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成功不是從「發現優勢」講起的

文|趙曉璃

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寫在前面的話:

自從上一篇《離30歲還有一個月,我發現自己一無所長》文章發布以來,不少熱心的讀者朋友紛紛在後台留言問我:「曉璃老師,你說我到底該如何才能發現自己的優勢或者優勢呢?」

從我這邊的諮詢案例反饋來看,那些取得成就的諮詢者無一不是在發現自身優勢的基礎上沿著適合自己的軌跡辛勤耕耘,最終探索出了一條自己的路,他們從原來的迷茫自卑到今天的自信快樂,實則都是建立在一個重要的前提下,即「優勢」。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優勢;儘管我們多數人不是天生就優勢異稟,但依然能夠通過蛛絲馬跡發現它。

今天就和你分享一個真實的職業轉型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四十歲了,我的人生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下去嗎?」

王濤(化名)兩年前求助的時候,正值不惑之年。

按照他的話說,自己的「不惑之年」充滿了各種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就在於,自己從畢業那會兒就開始從事建築行業,足足做了十七年;這十七年來,自己工作成績平平,不知道為何,不論如何努力都只能做到一般水平,加上年紀漸長,不論是精力還是腦力都有些力不從心了。

而真正讓他下定決心前來求助的,源於單位招聘來一批年輕人。

這批年輕人讓王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發現這群年輕人學習能力超強,例如自己當年花了三個月才掌握的E表技能,這些年輕人不到一個月就摸得很透;同時這些年輕人精力超好,加班加點完全不在話下,而王濤發現自己步入不惑之後,每到晚上十一點眼皮就開始打架。

毫無疑問,這個年紀的王濤面臨著體力及腦力的急速下滑,而領導也有意選拔這些年輕人成為中堅力量,在這個單位做了十七年的王濤業務能力一般,面臨著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

「難道我的人生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下去嗎?」王濤想起了當年意氣風發的自己,那個時候的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但出身於普通家庭的他和那個年代的很多人一樣,並不曾考慮過自己適合什麼,只是聽從了親戚的建議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畢業之後進了這家公司,這一做就是十七年。

這十七年間,王濤不止一次地想過換個活法,但年輕的時候迫於生計同時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就一直沒有轉變軌跡,後來結婚生子,家庭的責任與重擔更是讓王濤不敢有任何差池,生怕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如今終於不再為物質生活發愁,但他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想要有所作為、活出一番意義的念頭再次浮現出來,他回顧這十七年,做的很艱辛也只達到了中等水平,他不禁懷疑自己是否不擅長這份工作?

如果擅長,十七年如此努力怎麼也該有所成就了;如果不擅長,他還要繼續嗎?

他越想越感覺脊背發涼:四十歲了,難道自己的人生就只能這般混吃等死嗎?

他不甘心,但又不知道自己還能轉向何方。

二、為什麼「發現優勢」這麼難?

用王濤的話說,他發現自己存在很多短板及不足,這讓自己倍感受挫,在他看來,自己滿滿都是缺點:

1、在任務繁重講究效率的建築施工業,王濤做事速度並不迅速,相反總是顯得拖拉、比別人慢半拍;

2、被人詬病氣場不強,在施工現場鎮不住人,影響他的晉陞及發展;

3、和人相處不是「自來熟」,無法和人迅速建立關係,無法與人打成一片。

然而,果真如他認為的那樣,自己真的沒有優勢嗎?

事實上,很多人「發現優勢」的過程十分艱難,和個人的思維及認知方式不無關聯,尤其是70、80年代生人,無法擺脫歷史及社會的烙印。

出生於70、80年代的職場人,父母多經歷過嚴重的自然災害,在我們父母童年時代,常常吃不飽肚子,因此我們的父母骨子裡刻著深深的生存焦慮: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圍繞著解決生計問題,與此同時,他們會傾向於從外部尋找存在感與心理平衡,在他們心中,沒有什麼比穩定而體面更為重要的了。

在子女教育方面,我們的父母由於認知及經濟的局限,很少對孩子進行正面鼓勵,他們在現實的衝擊下變得保守而現實,害怕孩子雷池一步,以打壓為主:凡事以謀生為導向,在他們的認知里如果一件事情無法謀生,就不值得鼓勵與提倡,甚至不惜扼殺孩子興趣的火苗,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孩子如他們所願般穩定而體面地生存。

在這種時代背景及家庭教育氛圍成長後的我們,學會了父母的一套並以此對待自己:習慣性地否定自我、害怕未知的挑戰、顯得拘泥保守、壓抑自己的天性,並認為這才是「正常的人生」。

三、你的短板,可能只是優勢用錯了地方

我告訴王濤,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優勢,只是如果用錯了地方,就可能以短板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換個角度看待這些短板,將之放到一個適合的領域,或許就能成為未來的優勢。

通過諮詢發現,王濤做事細緻耐心、責任心太強,這顯然會拖慢做事速度;同時他的親和度較好,反過來會給人感覺缺乏威嚴,氣場不夠強大,所以在建築施工業往往壓不住人,深感疲憊無力。

另外,儘管他在工作上較少體會到成就感,但在家庭方面他無疑是個極具耐心和愛心的父親,為人寬厚友善。

在慢慢的引導下,王濤終於說出了自己內心深處潛藏多年的夢想:在他童年時代,他就渴望成為像陶行知那樣的人,但是那個鼓吹「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重理輕文的年代,男生從事幼兒教育會被人認為懦弱且賺不到很多錢。

他的父母不允許王濤學自己喜歡的文科,而是讓兒子學了工科,並認為這才是作為男生應該走的路。

於是前半段的人生里,王濤覺得自己總是在為他人活著。

「到了我這個年紀,越來越覺得活出意義和價值勝過一切。」王濤說。

我告訴王濤,之前他認為的短板,如果用正面辭彙表達恰恰就是他的優勢:

1、做事耐心、責任心強;

2、對人有愛、同理心強、對他人情緒和感受較為敏感;

3、心底善良、樂於助人,言語不多卻給人一種可靠感,長期相處值得信賴。

上述三條特質放在建築施工業無疑會成為制約王濤發展的短板,但如果放在幼兒教育領域,試問哪一個不正是難得的優勢呢?

四、弱點及優勢,常常源於同一樣東西,叫特質

很多人之所以遲遲不敢面對弱點,是因為他們擔心這會讓自己有失體面,但事實上,如果我們不去正視這些弱點,很可能會錯過發現優勢的絕佳時機。

諮詢後的王濤根據我們提供的建議,結合自己的條件及資源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辭去原先的工作,和朋友一起開起了一家託管班。

經過一年多的經營,王濤告訴我們,他的託管班目前已初具規模。

他還告訴我們,不做不知道,一做果然感覺得心應手多了: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每個孩子的特點,給家長提供中肯的建議,這些家長對王濤頗為信任,還提出了新的需求,那就是希望等孩子選擇專業時由他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於是現在的王濤還在積極學習中學生職業規劃,努力給客戶提供長期而持續的服務。

有觀點認為,個人一定要和自己的弱點展開鬥爭、經歷一番痛苦之後才能讓自己變得強大,這種觀點可能會阻礙很多人的自我認知和探索,因為這聽起來十分艱苦,讓人望而生畏。

從我的諮詢經驗來看,比起和弱點鬥爭,我更倡議每位職場人換個角度正視弱點,它可能蘊藏著極為重要的信號與線索;而順應優勢去發展自我,無疑會獲得良性而高效的人生體驗。

而在發現優勢這一層面上,你不妨嘗試以下思路和方法:

1、分析並寫出障礙你目前發展的短板及弱點;

2、換個角度審視這些短板及弱點,用正面積極的辭彙重新描述;

3、多了解其他領域,直到你發現在這個領域裡,這些特點恰恰是這個領域極為重要的特質;

4、勇敢地邁出第一步,順應自己的特點走出自己的路。

我越來越堅信,真正的成功並沒有那麼苦逼。

如果有任何事情讓你倍感痛苦毫無快樂可言,一定要予以足夠的警覺,因為這很可能是你的內心給你的善意提醒,你需要停下腳步,重新進行梳理。

相信我,只有去發現真實的自己,才能打開一片新的世界,活出開掛的人生!

以上。

感謝您的時間。

PS:新年重磅福利

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寫了185篇關於職場及個人成長類的文章,共計573435字,算上配圖,夠出一本800頁的中長篇小說了。

為了給朋友們省下搜文章浪費掉的時間,我把今年的職場基本款重新整理了一遍,從中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供你重溫與閱讀,算是給各位朋友一份新年厚禮。

獲取方式如下:

作者簡介:趙曉璃,職場作家、職業生涯諮詢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LinkedIn領英中國專欄作者,36氪特邀作者。著有《怕麻煩才是你最大的障礙》、《請停止無效的努力》、《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 @趙曉璃。

推薦閱讀:

TAG:優勢分析 | 職業規劃 | 職業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