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名:為什麼過去很流行「狗蛋」這樣的小名?

喜歡聽相聲的都知道,相聲皇后于謙,有個美滿的家庭。他有個溫婉優雅的媳婦,叫王鋼蛋。媽媽趙鐵鎚,也是同樣的雍容華貴。湊巧的是,岳雲鵬謎之存在的女朋友鐵鎚妹妹,跟謙哥媽媽同名。

這些堅硬的名字,當然都是為了搞笑而編造的。但它又不是純粹的藝術創造,諸如二狗、狗剩、狗蛋、鐵鎚、鐵柱、虎子、糞蛋等名字,不少人都或多或少聽過其中一二款。

在傳統中國,給孩子起個賤名或醜名的現象相當普遍,且源遠流長。

春秋時期,魯文公給兒子起名叫惡,晉惠公給女兒起名叫妾,衛宣公有大臣名叫司空狗。南宋詩人辛棄疾有個兒子叫鐵柱,遼代皇族中有人叫驢糞,金朝有大臣叫海狗、完顏豬兒,金兀朮的孫子名羊蹄,胡沙虎的名字叫豬糞,等等。

雖然時至今日,給孩子起賤名的習慣已經逐漸消亡,但在少數地區,我們還能看到一些風俗遺留。

沒有父母不愛子女、不希望他們幸福快樂的。既然如此,為什麼他們還會給子女起這樣一個略顯「低賤」的名字呢?

通常的解釋是,賤名好養活。

古代由於醫療條件太差,使得新生兒的存活率很低。與之相比,豬、狗等牲畜雖然低賤,但它們的幼崽卻常常能健康成長。於是,人們便想著用獸名來給孩子起名,以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像那些動物一樣茁壯成長。

認同這種觀念的人很多。北宋歐陽修在《道山清話》中說:「人家小兒要易長育,往往以賤為名。」

南宋王楙在《野客叢書·小名犬子》中也寫道:「相如小名,父母欲其易於生長,故以狗名之,今人名之,猶有此意,其理甚明。」

南宋辛棄疾有個兒子叫鐵柱,他曾經填寫一首《 清平樂》,並在下面註明是「為兒鐵柱作也」:

靈皇蘸罷,福祿都來也。試引鵷雛花樹下,斷了驚驚伯怕。從今日日聰明,更宜潭妹嵩兄 。看取辛家鐵柱,無災無難公卿。」

然而,這種解釋卻值得推敲。

首先,以豬、狗為名,在於他們是生命力頑強的低賤之物,但驢糞、糞蛋等卻是沒有生命力的污穢之物,兩者沒有可比性。為什麼會以後者為取名對象呢?

再者,鐵鎚、鐵柱等皆是取材於金屬的名字,與家禽牲畜的「骯髒下賤」屬性無關,更與生命搭不上邊。以這類物品命名,道理又何在呢?

所以,賤名好養活的說法恐怕並非真正的解釋。

《搜神後記》里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南朝劉宋時期,有個富陽人姓王,以捉螃蟹為生。這天早上,他去河邊查看收成,發現漁具里有一塊二尺長的木材,而漁具卻裂開一個大口子,裡面的螃蟹全都跑光了。

王某修補了漁具,並把木材扔到了岸上。第二天一早,王某再去河邊時,發現木材又莫名地出現在了漁具中,而漁具和昨天一樣又裂開一個口子。王某於是再次修補漁具,並把木材再次扔到岸上。

第三天,當王某來到河邊時,發現昨天的劇情再次重演。這下,他感到有些不對頭,懷疑這木材是個妖怪。於是,王某把木頭裝進了蟹籠里,接著挑著籠子往家趕,並故意大聲說:回家後,要把這木材砍了當柴燒。

走了二三里,發現籠中有了動靜。回頭一看,那塊木材變成了一個人面猴身的怪物。只見這怪物開口說道:

「我是個吃貨,最愛螃蟹。前兩天是我弄破你的漁具,然後鑽進去吃了螃蟹。希望你能原諒一下下,然後放了我。我是山神,有了我的幫助,定能保你捉到大螃蟹。」

然而,王某卻冷冷地拒絕了它:像你這樣的小人,反覆無常,前後不一,當真該死。

怪物反覆懇求,希望王某放了它,但王某連頭都懶得回。於是,怪物換了個問題:您叫什麼名字呢?我想知道下。

王某么有回應,怪物便一遍一遍地發問。轉眼快到家門口,怪物絕望了:既不放我,又不告訴姓名。還能怎麼辦呢?不過一死罷了。

隨後,王某到了家,立刻點火燒死了怪物。

這個故事反映的是人們的姓名禁忌。故事裡自稱山神的怪物,當知道王某不會放它離開後,便試圖獲取王某的名字,進而施展巫術以害人自免。可惜,由於溝通水平太差,最終沒有得逞。

類似的材料有不少,如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提到的美女蛇故事:她是一個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如果對方答應,到了晚上,蛇妖便要來吃掉這個人。

當然,許多人最熟悉的,還是《封神演義》與《西遊記》里的故事。

《封神演義》中有一種呼名落馬之術,掌控這個法術的是青龍關總兵張桂芳。對敵交戰時,只要他知道對方的姓名,並大喊一聲」某某不下馬,更待何時」,對方就會喪失戰鬥力,並自動跌落下來。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過平頂山時,遇到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這兩妖有一個相當厲害的寶貝,叫紫金紅葫蘆。作戰時,只要喊一聲對手的姓名,一旦有人答應,他就會被吸進葫蘆里。

更高級的是,不管是不是你原來的真名,只要答應了,葫蘆都照單全收。所以,無論是孫行者還是者行孫,統統不在話下。

以上種種,體現的是古人對姓名的一種神秘信仰。

對於現代人來說,姓名就是一個代號。雖然很多人對於他人的稱呼也非常敏感,但那通常更多的是與面子、地位、權力等等聯繫在一起的。

但對古人來說,名字並不只是一個外在的標籤,而是人之為人的有機部分。它是人的一個零部件,就如同他的眼睛、牙齒一樣。基於這種認知,在原始巫術思維作用下,人們認為,對一個人的姓名施以巫術,便可以傷害到他本人。

這種情形下,為了保護自己,一種常見的做法便是,隱藏自己的真名而不告訴他人。弗雷澤在《金枝》里這樣寫道:

事實上,原始人把自己的名字看作是自身極重要的部分,因而非常注意保護它······今天仍有許多未開化的民族,把自己的名字看作自身生命的重要部分,從而極力隱諱自己的真名,恐怕給不懷好意的人知道後用來傷害自己。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男子,在名之外還有字,如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名是小時便有的,而字則是加冠成人之後新取的。為什麼有名之後還要有字?

一種解釋是,加冠之後,個人通常要走出原有的家庭小圈子,而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陌生人社會。陌生人社會自然有更大危險,這種情況下,取字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名。它其實是隱藏真名的一種變異手段,目的仍是為了避免受到傷害。

當我們明白古人的姓名信仰後,便可以回到取賤名的問題上了。

取賤名,便是一種姓名保護手段,不過與隱藏姓名或取字不同,它是一種厭勝巫術。所謂厭勝,即厭而勝之,它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反抗巫術。

這種巫術的特點在於,巫術中所使用的物品或驅邪者,對所要反抗的對象有明顯的相剋性質,如放爆竹、帶護身符、掛銅鏡等等。

狗、虎、雞等牲畜能辟鬼祟邪氣,金屬、糞便之流也有辟邪的作用,取名字時帶上這些物品名稱,根據名實對應的觀念,便意味著名字也有了驅邪的能力。而名字與一個人密切相關,於是這個人也就具備了驅邪的能力。

所以,取賤名的起源,是為了讓孩子遠離鬼怪的侵襲,以保護他們健康成長。


推薦閱讀:

TAG:民俗 | 巫術 | 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