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家庭干預的法寶——一刻不讓孩子閑下來
2015年5月1日:
我幾乎沒有用過這麼噱頭化的題目,但這的確是家庭干預的關鍵。
我認為,完全依靠自己的家庭干預總體來說分為結構化干預和隨機干預兩大類。結構化干預是指家長針對孩子的特點,模仿正常幼兒園給孩子設置的課程而進行的流程相對固定的干預模式。(我有時候會去老大的幼兒園看看課程設置和教學要求)這結構化的每一堂課怎麼上是應該有教案的,雖然目前有的課我們還沒有細化到這個程度,但我們會做到。而隨機干預則是在這些固化訓練之外,結合孩子當時所處的環境及孩子的舉動、喜好或者某個特定事件進行的有效干預活動。
我跟小楊幾乎每天都要掐著指頭計算,今天一整天的干預時間大概多久,干預效果怎樣。其中結構化的干預時間永遠是固定不變的,而除此之外還有大量零散時間是可以被充分利用的。這些時間如果浪費也就真的浪費了,孩子一般在這些時間段因為沒有明確的指令和目標,要麼東遊西盪,要麼肆意破壞,到頭來還是得由我們跟著她的屁股後頭整理收拾。孩子不但沒有學到東西得到進步,更要擠占寶貴的結構化干預時間來善後。所以,我跟小楊商量:一刻都不能讓她閑下來,隨時隨地找事情讓她做,讓她永遠處於有目的的被干預和訓練的狀態中。
比方中午小楊做飯的時間是老二的空檔期,原來怕她搞破壞,就支個凳子讓孩子傻傻看電視。當然,不是說看電視就不行,電視也是孩子積累生活經驗的一個途徑,但電視畢竟只是一種單向輸入,沒有讓孩子真正動腦動手起來。老二看到不喜歡的片段,照樣是四處遊盪。後來,小楊乾脆就關掉電視,採取一些多樣化的干預手段刺激孩子,增強與孩子的互動。例如給老二穿上冰鞋,地板上扔幾個喜歡的玩具,用獎勵的方法讓老二一路穿過幾個房間,撿起玩具來交給她;或者把孩子拉到廚房,邊做飯邊讓孩子幫忙剝個蒜頭,撿個垃圾,同時介紹一下做飯的流程,讓她多看多感受;再不就是抓一大把黑豆,讓孩子一粒粒從小碗里撿到小口的瓶子里,邊監督、邊表揚;或者跟協助孩子完成拼圖、積木、樂高等等,到時間差不多了就跟孩子一起擺碗筷,做飯前準備。總之,在能掌控的前提下一天一個新要求,其最終目的就是不讓她閑下來,有側重地訓練或加強孩子某幾個方面的能力,始終讓孩子處於有策劃的干預活動中。
小楊的手邊永遠有幾本遊戲書,沒事她就翻幾頁,看到老二有空閑的時間了,就拉上兩個孩子趕快用遊戲或者活動進行填補。非常感謝小楊的全心付出,我始終認為凡事有因有果,她終將累累收穫!
前兩天偶然看到郭延慶的觀點。他認為如果家長具備生活中的教學意識,就可以創造出極多生活中的教學機會。最為關鍵的是,生活中的所有教學不必刻意,而是可以在家長打算做些什麼事情而孩子正好又閑著的時候,自然而然地發生和演練。只要家長去做,不必急功近利地關注孩子進步的速度,漸漸地每件事家長就都可以放手了。
推薦閱讀:
※重度自閉症患者的無聲溝通
※突破自閉症(三):動機—如何促進孩子成長的動力?及強化物的負作用
※從抑鬱、焦慮中復活
※讓自閉症孩子主動開口說話的三個竅門,竟如此有效!
※《自閉症的病因、致病機理和恰當飲食》
TAG:自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