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年度總結和新年寄語
我的2017,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年初到學期結束,也即到暑假開始。在這期間,因為年初的新年計劃,我過得很充實,充實的意思就是我一直都想做點什麼,也一直在做,因為那是我想做的事情,所以我能投入其中,還覺得很開心。
寒假裡,我在家戴著牛仔帽裹著圍巾曬太陽、喝茶、看書、寫文章,偶爾參加親戚朋友的婚禮;開學後,如果沒有課,我會每天都去圖書館,先拿出自己做的方格紙,用鋼筆抄上幾首詩,或是抄一段《古文觀止》,之後是記半個小時單詞,最後看課外書。我每周只有一個任務——寫一篇不少於2000字的文章併產生下一篇的思路。從結果看,我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放暑假回到家後,事情開始發生變化,我忽然就覺得生活好無聊,看書好無聊,寫作也好無聊,本來在家比起在校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但我什麼都不想做,在那時的我眼裡,一切都是索然無味的,任何事情都沒有意義。
你明明知道自己該做一些事情,可你就是不想做,這種感覺太糟糕了!就像一個虔誠的和尚突然就不想再清心寡欲了一樣,如潮水般的負罪感頃刻間就會把你淹沒,令人窒息。
不行不行,不能那樣,可能我只是累了,放鬆一下就好。於是我去網吧,於是我和朋友在一起喝酒,然而不僅無濟於事,還白白浪費了時間。在家孤身一人時,我依舊對著手機發獃,除了和不想做該做之事這種思想上的魔鬼作鬥爭外,我還要忍受揮霍掉的時間留給我的自責。雙重痛苦,惡性循環。
這是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是從9月份開學開始,到18年1月5號結束。說實話,這一階段開始時,我的思想沒有改觀,但已經沒有時間去細想什麼,因為我要忙於找工作,以及英語等級考試和大學裡最後的期末考試。
這個階段里,我面對的事情都可以說是迫在眉睫,非做不可。來自同學、父母和可預見的未來的壓力促使著我,投遞簡歷、筆試、準備面試、面試、複習、考試構成了我的主要生活,干這些事情不累,但做多了就很無聊,於是閑暇時我玩起了以前幾乎不玩的手游,看了幾部以前幾乎不看的番劇。階段結束時,我通過了所有的考試,找到了心儀的工作,最棒的是,我的心境頓時豁然開朗,暑假裡那種頹唐蕩然無存。
總的來看,第二階段很是詭異,為什麼會那樣?上帝當時在我腦子裡塞了什麼?如果從第三階段的經歷看,是因為我當時沒有一點壓力,純屬自找苦吃。如果從物質生活條件看,是因為我沒有花不完的錢,所以參與不起各式各樣的高端娛樂,於是覺得無聊,沒錢還讓我無法對浪費掉的時間釋懷,於我只能和自己的思想進行痛苦的鬥爭。
但是,經歷了這一年的起伏後,我認為上面那些都不是本質原因,本質原因只有一個,這也是我至今才終於願意承認的一點——我是普通人,不是天才,不是富翁,沒有殘疾也不是難民,沒有令人驚艷的外貌,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因為我是普通人,所以無法制定出精密的人生規劃,然後憑著超凡脫俗的毅力像一台機器一樣運作,我就是想做什麼做什麼,如果突然不想做了,那就是不想做了,不用自責也沒有為什麼,這就是普通人。
因為我是普通人,所以我無法構思出精妙絕倫的故事,寫出膾炙人口的小說,我很多時候寫不出我認為拿得出手的文章了,那所有的冥思苦想都沒有用,我也用不著感到挫敗,寫不出了就是寫不出了,普通人而已。
因為我是普通人,所以我沒有大把大把的錢,可以讓我身邊圍滿豪車和美女,我也無法駕駛遊艇跑遍世界各大著名海岸然後去冰島開飛機。我只有慾望,當慾望無法滿足時誰都不會好受,這沒什麼,普通人就是會囿於生活瑣碎,普通人就是要時不時擔憂忽明忽暗的未來,痛苦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對他們來說那才是正常。
想明白這一點後,人就好過多了。
普通人就是會有那麼一段漫無目的的人生,你像一具行屍走肉一樣在人間晃蕩,生活中所有的美好和醜陋都與你無關,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你甚至會開始期待世界末日的降臨,痛苦和掙扎總是無可避免,而回頭看去,那段時間除了讓你難過之外,多半也不會對你的未來產生有利的影響,浪費掉了就是浪費掉了。這樣說來,我應該感到慶幸才是,畢竟我的那段漫無目的時光只持續了兩三個月。
基於這樣的覺悟,2018年1月1號我只給自己定下了兩條新年計劃:
1、每天吃一個蘋果。
2、每天拍攝一張照片並發送到朋友圈。
眾所周知,吃蘋果是對身體有益的,那每天拍一張照片有什麼意義呢?也許這會讓我比以前更加留心生活中的美,也許我只不過是想讓每天的生活都有個盼頭,這樣不管今天過得多慘,入睡之前我還是會對明天有所期待,因為我還不知道明天會拍到什麼呢。這樣算有意義嗎?興許拍了半年以後,我每天就會習慣性地掏出手機,按下快門,心中沒有任何想法,睡前也不會想明天要拍照的事。
在年幼的小孩子眼裡,世界是沒有意義的,他們只知道蘋果可以吃,但不知道吃蘋果可以帶來什麼。當他們看見一朵花時,如果已經學了「花」這個詞,他們會用手指著花說:「花花~」,而不會去想那種花的花語。這就好比佛家說的人生三重境界之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孩子長大後,腦海中的概念就多了很多,男孩開始知道,在聖誕節給女生送蘋果並不是因為蘋果可以吃,事實上,男孩才不管女孩吃不吃呢,所以他們極盡妨礙女孩吃蘋果之能事,諸如在蘋果上包上一層又一層彩紙等,而接受蘋果的女孩,當然也不是因為想吃那個蘋果,所以越難吃到那個蘋果她們越開心。也就是說,孩子們開始了解到事物背後的意義,並在思維里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那些意義,這就是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可問題是,所有的意義本來就是人類臆想出來的東西,我們真的要一直認同或者說羈絆於那些所謂的人生意義嗎?所以佛教的終極追求是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乍一看去,這一重境界完全是倒退,但我的理解是,這裡的「還」並不是指還以那種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而是在已經理解了這個世界的複雜後,還保有小時候的那顆赤誠之心並拋去世俗的意義,回歸生命和生活的本質,與自然狀態和諧共處,求得內心的無上安寧。能達到這種境界的,是聖人。
我們不是聖人,但可以朝那個方向靠攏,不管離得多遠,所以,我想對你說這樣的新年寄語:
電視媒體和網路為我們展示的是一種完美的生活,該吃什麼,該穿什麼,該住什麼,該開什麼車,該找怎樣的伴侶,於是我們很容易認為,生活就應該是那樣,但不是的,每個人的生活和遭遇都不會相同。
在為夢想中的未來奮鬥時,我們常常投入了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忽略了當下的生活。遙遠的未來是飄忽不定的,此刻的生活本身才是真真正正屬於我們的東西。
希望你在2018年去尋找自己喜歡的事情,盡量不要去想這些事情的意義有多大,也別管是易是難,重點是你喜歡,如果能找到,去做就好,哪怕只是每天起來對著鏡子微笑。這樣的事情當然越多越好,因為它們最終構成了只屬於你的生活,而不是某人的復刻版,到了那時,不管別人怎麼說,你都已得到了內心的安寧,你就是你。
作家余華在《活著》的中文版自序中寫到: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正文完。)
感謝閱讀。
我說我是普通人,但我並沒有說普通人就是好,普通人最牛逼,事實上,我時時刻刻都想成為不普通的人,為此,我會一直讀書和寫作,因為我認為這會讓我變得不普通。如果最終我還是普通,那也沒什麼,因為讀書和寫作剛好是我喜歡的事情。
題圖授權基於:CC0協議。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王夢天(W_MengTian)
虛懷若谷心有夢,莫測如仙目無天。
推薦閱讀:
※文學在李宗盛的廣告里有什麼價值?
※《琴帝》這本書的結局是不是很有槽點?
※杜甫的「三吏三別」表達了什麼思想?
※中華好詩詞這個節目帶給你什麼樣的新感受?
※如何鑒賞古文《枯樹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