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聖母報喜》帶你了解歐洲繪畫風格變遷

聖母報喜(Annunciation),或者稱聖母領報,是各種宗教題材繪畫中最常見的主題之一。故事取自聖經《新約》的《路加福音》第一章第26-38節:天使加百列被上帝派去到一個叫拿撒勒的小鎮去找一位童女——瑪利亞,並向她傳達了她將會懷上上帝之子的消息。瑪麗有些驚慌,也很困惑。天使給她解釋了並安慰說聖靈會降臨,萬能的上帝無所不能,最終讓她安下了心。

聖母報喜表明了耶穌是天父之子,這也因此成為聖經中被描繪最多的故事之一。而隨著繪畫技藝以及對審美的變化,人們對這個故事的描述也隨時間不斷演變著。所以這篇文章想借不同時期的人們對這個故事不同的表現手法來簡單梳理下歐洲繪畫的發展歷程。

一、中世紀

圖1. Annunciation with St. Margaret and St. Ansanus, by Simone Martini and Lippo Memmi, c. 1333,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Simone Martini是一名畫家,出生於義大利錫耶納,在法國阿維尼翁死亡。圖1這幅畫原先是錫耶納大教堂內聖安塞努斯祭壇的裝飾畫的一部分,是一幅錫耶納哥特式風格的繪畫。畫面中的尖頂拱是哥特式教堂的風格。這幅畫與中世紀的許多繪畫一樣,人物看起來並不真實,所有的人物或類人動物的人物看起來都一樣在畫中的顏色大多是金色,沒有陰影,也沒有立體感。這是因為中世紀的繪畫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向普通大眾傳遞聖經精神,因此畫面的重心是人物故事,並不注重空間的表現。到後期,一些風景元素才逐漸顯現,室內場景也更生動逼真起來。

為了更好地傳達聖經故事的含義,畫中的很多形象都有其獨特的象徵意義。公元十一世紀至十二世紀時,在拜占庭的影響下,瑪利亞被置於王座上來凸顯其特殊而神聖的角色。《聖經》中彌賽亞有一則預言(以賽亞書7:14),講到了耶穌誕生的預言,而瑪利亞手中的這本《聖經》也正是對這段預言的回應。

按耶穌出生的時間推算,基督徒相信天使報喜發生在春天,所以瑪利亞身旁經常出現一個花瓶,瓶中放著一朵春天的花朵,後來成了百合,象徵著童貞。原本天使加百列的手中應該握著權杖,而從十四世紀開始,百合作為純潔的象徵,取代了原本天使加百列手中的權杖。這種取代在佛羅倫薩尤甚,因為其盾徽就是一朵紅百合。但作為佛羅倫薩的仇敵錫耶納——以聖母瑪利亞的奉獻而聞名的城市,則用了橄欖枝代替,正如這幅圖中所繪。但在北歐的一些繪畫中,百合經常放置在花瓶中,而加百列手中仍然攜帶著權杖。

文藝復興時期(14世紀至17世紀)

文藝復興(Renaissance)起源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與中世紀的平直相比,這時期的繪畫開始注重繪畫的空間感,人物形象的描繪也更逼真,畫面變得流暢而柔和。畫家們試圖描繪出三維透視感,畫面中線條都會聚集在一起,建築物也多簡單而沒有異常形狀或曲線。畫家非常注重人物比例,想繪出盡量真實可信的人物和空間,表達方式簡單,而不像後人那般充滿個性化,但又比中世紀的特色更為獨特。這些理想和模式最終從佛羅倫薩傳播到了烏爾比諾、曼圖亞、威尼斯和羅馬等其它義大利城市。

圖2. The Annunciation, by Fra Angelico, c. 1437-46, Convent of San Marco, Florence

圖2位於佛羅倫薩的聖馬可修道院中,因為修道士對這個故事的內容已經非常熟悉,所以畫中並沒有畫出權杖以及聖經等這些物品。畫中瑪利亞被從室內挪到了一個有圍牆的院中,這個有圍牆的花園代表了她的貞潔。而畫中的柱子是希臘科林斯柱式,採用了與修道院本身的建築風格相同的拜占庭風格。

圖3. The Annunciation and Expulsion from Paradise, by Giovanni di Paolo, 1435,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與圖2類似,在喬凡尼·迪·帕奧羅的畫中(圖3),天使加百列和瑪利亞都有金色的光環。而這幅圖中不同之處在於,畫的左側描繪了天使將亞當夏娃趕出伊甸園的情景。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是為了要提醒人們基督即將犧牲自己的性命去救贖犯了原罪的人類。而畫面左上角的天父,用親子耶穌的受難來拯救人類。

圖4. The Annunciation, Botticelli, c. 1485,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波提切利的這幅(圖4)描繪的是在瑪利亞家中的場景,它則又表現出許多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特徵。一方面,畫家利用空間透視法創造出了深度的錯覺。畫面中所有的線條都彙集向向天使加百列和瑪利亞房間遠處的窗戶,直至在地平線相交。另一方面,屋子的第四面牆被移除了,使畫面看起來彷彿置身於娃娃屋中,將觀眾完全浸入場景中。透視不僅用於創造可信的空間,而且巧妙地將眼睛從跪著的天使引導到瑪利亞握在胸前的雙手上。

圖5. Annunciation by Leonardo da Vinci,1472–1475, Renaissance, Italian Renaissance, High Renaissance

萊昂納多·達芬奇的這幅畫(圖5)也表現出了與之前相似的空間感,畫面後方的樹木將畫面拉伸開去。而這幅畫中,天使拿著的就是百合花(清晰大圖:tripimprover.com/upload)。

三、十七世紀:巴洛克風格

順承文藝復興的影響,17世紀的藝術蓬勃發展,魯本斯、倫勃朗等都是那個時代的巨匠。這個時期的藝術一般被稱巴洛克(Baroque)風格,其風格可以歸結為:極力強調運動與變化,富有激情;強調光線以產生一種戲劇性氣氛。文藝復興起源於佛羅倫薩,而巴洛克則起源於羅馬,是在為天主教會和富裕的宗教貴族效勞時產生的。但其實巴洛克風格又並不是一個確定的風格,每個畫家都有其獨特之處。

圖6. Annunciation, by Peter Paul Rubens, c. 1610,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Austria

魯本斯是17世紀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在義大利遊歷十年,從卡拉瓦喬等當時一些著名的羅馬畫家那兒學習了對光線的運用。魯本斯這幅畫中,瑪利亞年輕漂亮,穿著佛蘭德高貴女子的漂亮衣服。加百列跪在瑪麗之前,他的目光和姿勢將觀眾帶領到她身邊,而瑪利亞對他的存在感到有些驚訝。整幅畫面的表現得更加戲劇化,天上金色的光芒表明了聖靈的存在,同時也帶給畫面如舞台布景的效果。

四、十八世紀: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Rococo)藝術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最初出現在裝飾藝術和室內設計中。相比起巴洛克風中強烈的原色與暗沉色調,洛可可風格崇尚的是淺色和粉色調。洛可可畫家喜歡用清淡而鮮明的顏色和精緻的曲線構圖。在人像畫中,畫中的宮廷朝臣和貴族取代了神、聖人以及騎士,人物也不不必顯得莊嚴神聖,畫面淡雅細緻。風景畫這是田園詩式的,多數描寫的是男男女女遊山玩水的場景。因而,在這個時期,這個題材的畫已經明顯少了許多。

圖7. The Annunciation, by 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 c 1724-1725, Hermitage Museum, Saint Petersburg, Russia

五、十九世紀:印象派、浪漫主義與新古典主義

十九世紀的藝術風格相比之前更加多變,印象派、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等各種風格都在慢慢成長壯大。

印象派(Impressionism)最初是因為受到「顏色是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的啟發,試圖利用光影描繪出自然的千變萬化。

浪漫主義(Romanticism)畫面色彩熱烈,筆觸奔放,它與古典學院派相對應,強調藝術家的主觀創造性,色調的飽和度比較高,也有時用比喻或象徵的手法進行創作。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則是一種新的復古運動。興起於18世紀的羅馬,並迅速在歐美地區擴展的藝術運動。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於對巴洛克和洛可可藝術的反對,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

圖8. Annunciation,by George Hitchcock, c. 1887,

Hitchcock出生於美國的普羅維登斯,同時受到了歐洲學院風格和印象主義風格的影響。他在圖8這幅畫中將瑪利亞描繪成了一個站在百合花園中的荷蘭農婦。畫中百合即是天使加百列的象徵,而瑪利亞低垂的眼睛和謙遜的神態意味著她已經收到了他的神聖信息。

圖9. The Annunciation, Arthur Hacker (1858-1919), 1892, Tate Britain, an English classicist painter

Hacker是英國人,在巴黎學習繪畫技術。他的作品中,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如圖中的光線以及描繪的環境所示,他的藝術也受到他在西班牙和摩洛哥的旅行的影響。 這個主題來源於公元二世紀的「Protevangelium of James」,它描述了瑪利亞正從水井裡接水,這時忽然從一個看不見的天使那兒接收到天使報。 不過紅外攝影顯示,這個作品起初在瑪利亞後方左側描繪了一個坐著的包著頭巾女人。

六、二十世紀

而隨著時間進一步推移,更多的風格開始湧現,藝術家們開始突破各種傳統風格的限制,創造出更多更富想像力的作品。

圖10. Maurice Denis, The Annunciation, 1913, Musée des Beaux-Arts, Tourcoing

Denis 是一名法國畫家和作家他同時也是象徵主義(Symbolism)的以及納比派的一員。法國象徵主義一大部分上是對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挑戰。象徵主義傾向於靈性、想像力和夢幻的感覺。象徵主義者認為藝術應用間接的方式來表現更絕對的真理,因此他們用極其隱喻化和暗示性的手法寫作,賦予一些畫面或物體象徵意義。Denis的理論奠定了立體主義、野獸派以及抽象派的基礎。

圖11. Annunciation, by James Christensen, c. 1989.

Christensen是一個美國宗教及奇幻題材畫家,他的靈感主要來源於神話、寓言等故事。這幅作品中,Christensen使用了眾多象徵主義的方式來描繪加百列向瑪利亞宣布她將懷上上帝之子之後的情景。背景中的柱子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中,象徵著天地的分離。瑪利亞的白裙象徵了純潔。根據早期的基督教文學,右側地上的小羽毛象徵著信仰與沉思,而這羽毛也或許正來自加百列。

後記:西方美術史遠比文中所提及的部分複雜,還有很多其他流派,如:自然主義、現實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就不詳述。最後放一張陸鴻年所作中國風版的《天使》。畫中同樣出現了鴿子、百合花等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但傳統的中國服飾和建築又給這幅畫帶來了別樣的靈動。

圖12. 天使,by 陸鴻年


推薦閱讀:

大家認為佛教和基督教哪個說的是真理或究竟法?
上帝與自由意志的關係?
我相信神的存在,但為什麼這個神是基督宗教中三位一體的神?
中國新教教徒是如何看待東正教的?
為什麼宗教信徒需要宗教中的神(God)?

TAG:基督教 | 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