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歲月里漸行漸遠

隨著列車的啟動,假期划上一個句號,又一個年過去了。故鄉的人,故鄉的路,故鄉的房子,故鄉的樹,短暫的相處之後,又重新在記憶里安靜。山山水水在車窗外遠退,另一個目的地在心裡靠近。回頭看去,山村依然蕭索,和往年歸來離去時,並無半點改變。如同剛剛過去的年,和這幾年來回奔波過去的年,並沒有什麼不同。而能夠無比清晰回憶起來,都是小時候過年的畫面。

那時候一進入臘月,各家各戶就開始著手準備,家中里里外外的清洗,上上下下的打掃,處處都洋溢著迎接新年的喜氣。我們陝南山區人家都是土灶燒木柴生火做飯,一年下來屋頂牆角積了好多煙灰,所以房屋打掃中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清掃屋內角角落落的煙灰。我們叫做「掃揚塵」,先蓋好床被傢具,然後用竹竿綁了掃帚打掃屋頂牆角。灰塵蛛網被很快清掃乾淨,屋子裡突然就亮堂起來,年的氣息就從這從這清新和光亮中一步步走來了。

臘八是臘月到來的第一個節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大家都早早起來,在小溪里淘洗紅小豆然後和各種乾果,然後放在一口大鍋里,煮臘八粥。家家都是火光映著笑臉,豆子的清新,花生的濃香,紅棗的甜味,瞬間溢滿整個村莊。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不管送出和吃了多少,都要留一些剩下來。冬天天冷,保留好幾天粥還是原汁原味。看似是吃剩飯卻是個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行善積德。

一旦到了吃臘八粥的日子,我們這些孩子就知道過年越來越近了。我們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算,離過年還有幾天。農村條件非常有限,小時的過年經常是沒有紅包和新衣服的,但我們幼小的心裡,過年依然是最讓人期待最讓人開心的日子。因為飯菜會比平時好,還有鞭炮玩,大人們也不會打罵我們,有時一開心還會給我們做木頭手槍和小車……

臘月二十開始就正式進入迎接新年的倒計時,先是準備臘月二十三小年的到來,每家都要炸年糕,年糕上還需用梳子扎出花紋,放到平底鍋里烤出金黃的色澤。「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金黃酥香的年糕,塗上厚厚的一層蜜糖敬灶神,咬一口,酥酥甜甜,很是粘牙。這一天為了敬灶神,下午廚房早早熄了火,在灶台上,擺上年糕、花生核桃、水果,香爐里敬上三支香。大人們會給我們小孩子講敬灶神的由來。有的說糖放得越多越好,灶王爺吃了之後嘴甜,「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有的說灶王爺是所有神仙裡面嘴最碎的,年糕加糖是為了把灶王爺的嘴粘住,讓他上天后沒法亂說話,就不會惹事生非。但最後的目的都是祈願灶王爺的天庭之行能保佑我家灶台一年紅紅火火,順順噹噹,做嘛嘛香。母親是個勤勞的人,家裡的每樣都是自己動手,從清洗、到掃、到敬灶神,她儼然就是一個指揮官,安排這個做這,安排那個做那,一進入臘月就開始安排計劃。敬了灶神後,後面的節奏就更快了,每天都有一項大工作。而我們這些孩子在垂涎灶王爺的供品時間裡,為蜜糖到底是為了讓灶王爺嘴甜還是為了粘住他的嘴而爭論不休,並竭力為捍衛自己的觀點而尋找證據。年的歡樂,這在這期待和爭論中,帶著神秘的意味,充滿了每個孩子的聲音里。

  敬完灶神後,我們就要開始蒸饃饃。那時候過年大家都回來,一大家人加上拜年的親戚,的確需要整整兩天來蒸饃。第一天蒸饃饃,面要發的剛剛好,鹼要放的剛剛好,面要揉捏到位。過年的饃饃比往日的饃饃要小很多,並且每個都要用手捏圓,用梳子扎出紋路,這樣蒸出來的饃饃才好看,圓溜、虛泛、白亮、有嚼勁。往往蒸出來的第一鍋饃饃,母親都要挑些好的送人,送給左鄰右舍,讓他們品嘗。第二天蒸包子,包子要提前準備好不同的餡,那時候我們常做的餡有:豆沙、大肉、油麵、黑糖、素菜。每種餡都是不同的味道,豆沙包甜甜糯糯,是堂妹的最愛。大肉包咬一口滿嘴流油,唇齒溢香。油麵包鹹鹹香香,回味無窮。黑糖包,裡面不僅是黑糖還有芝麻、核桃等,爐子上一烤,糖都融化了,咬一口糖直流,所以就得邊吸邊吃。素菜包,裡面有豆腐、粉條、白菜、蘿蔔,餡里拌點豬油,葷而不膩,素而不幹。從蒸完饃饃到過年,我們自己都消化不少呢。這時我們小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管爐子,要把爐火生旺,爐膛燒紅,一壺接一壺的燒熱水。如果有人餓了,爸爸就負責烤包子,一邊烤一邊翻,保證包子的每個角落都烤的金黃酥脆。家裡人和客人們吃著這美味多汁的包子,個個喜笑顏開。平日里是沒有人為吃飯做這麼多花樣,只有過年才會花費這力氣,這時間,想著花樣的做美食。這可高興壞了我們這些孩子,這個吃一口,那個咬一點,再拿著出去和小夥伴們比誰家的包子個頭大,誰家的饅頭花式多……

蒸完饃饃,就開始要裹丸子、掏果子、上油鍋了,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天,因為這天可以偷吃。提前剁好肉拌好餡,我們就開始裹丸子,用手裹成大小一致,圓圓的肉丸子,然後就可以上油鍋炸了。我經常帶著堂妹,在母親不注意時偷幾個丸子,然後我們倆快速跑出去,找個沒人的地方吃。母親總說,那丸子還沒熟,只有七八分熟,要上了蒸鍋後才算大熟。可是那時候的我們,哪管的了這些,總是以為自己是第一個吃到的,並為偷吃得手而洋洋自得。炸好丸子,就開始炸果子、炸雞肉、炸豆腐,每一樣我都喜歡,果子金黃酥脆,油油香香。豆腐外酥里嫩,鮮香誘人。這一天我們基本都不用吃飯,偷偷拿這吃,拿那吃,永遠感覺不到餓,卻永遠也樂此不疲。

轉眼間已經臘月二十八了,家家開始做蒸碗,蒸碗有八寶飯、條子肉、酥肉、丸子、排骨、雞塊。每一樣都要提前做好,切好擺放在泥碗里。擺放的時候,還會加些辣椒、香菜、蔥末,一是為了提味,二也是為了好看,色澤誘人。叔叔們喜歡用熱饃饃夾些辣椒,夾個條子肉,那一口下去,滿嘴的油,肉看似有形實則無魂,入口即化用在這裡最恰當了。八寶飯,裡面有紅棗、核桃、花生、紅豆、大豆、葡萄乾、糯米、桂圓,材料豐富,糯糯甜甜。吃之前將泥碗中的八寶飯翻到入盤中,撒上白糖,點火,火滅後有股酒香的味道。

蒸碗也蒸了,眼看就要到除夕了,臘月二十九這天,我們就開始做常吃的冷盤,將藕切片用熱水過,加料拌勻後就成了涼拌藕片。白菜切條過水,加料腌制,就是涼拌酸菜。還有涼拌豆芽、涼拌凍凍肉、涼拌三絲,每一樣的涼拌菜都有其自身的味道,或酸爽、或鮮香、或麻辣,這些可都是美味可口的下酒菜呢,當肉食吃太多時,這些涼拌菜也有解葷去腥之功,健脾開胃之效。放到盆里,吃的時候,只需乘出來即可,方便實用。

除夕的前一天,我們把所有過年需要的物料、菜品等都已準備好,臘月二十九,母親就讓大家休息一天,洗洗澡,理理髮,打扮的漂漂亮亮迎接新年。

轉眼間就大年三十啦,這天還有一項重要工作,那就是屋裡屋外的門上貼對聯,貼福字,去山裡上墳祭祖。福字要倒著貼,寓意「福到家來」。對聯有更多的講究,買紅紙墨汁由村裡學問高的人幫忙寫了拿回來,大門上會貼「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人間福滿門」,廚房門上會貼「油鹽醬醋調出生活百味,一日三餐迎來四方賓朋」,而我們小孩子房門會貼上「耕讀傳家久,忠孝濟世長」。祭祖都是由父親主持的,他帶著我們在山間地頭找到大大小小的祖墳,邊祭拜邊念念有詞,這是你們的老老爺爺,那是你們的老奶奶之類的,年幼和我們一直對常年在外打工的父親竟然對那些深山裡的老墳記得如此清晰而驚嘆不已,對他主持的這些儀式肅然起敬,不由自主地學起來。從山上回來,開始家裡的各項儀式,焚香敬表,仙位神靈,一一敬過,鞭炮聲聲聲入耳,煙霧蒸騰,熱火朝天,年味氤氳開來。

一切忙碌停當,坐等除夕到來。

那時候除夕我們都要守歲,放完鞭炮吃罷年夜飯,然後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著電視,邊看邊聊,邊守歲,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剛剛黎明,就已經能聽到慶新年陸陸續續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我們也幫著爸爸把香案搬到門外稻場上,燃起一柱香,點一掛長長的鞭炮,炮聲越大,預示著年景越好。

後來的日子,年每年都過,但卻一年比一年沒有年味,東西越來越好、食物越來越豐盛、人們對從前的年的懷念,卻越來越深。因為後來的年,我們都吃著城裡買來的東西,學著城裡帶回的做法,所以每個朋友圈曬出的年夜飯都大同小異;除了抱著手機拚命搶紅包或者圍著桌子徹夜麻將或喝酒之外,再也沒有其他了事可做了;新年的鞭炮也放得隨心所欲,有人半夜就開始,只剩了浮誇的鬧騰;大人和孩子,彷彿都漸漸找不到快樂和開心的方式,年變得似乎無事可做無話可說……

多年以後,父母們都已老去,誰還會料理那色香味俱全的葷菜素菜,誰還記得那莊嚴肅穆的儀式,我們年,還能剩下些什麼?

回想起年,多少人總想起記憶中的年,那個豐富、勤勞、美味、有著煙火氣和內心期盼的年。那樣的年,是親情的記憶,是美食的記憶,更是溫暖和愛的記憶。

個人公眾號(愛書吧):i-book8

知乎/微博ID:Hello何耀


推薦閱讀:

這就是愛情最初的樣子嗎?
男人追求女人最快速的方法有哪些?
為什麼看完一本書,總會有些空虛?
如果總分是100分,你會給對象打多少分?
【李安安_Ann&Ainy1117 ?】|我什麼都干不好,除了你!

TAG:情感 | 童年回憶 | 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