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為何讓位袁世凱?
【連載1】你所不知道的民國秘事
很多人對民國的印象:中山裝、學生服。似乎那是一個夾在新舊交替之間,充滿著浪漫情懷的年代。然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金錢博弈的年代。
談錢,是日常生活中很避諱的事情。這彷彿是一個很無關緊要的問題,簡單的就像喝水一樣,並沒有什麼值得可提的。
然而,對於爭權奪勢,想要成就霸業的野心家們來說:錢真的太重要了!
沒有錢,就辦不成事。
怎麼招兵買馬?怎麼行軍打仗?若沒有金山銀礦的許諾,誰又願意為你拋頭顱灑熱血?
對於在生存線中苦苦掙扎的百姓,豐衣足食就是人心所向!
所以,想要逐鹿天下,首先要能弄到錢,其次要用這些錢籠絡人心,讓他們為你——平天下!
不甘心的孫中山
一
孫文,廣東人氏
小時在鄉村吃地瓜長大,家裡貧窮,甚至買不起鞋穿。
美國當時正在爆發南北戰爭,所以物價飛漲,單糖價就漲了5倍。夏威夷島的甘蔗園和榨糖廠生意很好,招工不斷。很多廣東人,都到那去討生活。
孫文有兩個叔叔,在老家找不到活計。因夏威夷島就在東南亞,兩地離得很近,坐個船的功夫。因此,飄揚過海到夏威夷討生活,可惜後來都客死他鄉......
孫文呢,在廣州、香港讀書行醫;也曾在檀香山的教會學校念過幾年書。畢業後,行醫賣葯,日子過得還算安逸。但這些,並不能讓孫文的內心感到滿足。
他對現狀很不滿意,為什麼自己的親朋好友,要到洋人的手下去討一口飯吃?為什麼那些當官的,卻只靠剋扣百姓就能過得很好?
而他也並沒有將這些不滿,放在肚子裡面。他到處對人說,當官的,不幹實事,不為百姓謀福利。他不光說,還寫,經常寫一些言辭尖銳的文章到報紙上發表。
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即便寫了一些吸引眼球的文章,博得幾分虛名,又有什麼用呢?
二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以後,孫中山明白這樣的努力是不會有結果的。而自己已經30歲了,在那個年代已經是走完半生了。
他開始轉向,寄希望於清朝大臣。他相信自己有雄才偉略,只要能夠得到權臣的認可,就能夠干出一番大事業,把國家變成理想國。
在1894年的夏天,孫中山洋洋洒洒寫了一篇文章,詳細寫明應學習西方制度,對商業、教育、人才選拔進行改革,促使「人能盡其材,物能盡其用」。這樣的文章,孫中山寫過很多。若是發表在報刊上,除了看客們叫兩句好,便再無他用。
所以這一次,孫中山託人把文章遞交給,當時權傾朝野的李鴻章。他還覺得不夠,自己的文章一定能夠得到賞識。自個兒屁顛屁顛的趕到了天津,等待著被李鴻章傳喚。夜裡,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想像著自己見到李大人應該說些什麼,腹稿打了一遍又一遍。
然而現實讓他失望,李大人並沒有空理他,高談闊論的書生在那個年代實在太多了。身在官場的李大人,難道就沒有情懷、沒有夢想嗎?他也曾經年輕過啊。
可是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書生不過是仿照西方制度。他們能夠帶兵打仗嗎?他們能夠讓國富民強嗎?他們能讓日本俯首稱臣嗎?一個個只會指手畫腳的: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李大人並不缺高談闊論的書生,他需要的是能夠干實事的人。事實上,再過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著名的甲午中日戰爭就要爆發。
所以孫中山很輕易的,就被打發了。孫中山鬱悶的回鄉了。
他聽說慈禧即將過60大壽,各方都要進貢。其中,軍費白銀100萬兩,鐵路工程白銀200萬兩,各地方政府衙門白銀290萬兩。一個人,一個女人過個生日,竟然要花這麼多的錢,而平常的老百姓為了討口飯吃,漂洋過海,甚至會餓死。
哎喲,那個氣呀,氣的孫中山連藥房也不當了。他覺得清朝這個國家沒救了,上樑不正下樑歪,從慈禧到大臣,一個個都糟透了。
他決定自己干,為建設心目中的理想過而努力。
三
那是自己一個人,能整出多大的浪花呢?所以他坐船去了檀香山。在檀香山他到處演講遊說,說清庭如何腐敗無能,應該建立一個讓百姓豐衣足食的理想國。這個想法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大家被迫背井離鄉,不正是由於現實的種種無奈嗎?
孫中山建立了興中會,首批會員二十幾個人。親戚朋友一介紹,很快便有126人。大家坐在一起罵罵清政府,聊聊理想國,很是愜意。
可是孫中山不願意了。他成立興中會的目的可不是為了成立一個牢騷嘮嗑會的。所以他開始鼓舞人們進行革命,推翻清政府。
「什麼?我以為只是來參加聚會,喝酒吹牛皮的。打仗造反這種掉腦袋的事兒,這怎麼能幹呢?」所以很多人扭個屁股,出門右轉了。
「嘿,兄弟,我說別著急走啊,茶都沒喝呢!」孫中山看著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會員,竟然要臨陣脫逃,那可不行。
「來來來,茶還是咖啡?我說的革命不是造反,大家不要太激動,啊~我說的革命是【清君側】,咱們的皇帝聰明能幹,壞事就壞在那些奴才身上。當官的貪污腐敗、宦官當權,誤國誤民。咱們革命是要把這些人一網打盡。選舉一些有才華的人輔助皇上。譬如我,這個,我就是舉個例子哈。」
經過勸說,很多人都留下來了,畢竟人還是要有夢想的嘛。可是即便是這麼多人彙集一起嘮嗑,喝茶也是要花錢的,何況是起義呢?
興中會開始籌集經費,首先,入會費是每人5美元;其次,還發行會股,每股10美元,革命成功後可獲利100美元,但是過程並不盡如人意,願意交錢的人並不多。在1895年春,孫中山僅籌集到了1300美元。而且會費和古費只是很少的比例,大多數都是由於極少數人的捐款。
比如鄧蔭南變賣自己的農場,傾囊相授。孫中山的大哥孫眉,他在檀香山擁有土地6100英畝,工人一千多人。他並不認同孫中山所做的這個行為就像小孩子過家家,但是他還是變賣了農場的幾百頭牛,給孫中山湊了第一筆活動經費。孫中山還聯繫了日本駐香港領事,希望日本能夠贊助步槍2.5萬隻手槍一千支,卻被日本外交官回絕了。
這其實很正常,日本當時希望攻打中國,而且清政府不堪一擊,他怎麼會願意,供給被打國家槍支彈藥呢?
四
在1894年春,孫中山在上海結識了他未來的岳父大人宋耀如。宋耀如不但在經濟上支持他,還為其秘密印刷革命宣傳資料。
孫中山到檀香山沒有多久,甲午中日戰爭中清廷戰敗的消息,便傳來了。這是一個煽動人心的好時機,利用,人們此時心中不滿,發動了第一次革命。1894年10月28日凌晨。在香港選了400多人乘船突襲廣州,卻因泄密,到達碼頭時被清兵已經守株待兔等候了。孫中山立即決定發賞錢解散,但仍導致有40餘人被捕,部分被殺。廣州乙未起義。反正孫中山自己也開始了長達16年的流亡生涯。
後來流亡日本,孫中山募到了不少錢。為什麼在夏威夷募不到什麼錢,在日本卻能夠募集到資金呢?
當時很多人都在尋找的創新和出路,很迷茫。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日本政府也歡迎留學生,希望通過文化上的影響,培植自己帶中國的勢力。
1901年赴日人數274人,1904年增長為1454人,1906年達到了12909人。為什麼突然人數暴增呢?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擊敗了俄國,這場戰爭給了人們很大的震撼性,彷彿看到了希望。
這些留學生與檀香山謀生的人不同,他們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反革命意識。所以1905年,東京成立的同盟會,入會者90%都是留日學生,人數迅速擴增到一萬人。
這麼多人彙集在一起,那也還是需要錢啊,革命不是動動口就可以了。所以怎麼籌集軍費呢?同盟會擬訂了《軍政府宣言》:反抗軍政府的企業管理,家產一律充公。百姓十人要養一兵,捐獻家庭財產的1/10到5/10。有錢的要借錢。
爭取更多的力量,同盟會還主張中日聯合。日本政府也認為孫中山具有利用價值,動用資金對其革命行動進行支持。
那時候,同盟會行兵打仗由黃興負責;輿論民心由章太炎《民報》負責;孫中山主要任務就是籌錢。
嗯,不巧的是,1907年3月,清政府不滿多次反革命,向日本政府施壓,要求其驅逐孫中山。當時的日本工薪階級,月薪20到30日元。但是日本的和財團向孫中山贈款2.3萬元。而孫中山僅給了章太炎2000日元作為經費。
日本贈款的細節意外被曝光,章太炎覺得所有款項應作為革命經費,孫中山卻佔為己有。恰逢6月,潮州惠州起義失敗。章太炎是寫文章的,行動屢次失敗,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而把這件事情在報紙上公開發布,並要求改選黃興為同盟會總理。
行動的屢次失敗,加上內部出現挺孫和倒孫兩派,最終導致同盟會分裂。1910年2月,章太炎退出同盟會。
五
革命是需要花錢的:槍支彈藥、糧餉、醫藥要錢; 敢死隊、撫恤烈士家屬、犒賞有功戰士要錢。加上需要招募士兵,更是花錢如流水。
孫中山曾寄希望於列強,希望能夠從洋人政府手中募集到資金。
比如在1900年6月,孫中山會晤法國公使,答應將華南境內大面積給法國人作為租界,希望能夠得到軍火。
在1910年,孫中山在洛杉磯同美國人布恩會談,以東北礦權作為交換條件籌350萬元,可分四次攤付。
但是這些空頭支票,洋人政府並不買賬。
相比於孫中山資金的窘迫,另一撥人募資卻順利得多,他們就是康有為、梁啟超的保皇會。對比散兵勇將的革命派,保皇會打著【帝師】的旗號,顯得要靠譜的多。
梁啟超1899年到檀香山,進行入會演講。僅半年便募資10萬元,包括孫中山的大哥孫眉都入會了。更別提其他各地,華僑的大額捐贈。
革命的失敗、內地募資的不順,孫中山有些悲傷。可是事情還是要繼續,他到處進行革命演講,聽眾卻寥寥無幾。
後來聽說,洪門幫堅持反清復明。成員20萬人,為避免政治迫害,多居於國外。孫中山開始轉變策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開始在東南亞、美國、加拿大演講募捐。華僑們積極捐款,工人、農民的辛苦血汗錢;商人賣家產的資助。1911年廣州起義前夕,僅加拿大的捐款額就達到7萬元。
同盟會籌備半年時間,在1911年的4月,發動參與人數達800人的。這次經費充足,約15萬元,槍600餘支。本應於4月26日起義,卻因泄密延緩了一天。27號黃興一百多名敢死隊員發動總攻,結果86人遇難。
這次的失敗,損失的不僅僅是武器和經費,還有骨幹人員和信心,革命陷入了困頓期。
六
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全國群龍無首。
南方革命軍與北洋軍形成了對峙的僵局狀態,全國議和的呼聲越來越高。1911年各省開始討論,在南京建立政府。
當時公推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實業家張謙任財政總長。但是張騫極富遠見的推了,在他看來,政府權力能否鞏固全仰仗財力!
他預算,財政年收入只有關稅3000萬兩、鹽稅1000萬兩;而年支出需白銀1.2一兩。除非各省能夠支援財政缺口,或者孫中山每年能募集至少5000萬兩。有著多年經商經驗的他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孫中山也知道這個事實,所以他在美國、英國、法國都進行了籌款活動,但都沒著落。
他曾向日本人宮崎寅藏借款500萬元,宮崎沒借。孫中山苦笑著說道:「如果你不在一周內借我500萬元,我當了總統也只好逃走。」
為什麼呢?因為他一旦當了總統,各項開銷,都要找他。在他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發布的「布告各友邦書」:承認滿清政府所締結的一切條約、所借的外債和各國的權利。臨時政府剛剛建立,希望藉此能夠得到列強的支持,維護國家安定。
那邊外部問題還沒有解決,內部財政就出現窘境。當時規定從總統到職員,每個人每月發放軍用券30元。僅南京號稱有30萬軍隊,每個月餉銀至少需200萬元,可實際只能給的20萬元,不足一個月。軍隊的伙食從乾飯到稀飯,後來連稀飯都不能保證……
一次,安徽前線軍事告急,孫中山批示撥20萬元,庫里卻只有10枚銀元。各軍隊日日要錢要槍,要不到嘩變,搶劫事件就不斷發生。
孫中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到處借款卻均無著落。最後臨時政府發放了一億元的軍需公債,實際認購金額只有737萬元。
這點錢,根本不夠支撐臨時政府的開支太久。孫中山被逼無奈,欲將漢冶萍公司50%的股份賣給日本財團,獲取500萬元公司收入,借給臨時政府。但這個方案遭到上次參議院,下至大股東的反對而流產。更引發輿論的軒然大波,張騫也憤而辭去實業總長的職位。
沒錢就去當兵,所以各省的民軍日增。僅廣東就有民軍14.8萬人,每月開支由清末的200多萬增至970萬元。南京政府又給不出錢來,所以各省政府只好依靠自行印發紙幣,作為籌款手段。儘管廣東政府就自行印發紙幣1900萬元,肆意亂印,導致物價上漲,紙幣貶值。
由於南京臨時政府,未能維持社會治安。搶劫、嘩變不斷。且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曾經豁免的苛捐雜稅重新開徵。逐漸激發了商人的不滿,而在時代潮流中,他們是極為重要的力量。
當時有南孫北袁之爭,對於迫切希望國泰民安的百姓來說,對孫中山革命黨的失望,讓他們寄希望於擁有北洋軍的袁世凱。
人心渙散,加上財政匱乏,南京臨時政府面臨著軍隊解散、政府崩盤的危險。被逼無奈下,孫中山只得退位讓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財娘子
說不完的古今風雲,道不盡的金銀韻事
與我一起打開財富的大門,瀟洒任性的活著
推薦閱讀:
※楊小凱:民國經濟史
※《晚清民國120年》 | 連載012 | 曾國藩的「討飯」生涯
※民國第一奇人:楊度
※《晚清民國120年》 | 連載006 | 庶吉士 = 世界名校優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