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一個品牌故事?(6.23科大講稿全文)
首先感謝李慶峰老師的邀請,6月23日居然有幸來到電子科大校園內設的優越國際實訓基地,和可愛的年輕學生們分享自己關於寫作方面的那點心得體會!
以下是幻燈片節選實錄+演講全文!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再看看~
上台後的3秒開場白:請看大屏幕,這是我的個人簡介。
3秒後,果斷翻頁,切入:
如何寫好一個品牌故事?
正式開講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我是誰?
(互動:抽幾個現場聽課的人,請他們回答這個問題。)
嗯,好了。
這個情況嘛,其實和我設想的差不多,確實沒幾個人知道「我是誰」,此時此刻的我,對首次接觸到我的你們而言,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陌生人。
(笑)
其實,這個問題,既是我接下來要講給大家聽的一個故事,也是咱們今天的文案寫作課主題——如何寫好一個品牌故事?
畢竟,寫品牌故事嘛,無非就是要說清「我是誰」。
寫
問
講
請大家先記住這三個字,它們分別代表了寫一個品牌故事的三種層次。
現在,我們先來談第一個字!
寫
第一種故事,是寫出來的:
2015年11月,我從公司辭職後,單槍匹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成都靈手策劃文案工作室。
接下來的600天里,我從0起步,一路歷經艱辛,才做到了現在的黑馬服務商,合作客戶案例已超過500多個,其中既有一卡易等上市公司,也有和我一樣從0到1質變的創業者,如天府蜂谷、二十二度紙尿褲等。
2017年,我創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公司——成都大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並組建了全新的團隊,服務範圍也從單一的文案拓展到兼營設計與小程序開發。
(幻燈片播放3秒後,鎖屏,提問:)
好了,現在,請大家告訴我,在剛才的那一頁故事裡,你們都看到並記住了哪些關於「我」的信息?
(互動:抽幾個現場聽課的人,請他們回答這個問題。)
好了,大家都回答得很棒,充分驗證了一條大多數品牌故事都視而不見的真理,
那就是:
(幻燈片:)
你如數家珍的品牌創業史,
別人根本記不住,也看不完,更不感興趣!
可這卻是盛行至今,大多數公司展示給自家消費者看的品牌故事。
總結起來的核心要點,就一條:
我發展到現在很不容易,而且我也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了,所以我就是個品牌了,那我既然已經是個品牌了,你怎麼還不趕緊下單啊?
這邏輯,簡直讓人內心一萬頭草泥馬呼嘯而過:
我靠,你的血淚創業史和我有半毛錢關係,我為什麼要為你的艱辛買單?
要是你此時此刻是這麼想的話,那就太對了!
這說明你已經轉變了傳統品牌故事的寫作思維模式,代入了上帝視角在審稿了。
什麼是上帝?用戶就是上帝!
所以,你在寫品牌故事以前,一定要多問問這個上帝的看法,不然就會寫出上面這種感動了自己,卻讓別人一臉懵逼的自嗨型文案。
現在,我們來談談寫品牌故事的第二個字:
問
當你創造一個品牌故事時,不再是提筆就寫自己心中的「我」是誰,而是先問清用戶眼中的「我」應該是誰,那就已經開始漸入佳境了。
因為我們之所以要寫品牌故事,首要目的在於塑造品牌,故事只是輔助手段。
寫品牌故事,首要目的在於塑造品牌,
故事只是輔助手段。
對用戶而言,品牌之所以能成為品牌,歸根結底是因為這個品牌的產品取得了我們的信任,解決了我們的需求。
所以,好的品牌故事,就是要用一個故事來獲取用戶對產品的信任。
一般來說,產品要獲取用戶的信任,並最終成為一部分人認可的品牌,至少要圍繞以下幾個因素來塑造,這也是我們在寫品牌故事時可以著手的幾個創作維度。
如何取得用戶的信任?
01功能——是否能解決我面臨的問題?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我口渴的時候,需要的就是一瓶水,而不是填飽肚子的漢堡包。
因此,任何一個品牌,最終都是要解決一個實際問題的,所以我們不僅要告訴用戶「我是誰」,更要告訴用戶「我們能解決什麼問題」。
02價格——是否符合我能接受的心理價位?
還是說水。
我曾經在超市的收銀台,看見過這樣的一幕:一位女士,手中拿了一瓶水,一包康師傅速食麵在我前面結賬。收銀員一打價,就這兩樣東西,要60多塊。那位女士當即拿起這瓶水又看了看,馬上就對收銀員說「不要了」,最後她只買了一包速食麵就走了。
直到現在,我也不記得那瓶貴到離譜的水到底是什麼牌子了,只有這一幕場景還深刻地印在我腦海中。
我相信,那瓶水和農夫山泉一樣,都能解決口渴的問題,但當它遠遠超出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心理價位時,就會立馬被否決掉。
那麼,一個產品,是不是在解決用戶的問題後,價格越低,就越容易獲得用戶信任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因為我們取信用戶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維度要考慮,那就是質量。
03質量——是否存在使用風險,穩定性好不好?
關於質量,我們可以來看看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的這段真實經歷:
90年代中期,他到溫州調研打火機產業。
當時,一個溫州老闆把10多個零配件攤在桌子上,一個一個捏起來,告訴他溫州打火機和日本打火機的區別:電子點火器,日本成本1.1元,溫州人0.2元;密封圈,日本成本0.2元,溫州人0.01元;塑料配件,日本成本0.6元,溫州人0.08元,再算上溫州工人月薪比日本工人低20倍。
這一溜成本賬算下來,那個年輕的溫州老闆很豪氣地朝他一拍桌子,說:「一隻打火機,日本的市場零售價至少要1美元,溫州人是1塊錢人民幣,看我們不幹死小日本!」在他大聲講出這段話的時候,溫州有3000多家大大小小的打火機工廠,年產20億隻,儼然全球第一。
而當吳曉波老師拿起他的打火機,連打了三次才打出火,那塊薄薄的鋼片更是差點掉下來,他卻很坦然地對吳老師解釋說:「這是一次性打火機,很多人用幾回就丟了,沒必要像日本人做得那麼結實。」
在這個細節里,隱含著一個基本事實,即溫州打火機的質量,並不如日本打火機。
後來,當時間進入2003年,隨著國內原材料和勞動成本輪番上漲,溫州打火機工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大量工廠倒閉轉產,3000多家企業縮水至100餘家,且全數苟延殘喘。
這個小小的打火機,差不多是「中國製造」的一段歷史縮影,從中可以讀出一代人的野心、付出與局限。
接下來我們來看另一個品牌塑造時要考慮到的重要維度。
04口碑——是否有很多和我一樣的人在使用,他們怎麼說?
這個很好理解,我們在淘寶購物時,除了看商家做的產品詳情頁介紹,絕大多數人都會做的一個動作就是去看用戶評價。
所以,針對用戶的從眾心理,香飄飄曾經給我們講了一個這樣的品牌故事:「1年賣出7億多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兩圈。」
且不說現在新廣告法對這類宣傳用語的規定,這種創作思路仍然值得我們借鑒。
然而,只有大家都在用的產品,才能稱之為品牌嗎?未必!
大多數人都認可的,那叫大眾品牌。
然而總有一些品牌,明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用,但卻依然能稱之為品牌,而且毛利還特別高。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第五條品牌塑造維度,也是品牌實現溢價的關鍵因素。
05品位——是否符合我想表現的個人形象?
每一個品牌,都在無形中代表了其使用者的品位和個性,並且無聲地展現出他們在別人眼中的個人形象,更進一步說,是要展現出他們期待自己在別人眼中形成的個人印象。
這也是為什麼《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寧可吃土也要買一堆名牌包包,因為她期待在別人眼中展現出自己光鮮靚麗的一面,你大可以狠狠地批判她不切實際的虛榮心,但卻永遠也無法阻止這些品牌讓無數個類似她這樣的寫字樓女郎,省吃儉用存上三個月工資就為剁一次手。
因為對她們來說,這些品牌包包已經不是一個用來裝東西的包了,而是她們個人美好形象的一部分。
最後,我們來看看塑造品牌時,要考慮的終極維度。
06場景——是否符合用戶當前的使用場景?
這就涉及到了做品牌要弄清的基本前提:你的消費者是誰,他在哪裡?
而這也是一切文案寫作開篇立意的首要前提:你的閱讀對象是誰,他在什麼場合下看你寫的東西?
千萬別小看了這個基本前提,可以說,市面上起碼有80%的產品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前提,這也導致了幫他們捉刀代筆的文案在創作品牌故事時,也都無視這個前提,進而寫出一堆類似開篇的那種品牌故事——又臭又長,雖然感動了自我,但其實看都沒人看,誰還會幫你傳播這個故事啊?
這正如我在過去600天里接觸到的部分客戶,每當我問他們:你的消費者是誰?
十有八九的人都會煞有介事的告訴我:我們的消費者是890的年輕人。
或,我們的消費者是3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1980年生的人,今年37歲。
那他到底是890的年輕人,還是3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所以,請別光用年齡來貼標籤,做消費者畫像。
做品牌,唯有細化自己接觸消費者的場景後,才能做出合理的自我定位與介紹。
這就好比街邊擼串時你會和好哥倆喝江小白,但在高級酒樓宴請客戶時你卻要開一瓶茅台,總要講究場合的。
講完了塑造品牌的六個維度,與之相對應,我們創作品牌故事的六個著手點也就呼之而出了。
創作品牌故事的角度
01 直指功效
比如「怕上火,就喝加多寶」,又比如「挖掘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
就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不僅講了一個容易理解的產品故事,也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語。
02 解讀價值
比如小米,在面世之初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不僅僅是飢餓營銷做得好,更在於它給用戶講了一個「性價比」的故事,把小米手機的價值,從每一個配件的參數解讀給了自己的用戶。
03 描繪質感
比如可口可樂的配方故事,又比如愛馬仕宣稱的始終堅持傳統手工製作工藝,還有那些數不清的「權威認證」。
在這些品牌故事中,質感透過配方、工藝、資質證書這些具象描繪,淋漓盡致地傳達給了用戶。
04 展示背書
展示一個品牌可以取得用戶信任的各種背書,比如一個品牌的發展歷程,但要注意一點,在展示品牌的發展歷程時,絕對不是把這個品牌哪一年、哪一年發生的大事記簡單羅列出來,而要歸納成這樣的一個故事——「我家的AO史密斯熱水器是父親在50多年前買的,過了半個世紀還在用它,你也想用半個世紀?」
又比如記錄創始人的故事,但這也絕不是把品牌創始人的血淚都展現在用戶面前,那叫個人傳記,所以你要凝練出有助傳播品牌口碑的故事來——「海爾張瑞敏砸冰箱」、「肯德基銷毀當天賣剩的漢堡」,都是很好的品牌故事。
05 構建文化
對於一個品牌而言,品牌的風格、理念、價值觀、社會公益活動,都在傳遞著品牌的精神和文化,也是區分每個品牌的獨特調性,能充分展現其使用者的品位。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天貓從「上天貓,就購了」到「上天貓,就夠了」,再到現在「理想生活,上天貓」這段故事的演變歷程,它同時也彰顯了天貓這一品牌文化的演變歷程。
06 融入場景
同一個品牌,在不同的宣傳場景下,故事的講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這就好比同一個人,面對不同的場景和人群作自我介紹時,他表達的側重點和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你很難看到一個人在同學聚會上一本正經地講我叫什麼名字,我今年多大了,我之前都在哪些公司任職,做出過哪些成績,我對未來的規劃是什麼,這個時候他講得最多的,可能是不知道哪裡聽來的葷段子。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杜蕾斯」在微博、微信這些社交平台上各種wuli韜韜的逗比故事,但當它切換到各類電商的購物平台時,依然會老老實實地講功效,比如「Air空氣薄」,或是秀工藝,比如「加薄荷」。
綜上所述,一個好的品牌故事,要講清「我是誰」之前,必須先要搞清「用戶是誰」,在搞清「用戶是誰」後,還得弄清「他在哪兒聽我做自我介紹」,只有把這些要點都問清楚了以後,才能進入創作品牌故事的至高境界——講故事!
講
好的故事,都是講得出來的。
因為我們的大腦對故事的反應是存在固定電路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各種故事佔據了我們日常對話的65%。
所以我們人類發展到現在,經歷了4萬多年的漫長時光,仍在延用這一古老的溝通方式——講故事。
唯有一個能被人講出來的故事,才具備被人傳播開來的可能性,才有機會成為每一個文案無時無刻不在期待自己能寫出來的「爆文」。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故事,才有可能被人講出來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講好一個故事時,需要注意的三大原則。
講好故事的三大原則
01必要的基本元素
誰能告訴我,一個故事必要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互動:抽幾個現場聽課的人,請他們回答這個問題。)
嗯,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經過、原因,這「5W1H」都是組成一個故事必要的基本元素,在和品牌故事對應後,則變成了我們寫品牌故事時需要表達清楚的品牌名稱、效用和背書,並在表達時還需要考慮清楚的宣傳時間、地點和目的。
但是有了這些基本元素,就必定能組合成一個故事嗎?
先來看一個例子。
大家好,我叫張曉天,弓長張,春曉的曉,天空的天。
今天我來到這裡,是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過去600天里,在實戰中摸爬滾打出來的文案寫作心得。
希望能通過我被500+客戶虐了上千遍的真實經歷和體會,幫助大家避免一些文案寫作上常見的思維誤區,寫出讓閱讀對象願意看,而且還願意買單的文案來。
如果我這樣和你們講「我是誰」,你們會認為這是一個故事嗎?
這不過一個簡單的開場白罷了。
雖然,在這段開場白之中,已經包含了創作一個品牌故事的基本元素。
但它並沒有用故事的手法講出來,所以甚至不能算是一個及格的品牌故事。
這,就涉及到了我們講故事的第二條原則。
02 精彩的講述方法
事實上,講好一個故事,至少有3種不同的方法。
每一種方法,都有獨特的精彩之處。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這裡有兩段關於敘利亞內戰的描述。
1.「敘利亞5年內戰致47萬人喪命,基礎設施幾乎全部被毀!「
2.「為躲避戰爭的陰霾,年僅3歲的敘利亞小難民艾蘭和爸爸一起渡海,卻永遠躺在了這片沙灘上……」
(鎖屏,提問:)
現在,請你告訴我,剛才的兩段描述中,哪一段更讓你揪心?為什麼?
(互動:抽幾個現場聽課的人,請他們回答這個問題。)
好了,大家再來回看一下剛才的這兩段描述,就不難看出這二者之間的區別了:前者僅僅是在描述一個真實而抽象的事實,對我們來說,這也僅僅是一個發生在遙遠國度的戰事新聞,它雖然很客觀,卻無法激起我們更多的情感共鳴。
而後者,才是一個具體而真切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有故事起源的背景:敘利亞內戰,有經歷磨難的主角:小難民艾蘭,也有令人震撼的悲慘結局:年僅3歲的孩子伏屍海灘,一個悲傷的父親就此失去了兒子,所以後者最終成為了這樣一個讓世界都為之沉默,併產生持久影響力的悲慘故事。
(一組根據艾蘭之死創作的藝術作品)
所以,當我們在創作一個品牌故事的時候,要牢記的第一條創作原則,就是講故事不能只是簡單的羅列事實,因為——
事實≠故事
這是我們講故事的第一種方法:關注人物命運。
接下來,我們來談講故事的第二種方法:與讀者進行對話。
這也是小米曾經宣稱的「參與感」,即和自己的用戶產生互動。
所以,對我的用戶而言,之前那個令人沒耐心看完的創業故事,在日常溝通時還有另外一種講法:
我雖然沒做過一天正經廣告公司的文案,但是走野路子能活到現在,靠的不是4A平台的影響力,而是客戶的認可。
所以,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為你解決什麼問題。
現在,請你告訴我:你是誰?你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然後,我們一起來看看:用什麼方案來解決你的問題,花錢更少,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這樣一來,故事就變成了一場發生在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對話。
也是不到20%的公司,始終堅持輸出給消費者的價值觀。
核心要點也就一條:我能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所以你還不趕緊下單?
當你的品牌故事能講到這一步時,說明你已經能用講故事給自己找口飯吃了。
請注意,僅僅是找口飯吃!
因為這就是我過去600天里靠寫作找飯吃所面臨的真實煉獄模式:每天都像救火隊員一樣,在解決各行各業大中小各種類型客戶的各種問題,一人身兼數職,銷售談判是我,簽單成交是我,制單生產是我,驗收交貨是我,客服維護也是我。
到最後,好像啥都能幹,其實啥也沒幹出個氣象來。
依然窮到只能吃口飯,遇上收成不景氣,吃飯都艱難。
為什麼會這樣?
這就涉及到了講故事的第三種方法:找對敘事者。
誰來講故事,很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生活中,當我們面臨困境時,一個有份量的人,和一個沒什麼份量的人明明都對我們說了同樣的話,給出了同樣的建議,你卻偏偏覺得前者是指路明燈,後者是在說廢話。
所以,當我們自身作為敘事者而言,還不足以成就一個品牌故事時,只能盡量地去「傍大款」,和名人、名牌強行發生聯繫,吸引更多的聽眾,從而增加故事的可信程度。
舉個例子。
去年我幫自己的客戶「駱駝碼」寫過一篇《我為什麼要推薦給你這款智能促銷軟體》,發給李慶峰老師看過之後,他只改了一個標題,換了一個敘事者,文章的閱讀量就甩了之前的歷史閱讀量800條街都不止。
他修改後的標題是《葉茂中說:智能促銷,就用駱駝碼》
從「我」到「葉茂中」,差距何止十萬八千里呢。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三種,其實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講述方法,但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不作一一闡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頭加我微信,咱們下來多探討。
最後,我們來說說講好故事的最後一條原則:生動的語言技巧。
03生動的語言技巧
這也是我們在進行文案創作時,常常被要求到的一個詞——「文采」。
但這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問題。
文采=積累
除了積累,別無他法。
所以,我建議每一個有意從事文案創作的朋友,都要準備自己的一個文案素材庫和抄寫本。
素材庫,是把各種類型的品牌故事都分門別類保存下來,沒事兒就自己多看看,琢磨一下別人的遣詞造句精彩在哪裡。
抄寫本就更簡單了,遇到漂亮的廣告語,抄下來;遇到好聽的歌詞,抄下來;遇到有意思的電影台詞,抄下來;遇到引人入勝的小說段落,抄下來。實在不知道抄什麼好時,就抄《唐詩三百首》,抄《宋詞》,抄《元曲》嘛,這些,對訓練我們講故事的語感,都有很大的幫助。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吧,謝謝大家。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HSURVek9iRUlidGVyYUt2OTlVSw== (二維碼自動識別)
THANK YOU
推薦閱讀:
※好施水彩漆布局全國,打造最高端內牆藝術塗料品牌
※愛馬仕被郭美美搞的很臭,有什麼進行品牌公關的好辦法嗎?
※為什麼國內的服裝設計師做不出像Chanel,Dior一樣有影響力而成功的品牌?
※一篇文章讀懂,品牌廣告語的所有策略和方法論(附案例剖析)
※一個沒有logo的logo!一片空白卻能讓你大聲說出品牌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