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思考工具輕鬆解決各種問題》讀書筆記

[日] 岸良裕司 [日]岸良真由子 著

李璦祺 譯

讀書難度:☆

很容易讀的一本書,裡面不乏4歲幼稚園寶寶的應用案例。重點講了三個工具圖:【培養邏輯思考力】解整頓雜亂無章——分支圖;【解決對立】解決一團亂麻——疑雲圖;【事先思考的能力】告別一片幽暗——遠大目標圖,開啟我邏輯思考的第一本書。

文字內容總結~

1、答案 阻礙學習的最大障礙就是直接告知答案,因為這等同於從此剝奪了尋找答案的機會。

2、邏輯思考 重視「相互關係」的思考方式,正是邏輯思考。透過原因與結果的關聯性,思考事物的「相互關係」,即所謂的邏輯思考。當事物看起來很複雜時,我們會盡量分界成一個個簡單的元素來思考。但是把每個元素獨立出來後,常常又會讓我們看不清元素與整體間的關聯性。不重視事物的相互關係,就等於不重視邏輯上的前後鏈接。這會妨礙我們對整體問題的理解,反而會拖延解決問題的速度

3、變命令為反問,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比如「還不整理房間!」(想起小時候的叛逆心理)如果變成問對方「再這樣放著亂下去,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或許就會讓人覺得該是整理的時候了。

4、空氣般的存在。當結果不如預期時,原因往往過於理所當然而難以察覺。高德拉特博士將這種像空氣般理所當然的現象,取名為「空氣般的存在」。

5、科學家四原則

- 凡事都是單純的。若是「認為凡事都很複雜」,就很難發現藏在事物中的本質。科學家無論遇到再難解的現象,都會認為「凡事都是單純的」,進而找出法則。

- 人性本善 若是覺得「都是別人不好」,問題解決得了嗎?把錯都推到別人身上,解決不了問題。但若是把錯攬在自己身上,又太沉重。因為把錯攬在自己身上,就像是在否定自己這個人。那到底怪誰不好呢?我們不如把錯怪到錯誤的偏見上,對方不是應該受到譴責的人,而是錯誤的偏見需要被改變。在科學實驗中,當結果不如預期時,很少人會責怪實驗結果。

- 永遠可以製造雙贏。若是「認為對立的產生是無可奈何的」,人們就會選擇忽視或是立場搖擺不定,為了妥協而在這兩者間猶豫,反而會積累更大的壓力。但是,科學家就不一樣了。他們認為「永遠可以製造雙贏」,而對立的概念恰好能幫助我們找出突破的方法。這個突破方法就是科學上所謂的發明。

- 絕不說自己早就知道了 若是「覺得自己早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會使我們停止學習,不妨以「絕不說自己早就知道」的態度,將過去習得的一切當作基礎,作為繼續向上的助力,這樣勢必能讓你邁向更高的層次。

8、「大家都有!」一口咬定的說法,往往潛藏著先入為主的偏見。許多時候,這會造成思考上的障礙,應特別留意。如果換為「大家幾乎都有」,單單靠著加入「幾乎」一次,就能讓原本一口咬定的事,有了進行邏輯思維的空間,進而有機會糾正不合理之處。

9、與其命令對方去工作,不如告訴對方非工作不可的理由,對方會比較容易接受。了解理由的人和不了解理由的人,誰會比較容易自動自發、採取行動?當然是了解的人,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讓對方了解自己的理由。

10、在二選一的矛盾選項中,用一個創新構想解決雙方矛盾,有時我們稱之為「突破」,在哲學領域中則稱作「揚棄」(綜合相互矛盾的各種契機,同時達到向上的發展)。

11、「要盡量選擇看起來不可能達到的目標」。若是眼前有可能達成的目標,我們就沒有必要提升自我能力,能力也自然不會提升。達成目標的道路上,就是要克服重重障礙,才能讓人成長。所以,看起來不可能達到的遠大目標,會讓人不斷成長,而人生也會因為走在這條道路上,而變得更加充實。

12、不要忽視你由經思考後的「做不到」。一個人若不斷舉出做不到的理由,常會被別人負面解讀成「為反對而反對」,但事情並非都是如此。就是因為認真思考過,才能想出做不到的理由。如果沒有認真思考過,應該連做不到的理由都說不出來。只要把做不到的理由事前加以排除,必然能提高做得到的可能性。換言之,說出做不到的理由的人,其實正是推動事情成功做到的啦啦隊。

事前盡量舉出你有可能遇上的任何障礙。雖然,提出愈多做不到的理由,愈會讓人在還沒開始前就像退縮,但比起事前不知道會遇上什麼障礙,當然是事前知道比較好。如此才能避免漫無計劃地走一步算一步。

13、學習。教導就最大學習。教導他人就是一種自我學習,讓自己解釋得更紮實。

我喜歡閱讀,喜歡讀完後整理一些筆記,加深理解的同時也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唄~


推薦閱讀:

邵教授//論證一件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是合理的
邏輯說服力 著陸頁四步說服邏輯的靈活運用_《著陸頁》作者謝松傑
《簡單的邏輯學》書評
啥?你真以為PPT模板能拯救你?
思維導圖的核心——思維

TAG:理論 | 思考 | 邏輯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