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序言

這個課題我在私下裡研究過很多次了,俗世纏身,今天算是抽出時間來系統的寫一寫了。民族資本主義(下文簡稱民資)的涉及面實在是太寬泛,本文僅選取工商業進行論述。

1 什麼是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

中小資本家代表的利益集合稱之為民族資本。由於他們自身的力量薄弱,用共產黨的話說,就是自身存在軟弱性和妥協性,所以難以形成強而有力的利益群體。譬如20世紀50年的民盟主席張瀾。有了中小資本家,自然存在大資本家。大資本家往往掌握國家政權,或與當權者存在利益關係,通常在一個或者多個行業進行壟斷,因而被稱為官僚資本主義,譬如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四大家族。

2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中國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是在明朝中後期江南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僱傭關係,即「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當然國內許多學者不以為然,認為秦朝就出現了僱傭關係。

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 ——《史記 陳涉世家》

私以為秦朝的僱傭關係千百年來一直存在,而近代的僱傭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工廠里工作而非工場,使用機器代替了手工,極大的提高了勞動效率,從而有能力也有資金進行資本主義簡單擴大再生產。而中國真正的開始產生民資,是在19世紀60年代。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自然經濟逐步瓦解,商品經濟慢慢發展,在外商企業的刺激和洋務派軍用工業民用工業的誘導下,中國的民資開始慢慢成長。早期著名的民辦企業「三廠一坊」:方舉贊創辦的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的繼昌隆繅絲廠,天津的貽來牟機器磨坊,到甲午戰爭前,中國的商辦企業有260餘家,大部分是輕工業,主要分布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近代商辦的投資者主要是官僚,地主,商人,他們的身份從辦廠開始已經轉化為民族資產階級,但是由於中國的民資誕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座大山的壓迫,所以自身的發展步履維艱。

3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是以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輔,1894年甲午戰爭,在馬關條約後,允許外國人在中國設廠,列強便加大了資本輸出的力度,妄圖在中國攫取更多利益。但是客觀上來說,進一步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民資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同時,清政府也意識到了農業文明終究是無法戰勝工業文明,開始進一步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19世紀末,中國的民族工業有了初步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其中:

民資上層的代表維新派領導了戊戌變法;

民資下層的代表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

3.1 短暫春天

1912年-1919年,帝國主義忙於一戰,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使得處於夾縫中的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中國新建廠房超過600家,其中發展最快的屬於紡織業和麵粉業。湧現了一批民資的新興力量,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便是狀元實業家張謇。

在這一時期,由於辛亥革命勝利的鼓舞以及中國的有識之士的倡導,「實業救國」與民主共和並存,一起成為新思潮。孫中山在辭去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後,被袁世凱任命為全國鐵路總督辦。孫中山也立志為中國修建20萬里鐵路,由此可見實業救國在民國的影響力。

3.2 日益萎縮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成為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領袖,在他的領導下,在修築鐵路,公路,建立工業,改進公共衛生和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隨著國內地主和農民的矛盾越發尖銳,共產黨走上歷史舞台,使得矛盾激化,導致了十年內戰。更加關鍵的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日本人窺伺東三省,並且在大本營(日本戰爭時期作戰處)將侵華的大陸政策付諸行動,對蔣家王朝給予致命打擊。同時在抗戰時期,日本在淪陷區的野蠻掠奪,四大家族在國統區的官僚壟斷,以及之後的國共內戰,使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遭到毀滅性打擊。

3.3 退出歷史

在20世紀60年代,共產黨取得國家政權之後,進行了所謂三大改造,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採取了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實現了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民族資產階級從此便失去了獨立的力量,只能寄身與共產黨,在政協和兩會中拍手舉手了。

後記

累了,後記就鴿了吧。


推薦閱讀:

回望五四:寫在五四運動97周年之際
從「番婦」到「美人」:晚清國人眼中的西方女性形象
孫中山為何非得讓位給袁世凱呢?
談談中國近代屈辱史
《走出帝制》讀書札記1

TAG:中國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