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英:我敢在你懷裡孤獨,親密關係中保有自己

01

喜歡劉若英很多年了,我一直覺得她是個對愛很專註的人,我總覺得這樣的女子就像那朵在六月里盛開的梔子花,宛若永不落幕的青春。

很早就知道她是個孤獨享受者,而對於生性愛熱鬧的我,忙碌的時候會變成一個陀螺,閑下來的時候,獨處的時候,基本上我是在看書和寫作中度過了。

每次旅行的時候,喜歡換一個風景去張望世界,但旅行往往也是我最能體會孤獨的時刻。

我曾問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其實對這種閑下來的孤獨,是有一種小懼怕的。

所以,我選擇了在一個人的旅行路上看劉若英的這本《我敢在你懷裡孤獨》,想知道這個笑容也如她的藝名「奶茶」般甜美的女子,是怎麼在動蕩不安的青春里安安靜靜成為一個孤獨享受者,並在這份自處中讓自己成長為一個安靜自信有力量的自己。

劉若英在兩歲時,就因為父母離異而與祖父母同住,從小就擁有自己房間的她,生活中很難遇見同齡人,安靜的自處是劉若英生命中揮之不去的成長方式。

但也許這種不完美的人生起點,卻讓她因為沒有外界的打擾而擁有了很多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

那時的她,習慣一個人躺在床上天馬行空,一個人躲在衣櫃里過家家還能自己分飾幾個不同的角色。

一個人靜靜的讀書,一個人沉醉在音樂的世界,小小的劉若英就是這樣長大的,祖父家教甚嚴,眼前這個小女孩就連出去玩的時間也不會有,漸漸地,這竟也成了劉若英的生存方式。

正如她所言:「我不知道獨自擁有一個房間是不是孤單的事,但我從未因為一個人待在房間而感到害怕,這是我從小就習慣的事,類似一種生活本能。」

02

就這樣,劉若英獨自去了美國求學,再次回到台北後,她選擇了做藝人成為自己的事業。

從做歌手助理開始,一個人就算每天吃的再簡單,她都能自得其樂,把累並簡單的生活過成生命里的假期。

默默愛過、哭過,一個人消化著所有的快樂與悲傷,一個人旅行,一個人享受家的喜悅。

真的,似乎只有在劉若英的文字里,才能讓人對獨處有著一種說不清的嚮往。

也許就是她那種雲淡風輕的講述,才能讓我第一次如此確信,其實人真的是可以享受孤獨的。

對此劉若英有著自己的看法,她說:「一個人不會真心羨慕自己從未感受過的事物。」正因為她從來沒有同齡人朋友以及兄弟姐妹一起成長的經驗,以至於到後來她結婚,保持獨自一個人擁有一個空間,依然是一種生活的必要條件。

也許獨處時的思考真的會讓一個人無比的強大,一個人學會面對各種未知,不斷的學習解決困難,人生本就是在不斷解決一個個困難中度過的。

劉若英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獨自走過自己的不惑之年。

很多人羨慕她,能一個人過得那麼開心從容,是真的開心的那種。這點就連劉若英自己也覺得,她單身時,真的可以寫一本叫做《練習一個人》的書呢。

有趣的是,一位男性好友與相戀九年的女友分開後,不知所措的打電話問包括劉若英在內的一眾好友,尋求該怎麼一個人度過漫漫長夜的辦法。

劉若英並沒有像其他的朋友那樣給他任何安慰的話語,只是買了一盞檯燈和電熱毯送給他,告訴他可以先把電熱毯打開,夜裡起床的時候別忘了把這盞床頭檯燈打開,這樣就不會感到寒冷和害怕了。

就是這樣一個在朋友心中把獨處過成詩意的劉若英,終於也在40歲之後,把自己嫁了。

有趣的是寫這本書的時候,正是劉若英懷孕期間,這也是她送給自己最珍貴的人生禮物吧。

一個習慣了孤獨的人突然走入了普通人都會經歷和走入的生活,從此以後,這段旅程不再是一個人獨自任性,從此生命里多出的這個新生命,讓劉若英不得不去學會相處,也許這一輩子的獨處時間在她已走過的生命歷程里就會如此的暫時告別。

人生終究是一段無法回頭的旅程,充滿好奇地一步步向前走,不管是在自處或是相處中,我深信劉若英都能用最適合的角度與姿勢欣賞眼前的風景,然後把遇到的故事用文字緩緩慢慢地講給我們聽。

03

英國心理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曾經認為,關於親密關係中最完美的相處則是窩在愛人懷裡孤獨。

剛開始戀愛的情人總有說不完的話,但時間長了以後總會走到無話可說的局面。

有些人碰到這種情況,就會感覺到不安全,生怕兩個人的關係無法繼續,但真正成熟美好的關係,是兩個人暫時無話可說也無所謂。

就算相對無言暫時沉默,靜靜的躺在對方懷裡孤獨,這時兩人相處時相互信任的極致表現,就是最高境界。

我估計劉若英這本書名的靈感就出自這個觀點吧!總之,她與丈夫的相處模式,完美的詮釋了這種相互的信任。

比如說,他們兩個人回家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彼此都在獨立的書房中工作,那個時候,完全聽不到對方的聲音,但是知道對方就在自己身邊,在婚姻里既能共處又能獨處,的確是莫大的信任。

至於查看對方手機,在劉若英看來,彼此信任的關係,根本就不需要有這樣的想法和念頭,根本不會想要去看Ta的手機,包括她與丈夫在外就餐,丈夫就是一個手機控,時不時要滑動手機,而劉若英就靜靜的看著丈夫忙碌,還很享受兩個人共餐時,也不會沒話找話,故意改變和迎合對方的這份初心。

如果沒有尊重,這一切談何容易?

記得有一次,劉若英因為產前胡思亂想,擔心孩子的健康,於是破天荒地走進丈夫的書房,丈夫驚奇的看著她,因為知道她從來沒有突然進來的習慣。

「我很怕,擔心孩子」,劉若英喃喃囈語。

丈夫想了一下,只說:「那可以請你先幫我做中飯嗎?」

結果當劉若英投入到當下的做飯中時,意外發現自己的那種恐懼消失了。

她突然懂了,比起滔滔不絕地講道理,丈夫這樣的做法是更懂自己的。畢竟,這個世界上自己所有出問題的狀況,都需要自己去面對和解決。

果然,相同的靈魂才會相遇,才會彼此吸引。

若不是遇見這麼合適的彼此,早已經習慣了獨處的劉若英,又怎會願意走入平凡人的生活,犧牲自己的獨處,用增加的共處時光,心甘情願的為人妻、人母呢?

04

這就是我所喜歡的劉若英,她永遠活得特別通透,自在心安。

為了更好地詮釋不同的人對獨處的理解,這本書里,她還邀請了很多好朋友與她對話這個話題,特別的有見地。

劉若英充分認識到人有很多種,她對獨處的理解並不代表世界對獨處的理解,她願意與更多有才華的音樂人以及好朋友們,共同探討這個話題。

最終碰撞出的靈感,有了這本讓我們重新認識孤獨的書。

也許正如《獨處的能力》一文,作者溫尼科特所講的自在獨處,在別人面前還可以留在自己孤獨里的能力,其實是一個人情感高度成熟的指標。

那些有能力獨處的人,才有能力去愛、去分享、去走入另一個人內心的最深處。

就像劉若英自己解釋這本書名:「我敢在你懷裡孤獨。因為保有你,我感覺幸福,同時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

這無疑是親密關係中最佳的範本,親愛的,即使再愛,也請先學會獨處,當有能力和自己好好相處時,在愛里共處時才能真正的懂得尊重與自由。

共勉。

@ 作者妮妮: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曾任記者多年,獲行業內最高大獎。

11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優美圖,感謝原圖作者。


推薦閱讀:

為什麼劉若英的歌曲傳唱度這麼高?
劉若英把《後來》拍成電影,你怎麼看哭了?
關於劉若英《後來》MV的一些分析
我們從劉若英的身上能學到什麼?

TAG:劉若英 | 親密關係 | 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