,走入這個行業。

我還記得踏入心方向的第一天,自己充滿了忐忑和好奇,那種感覺就像8歲,剛進入村裡的小學一樣。心方向是一個很溫暖的地方,在這裡我認識了更多的老師和同學。

先後在兩個諮詢室集中浸泡學習5個月左右,初步掌握了心理學的理論和諮詢方法,並有了多次和同學模擬演練的經驗,於是通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正式開始接待個案。

有了實戰經驗以後,再學習,就更有動力和針對性了。

個案始終是新手最痛的地方,新手需要幾個個案來積累經驗,這對學習是非常有指導作用的,空學容易理論化。找一個可以提供個案的機構來學習和實習是有必要的,比如簡單心理,心方向,或者北大心理諮詢中心都承諾提供個案。

為了能有持續的個案供應,我也忍痛花了近2萬的學費在某個諮詢室學習半年,但是後來合作上出現問題。我個案的來源幾乎都來自於朋友圈公眾號的文章內容的輸出。

綜合來看,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內在的成長和知識體系,這兩個保證了,周圍的人會「聞到味道」,慕名而來的。

需要提一下的是,我一直不喜歡精神分析,因為我一直學習東方哲學,對人性有著某種更美好的理解,傳統精神分析把人看成一個「驅力」系統,關注「性」,攻擊性,以及防禦、阻抗,把人簡單的看成一個追逐滿足的生物。

現在也確實發現,新手學習傳統精神分析,容易讓人陷入某種理論的幻想中,似乎能把人分析透,而且還是從從性、生物、攻擊、防禦的角度。精神分析像一把刀,新手一般不會用,所以會傷到自己和別人,因此也確實有可能會給諮詢師的帶來一些實際的困擾。

但是學習自體心理學,人本,就會對身邊的人更理解,不會造成這種困擾。

後面我會再介紹精神分析。

學習型人格障礙

差不多入行1年內,大家都戲稱自己是學習型人格障礙,意思是用看書和學習,來緩解自己在行業的焦慮,懂又不懂最難受。我也曾經這樣,每天上課,看書,停不下來的節奏。

總的來說,這樣可以讓自己快速大量的吸收一些知識,但是,這個焦慮本身是需要被認識的,如果有效的認識這個焦慮,那麼精力可以更集中一些,並節省自己寶貴的「糧草」。

隨著我個人體驗(自己被諮詢)的深入,最近我對自己的焦慮有一些深刻的認識之後,看書慢了,慢多了,看一頁,反覆的看,反覆的思考。看一點,通一點。回憶起那種大躍進式的學習,往往都一知半解。

要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什麼,可以先從一些便宜的微課開始,壹心理、簡單心理都有些小白入門課,裡面有各個流派的介紹,以及諮詢的基本操作和倫理。

結合自己的個人體驗,那麼其實是可以找到一些自己學什麼的線索的。先看書,再確定方向和課程也很好。你可以在我訂閱號里(倪振源)回復「必讀書」,獲得我推薦的書單。

總之,任何超過2500元以上的課程,都要仔細考慮調查下,確定自己是不是有感覺,是不是需要,減少因為焦慮、或者跟風什麼的,浪費時間和錢,我報了一些課壓根都聽不下。

如果自己實在沒有感覺,我建議先從自體心理學開始,北佳有自體心理學的地面課和網上課程。

理論學習的內容集中在以下三個部分:

1,某種理論體系,從某個理論體系的角度下來理解、評估來訪者,比如:自體心理學,精神分析,人本,認知行為;

2,發展心理學,介紹嬰幼兒的情感發展過程,成年的心理問題多和這個有關係;

3,諮詢治療的實戰方法。

1萬小時定律

一般來說,諮詢師的成長周期是3年,3年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諮詢師,並且收入可以維持生存。

我用了大概1年半,這得益了我自己的折騰的人生經歷,以及從2013年開始的持續的探索和成長,另外就是對於網路新媒體的充分利用。

我覺得新手在全職進入行業半年後,可以在有自己體驗師,以及督導師督導的情況下接個案,體驗師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督導師解決自己的技術問題。

雖然體驗師、督導師價格都不菲,但是可以讓自己少犯錯,留住來訪者,提高成長速度,所以從長遠來說,還是會省錢的,該花的錢一定需要花的,尤其是自己的體驗和督導。體驗和督導落的課,都會以來訪者的脫落、自己的信心損失作為代價。

要持續獲得個案,要麼與一個穩定發展的諮詢室合作,要麼有自己的宣傳渠道,新媒體、朋友圈都是重要的陣地。也可以提前了解下簡單心理,壹心理等網路平台的准入門檻,提前做好規劃。一般都需要1-2年的長程系統培訓。

我跨過的幾個台階

專業的成長階段與個人的成長階段是相輔相成的,我只吸收我能吸收到的知識,甚至也只能靠近我能靠近的老師。

所以,隨著自我的成長的深入,我能理解和接受的理論也越來越深入,或者更接近於人性本身。

一,首先是無知的階段

前段時間在諮詢師互助群里,一個朋友對我說,群主,我對西方心理學沒興趣,只喜歡佛道兩家,能進這行嗎。我說不能。他說,為什麼,我覺得我對很多人的問題,一眼就能看透,而且能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其實,我看到了自己的一點影子,剛剛進入心理諮詢行業,雖然對這個行業一無所知,而且誠惶誠恐,但是同時卻又像是要拯救行業的樣子。也許這種拯救行業的心態,可以減輕自己的焦慮和慌張吧。

在開始學習的過程中,也容易對自己剛剛學到的看法或者觀點很堅持,好像這樣的堅持可以找到一點確定感。

所以,那個時候,是非對錯很重要,比如這個觀點對,那個觀點錯,這個理論好,那個理論不好。比如,我對武志紅老師的理論,尤其是巨嬰國,感覺到很憤怒,覺得他侮辱了整個國家。

我常常記得,在課上,我有時候會激動的跳出來,帶著指正別人的心態去發表自己認為「正確」的見解。

無知的時候更需要表現的知道。

二,其次是技術至上的階段

接下來,隨著對心理學理論的理解,發現這個行業百花爭鳴要學的內容太多了,所以非常饑渴的學習。並把這些方法,理論用到個案的身上。

覺得這些方法,可以成就自己的職業之路,也可以拯救來訪者。

一方面學習了很多方法和技術,另外一方面,卻對來訪者是怎樣成長的心理仍然沒有底。

看中方法的潛台詞是,用這些工具,可以搞定你這些「問題」。

而我不用去感受來訪者的那些痛苦和掙扎。

就像站在岸上,對來訪者說,水裡很涼吧,你快上來呀,順著我給你的杆子上來。可是來訪根本上不來,或者不願意上來。

所以,我認為來訪者有問題,認知有問題,或者處理情感的方式有問題。

在試圖糾正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遇到了麻煩,感覺到了阻力,壓力,痛苦,或者來訪者的指責和脫落。

值得一提的是,我曾跟一些很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更多的也是這種搞定來訪者的小技巧。

三,理解的階段

正在我再次走到瓶頸,感到迷茫的時候,參加了Kelly在心方向的一個 「自體心理學」的分享。

在分享上,我看到了新的思考方式。從自體感上去理解來訪者,我們看到的「問題」是來訪者維護「自體感」的方式而已。

這些「問題」需要被理解才能增加來訪者的自體感,自體感增加之後,問題才能被解決。

這是轉折的開始,從把來訪者當成問題,到開始理解來訪者。

我意識到,這才真正的進入了心理諮詢的大門。

原來,對來訪者的回應還有這麼多的方式,除了讓來訪者領悟之外,還有「白描」,「前緣解釋」,「後緣解釋」,等多種共情的方式,而這些方式都是為了有效維護來訪者的自尊和自體感,而並不是讓來訪者覺得自己有問題,有錯誤。

意識層面做好了「陪伴」的準備,但無意識中,不小心的做了岸上的指導者。

「理解」來訪者,需要我走下水,而這是我以前所不願意做的,在某些層層面,我並不願意去體會那些憤怒,悲傷,痛苦,無力。

所以新的發現是:原來水裡這麼冷,怪不得你那麼痛苦,怪不得你動不了。

懂了「理解」之後,我的感情生活也開始更加融洽,我理解她只是為了保護自己。

四,精神分析

隨著自己體驗的深入,我看到,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在滿足自己深層次的需求,可能是趨向內心的嚮往,也可能是在避免一些深層次的痛苦。

而這些追求和痛苦,基本上都和「關係」有關。

因此,我可以從自己的所有言行中,看到自己的內在,當我願意承受每一種痛苦的感受,我就可以看到的更深。

比如,如果我感覺到自己錯了,就會很痛苦,所以要拚命證明自己對,而證明自己對,是希望告訴周圍的人:我這麼優秀,咱們一起玩唄。

那麼,我也許可以嘗試,放棄這種通過證明別人錯的方式,來讓他跟我玩。或者直接放棄,讓某個人接受我。總之,有了領悟,就有了不一樣的選擇。

深入的領悟,就是精神分析了。所以當一個人有足夠深的領悟的時候,才可以駕馭精神分析,並用之於深度的領悟自己和理解來訪者。

就像我的體驗師,她在聽到我說討厭毛毛蟲之後,輕飄飄的飛來一句,或許你的內在也有一個毛毛蟲。

所以,似乎我不再特別需要什麼花哨的技術,漂亮的理論,而是踏踏實實的,真真切切的去理解來訪者,不但理解此時此地,還要在深度廣度上,關係上深入的理解。

我也不再認為來訪者有任何問題,而是認為,那已經是他在自己的生命中,所能做的最好的選擇。

我心中有一個畫面,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網中,生命中遇到的人是網上的節點,發生的互動是連接線,在這樣一個網中,每個人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彰顯自己的生命力。

而諮詢師是這個網中,一個有能量的節點,我們要做的事是,做為他生命中的新的具有影響力的節點,和他一起去了解自己這個豐富、神奇的生命,以什麼樣的智慧和頑強的方式走到現在。

在諮詢室,不但諮詢師看到來訪者,還陪著他看到自己,這種互動本身,就永久的改變了生命的土壤,從而孕育出全新的花朵。


推薦閱讀:

#獅妹問答# 我挺理想主義,很多時候想法很多但又不切實際
實在不知道怎麼確定人生方向了,求建議!?
怎樣面對失敗的人生?
職業規劃或者人生方向的一點建議?
人生一定要有方向嗎?

TAG:換行 | 心理諮詢師 | 人生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