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分娩對孩子和孕婦有危害嗎?為什麼國內全程無痛分娩沒有得到普及?
到目前為止,相比大家應該都對產婦馬茸茸跳樓事件有了一定的了解。
8月31日,在山西榆林第一醫院綏德院區婦產科,馬茸茸從5樓分娩中心墜落,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
在這之後,為了弄明白此事的原委,各大媒體、網路對於此次時間的視頻都在網上陸續上傳,醫院也給出了相應的解釋,但是對於這件事的具體的結果群眾都持有自己的看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給出一個最終的判定,不過從這次事件中去引起了一個話題——為什麼中國的全程無痛分娩沒有得到普及。
對於這件事的對錯、原委,小編難以給出一個「正確」的回答,所以小編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為什麼我國的全程無痛分娩沒有得到普及。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無痛分娩:我們通常所說的「無痛分娩」,在醫學上稱為「分娩鎮痛」,是使用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消失。分娩鎮痛可以讓准媽媽們不再經歷疼痛的折磨,減少分娩時的恐懼和產後的疲倦,讓她們在時間最長的第一產程得到休息,當宮口開全時,因積攢了體力而有足夠力量完成分娩。
那麼無痛分娩的具體方法有那些呢?
目前的分娩鎮痛方法包括非藥物性鎮痛和藥物性鎮痛兩大類。非藥物性鎮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其優點是對產程和胎兒無影響,但鎮痛效果較差;藥物性鎮痛包括笑氣吸入法、肌注鎮痛藥物法、椎管內分娩鎮痛法等(兩種方法都各有優缺點,這裡就不做贅述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上網查查看)。
其次,為什麼我國沒有普及無痛分娩呢?
第一、做無痛分娩需要麻醉醫生的全程配合,給麻醉醫生的人工費又極低,同時產科醫生和助產士的人手並不寬裕,並且無痛分娩在很多地區還未能進入醫保,這些原因都導致無痛分娩在中國的使用率偏低。
《財經》雜誌曾報道,很多醫院不提供無痛分娩,經濟因素是重要的原因。醫院做無痛分娩不掙錢,以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為例,分娩鎮痛耗時4-10個小時,按照北京市衛計委的規定,無痛分娩技術費用做一例200元,鎮痛時間超過2個小時,每小時加30元,所以一共不到500元。而無痛胃腸鏡在各地都很火爆,原因是半小時就可以完活,人工費可收到140元。
並且很多醫院的麻醉醫生本來就人手不足,處於連軸轉的狀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麻醉科醫生周祥勇曾在接受央視《焦點訪談》採訪時說:「按照歐美每萬人需要2.4個麻醉醫生的標準,中國應該配備30-35萬名麻醉醫生,而實際情況是,中國的麻醉醫生只有8-9萬。」。缺口高達20餘萬。
第二、如果鎮痛後,宮縮不好,使產程變慢,還要進行干預,會增加護士的工作量。另外,原來產房裡通過產婦的叫聲可以知道產程的進度,現在無痛分娩產婦的情況得靠勤查,無痛分娩的產婦個個都需要打點滴、吸氧氣和做胎心監護,助產士還要監測產婦的血壓和心率,同時監測孩子的胎心和宮縮的強度,隨時關注產程的進展,如宮口開了多少。很多地方的產科人手本來就緊張,這又無形中增加了助產士的工作量,可以說整個醫療模式也改變了。
第三、無痛分娩的麻醉費用不到500元,材料費用400元左右,加起來不會超過1000元,但是這部分費用在大多數地區醫保是不能報銷的。1000元在很多城市人眼裡不是大錢,但很多產婦和家屬在選擇時會有費用上的考量。
不只是中國,在亞洲,麻醉醫生的待遇和人數都要比歐美低。據《新京報》的報道,美國麻醉醫生的人均數量是日本的2.5倍。而根據日本產婦人科醫會的調查,日本的無痛分娩普及率雖然逐年增長,但仍然很低,2016年才到6.1%。
可以說,全程無痛分娩沒有普及是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
最後,關於無痛分娩對於產婦和嬰兒有沒有危害呢?
人們對於分娩鎮痛通常的擔心是會延長產程和增加剖宮產的風險,不僅准媽媽有這樣的擔心,甚至很多產科專業人士都有顧慮。其實,大量數據表明,分娩鎮痛對於第一產程(臨產至宮口開全)的影響是不可預知的,部分產婦可能出現產程延長、需要使用催產素促進宮縮;部分產婦產程完全不受影響;而對於那些產程進展緩慢、宮縮不協調的產婦,分娩鎮痛可能起到加速產程的作用。實施分娩鎮痛後,宮縮時直腸壓迫感減弱,可能影響產婦主動運用腹壓,致第二產程(宮口開全至胎兒娩出) 輕度延長,但沒有證據表明這會有損母嬰健康。國際國內學界公認的,分娩鎮痛不會增加剖宮產率。用於椎管內分娩鎮痛的麻醉藥物一般也不會導致新生兒呼吸抑制或影響其出生後的餵養。
對於馬茸茸事件,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我是非常的惋惜的,但是在事件沒有完全下定論之前對於事件的責任追究我就不發表意見了。
不過如果你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