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特衛普六君子」——史上名字最難念的設計師團伙(上)

3年前,i-D發布了一個關於時尚圈設計師名字讀音的教學視頻,標題為「史上最難讀的名字」。26個名字中,安特衛普六君子佔了6個。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我們提起這夥人,就只記得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以及這個團肯定有六個人。至於哪六個...還要從最開始的最開始說起。

準確來說「安特衛普六君子」有6+1個人,Ann Demeulemeester、Dirk Bikkembergs、Dries Van Noten、Walter Van Beirendonck、Dirk Van Saene以及Marina Yee。

而那個「+1」不用我過多解釋,也是來自比利時同時被大眾時尚媒體奉為神級人物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

Maison Martin Margiela, SS96 Photography Marina Faust

「安特衛普六君子」的由來

時間:1986 地點:倫敦

故事倒回道1980年代。在那個尚沒有Instagram、沒有濾鏡的年代,在時代思潮正向反叛、不服從和無政府主義轉換的年代,早在6、70年代被青年文化席捲的倫敦開始超越巴黎,成為歐洲文化重鎮。那個時候我們有Vivienne Westwood的朋克,有Katharine Hamnett的政治宣言Tee,而John Galliano也正初出茅廬。

Vivienne Westwood的「Sex Shop」

Katharine Hamnett和當時的首相撒切爾見面時身上穿著一間slogan Tee「58% Dont Want Pershing」(Pershing II:當時美國部署在西德的極具爭議的中程地對地固體彈道導彈)

John Galliano畢業秀,1984

當各種亞文化叢生的倫敦成為年輕設計師們嶄露頭角的聖地時,也就不奇怪它會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前往,也就不奇怪那六個來自比利時的設計師們會組團租一輛大巴,跨越英吉利海峽出現在秀場。(Ann Demeulemeester參與了配飾製作,但由於兒子Victor即將出世,她本人並沒有前往倫敦。)

日本大阪,1984年(1986年以前,安特衛普六君子就有在政府資助下,組團租大巴出遊辦秀的經歷)

在1 Granary的一篇採訪中,Geert Bruloot描述了辦秀當天的情況。設計師們被安排在一棟樓里展示自己的作品。當絕大多數設計師都在一樓展示服裝時,遠道而來的安特衛普六君子因名聲尚不出眾而被安排在最頂層的婚禮服飾展示架旁。

英國設計師展,1986

第一天,他們發現買手們幾乎不上二樓,於是第二天,他們印製了傳單在一樓派送。

傳單(來源:Google Art & Culture)

終於到當天接近中午的時候,美國紐約巴尼百貨商店的買手跟他們下了第一個訂單。瞬間,媒體蜂擁而至,大家都在猜測這些精妙絕倫、與眾不同的設計來自哪裡。由於這是一次組團辦秀,再加上他們每個人的名字真的太難發音,所以從那時開始,「安特衛普六君子」的名號就此傳開。

七人初識

時間:1970年代 地點:安特衛普

事實上,他們組團辦秀的舉措並非出於偶然。在此之前,他們便是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的一個小團伙,早已彼此熟識。

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

同為時裝專業的Walter Van Beirendonck和Martin Margiela在第一年入學時就因為相談甚歡而成為好友。而第二年入學同個專業的其他五個人很快也加入了他們,組建了一個七人學習小組,每次都相約在Dries Van Noten的工作室學習、討論、談天說地。

儘管七個人均天賦異稟,但每個人所展現的能力卻各不相同。Walter屬於更未來主義導向的設計,而Margiela則偏向構建重塑過往歷史的設計。

2000 Walter Van Beirendonck show invitation

Walter Van Beirendonck FW 2000

Martin Margiela 『Constructivism』 Illustration,收錄於安特衛普MoMu博物館

團內另外兩個女生也恰好有著相對應的能力。Marina Yee更熱衷藝術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屬於組內最波西米亞風情的少女。Ann則是從音樂、詩集中尋求靈感,作品更黑暗且硬氣。

Marina Yee繪畫作品

Ann Demeulemeester 作品,收錄於「6+. Antwerp Fashion」書籍

Dries Van Noten就經常逃課了。就像前面所說,Van Noten很早就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在學習期間他就經常翹課,因為他早早就給超過五個服裝公司做衣服了,所以他的作品更顯成熟精美。

Dries Van Noten 1998-1999 冬季秀

Dirk Bikkembergs和Dirk Van Saene一樣更擅長鞋履製作。Van Saene更是在去倫敦以前就已經在安特衛普開了一家命名為「Beauties and Heroes」的服裝店。

Dirk Bikkembergs shoes collection

Dirk Van Saene的「Beauties and Heroes」服裝店

1980年初,七人紛紛畢業,儘管各有千秋在學生時代相互扶持,但或許是相互影響太深而壓抑太久?他們選擇開始各自發展,在比利時的傳統產業下,邊吸收經驗邊創立品牌。

與當代設計師一畢業就名聲大噪不同,這七位年輕人的成名之路來得稍顯緩慢卻有條不紊。幸許當時的比利時開始將產業的重心移向時尚,經濟部長Willy Claes發起「Textile Plan」後,相繼成了比利時時尚與紡織機構(Institut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和金梭獎(Golden Spindle Award)。在這樣的政令背景下,他們得以放肆大施拳腳。

Ann Demeulemeester與Dirk Van Saene相繼參加了金梭獎,分別獲得第一屆及第二屆的冠軍。Margiela也參加了第二屆比賽,結識了當時的評審之一,並且後來對他影響深遠的Jenny Meirens。

Jenny Meirens,T magazine

並未獲獎的Martin Margiela在1984年前往巴黎,在Jean Paul Gaultier任助理一職。

剩下的幾人儘管各有成就,參與雜誌拍攝、四處辦秀,但卻未能被當時追捧華麗的時尚圈所接納。

於是就像前文所說,1986年,七人再次集結,乘著大巴前往倫敦。「The Belgians:An Unexpected Fashion Story」中提及一段話:「他們沒有共同的風格,但安特衛普六君子這樣組團出道比起單槍匹馬的時尚新銳設計師來說要有趣得多了...這場秀(六君子的倫敦首秀)很臨時,概念不同於我們之前所看過的所有秀。」

於是畢業六年,名氣終於大開。

然而,一個團內有野心勃勃的人自然也有小心翼翼的人。很快Marina Yee就離開了,後來在採訪中Marina依然覺得那時的成功來得太急太快。當時的她身為Martin Margiela的女友,兩人一起工作,對時尚創作的觀點異常相近,她開始覺得自己的設計與創作根本無法擺脫Margiela的影子,這更加深了她的挫敗感。

終於在4年後,Marina Yee選擇離開Margiela,退出時尚圈,從此將服裝設計的熱情及喜好埋藏於心底。

Marina Yee 1987 show invitation

Marina Yee 1985

Maison Martin Margiela SS 1999

未完待續...

資料來源:

  • 「The Belgians:An Unexpected Fashion Story」
  • 「6+ Antwerp Fashion」
  • 1 Granary
  • Dazed
  • AnOther Magazine
  • MoMu Blog

編輯:夏宇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X分子微信公眾號,及時獲取全球潮流資訊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yVVNKa2UzRVVMQXZyYW55OXhHL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顯年輕的的正確打開方式...
服裝行業的驚天內幕你知道嗎?
內衣文胸的秘密——關於文胸的坑你掉進過多少?(上)
永遠十八歲,這些相見恨晚的美妝小技巧
說起千元簡約腕錶,你只能想到DW?

TAG:時尚 | 時尚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