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崗女工到蜀綉大師,她的作品掛進了人名大會堂
芙蓉城三月,
雨紛紛,
四月繡花針。
蜀綉大師
《紅樓夢》里,
林黛玉誤會賈寶玉,
將自己親手做的香囊送給了小廝,
又氣又惱地想要剪爛香囊。
小兒女間的愛戀,
就藏在那千針萬線中。
在古代,
刺繡是每個女子必備的功課,
萬千情思都藏在,
那細線穿起的綉作上。
(長圖,橫轉手機查看更佳)
鴛鴦合歡,紅鯉鷓鴣,
作為四大名綉之一的蜀綉,
色彩細膩明快,
針腳細密精美,
則更是如此。
蜀繡的一針一線,
半點馬虎不得。
最普通的綉作,
耗上一天的時光,
長寬也不過綉了10cm。
更不要說一幅優秀的原創作品。
川劇、糖畫、燈影戲等,
四川民間各項藝術中,
蜀綉當屬最低調、最精緻的手藝。
這門手藝,
孟德芝一干就是四十年。
她的大型作品《秋色高原》,
長7.5米,高3.4米,
現陳列於人民大會堂中。
與蘇綉、粵綉、湘繡一起,
作為四大名繡的代表之作,
接受世界的矚目。
(長圖,手機橫轉查看更佳)
這幅作品,
是孟德芝帶領34名,
有著十餘年刺繡經驗的綉工,
耗時109天,
日夜趕工綉制。
圓形的錦緞作為背景,
牛郎織女相偎相依,
一根紅線從兩人手中穿過,
終點系在繡花針上,
穿入圓形的布帛。
雲霧繚繞間,
竟是濃淡相宜,形神具備
這小小的圖案,
仔細算來,
竟用了45種針法,
耗費了35000針。
其複雜的程度,
不遜於大型作品。
世人都說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
而這世上比上蜀道更難的事,
便是十年磨一技。
孟德芝從平凡的蜀綉廠下崗女工,
到四川非遺蜀綉傳承人,
磨此一技,
用了近四十年。
作為四大名綉之一的蜀綉,
共有12大類,
122種針法。
暈針、鋪針、滾針、沙針??????
組合多變。
一種普通針法的學習,
最少也要半個月。
而組合針法的學習,
更是耗時非常。
出身蜀綉世家的孟德芝,
也用了數年時間才完全掌握。
孟德芝的夢想,
曾是當一名老師。
18歲因為填報志願失誤,
她與夢想失之交臂。
於是拿起繡花針,
進入成都市蜀綉廠工作,
師從工藝美術大師肖復興。
但當她技藝越發精湛的時候,
廠里銷售狀況出現了問題,
耗費心力的精美綉作,
一時間卻沒了銷路。
三分錢難倒英雄漢,更何況是一個擔著家裡人生計的女子?
孟德芝徘徊再三,準備告別蜀綉之時,廠領導專程上門勸說。孟德芝流著眼淚道:「我也不想這樣,但繡花掙不了多少錢。你看看我的生活。你得先讓我們吃飯,讓我們家裡人活命。」
終究割捨不下相伴27年的蜀綉,
孟德芝沒有離開,
而是想到了權衡的辦法:
每日凌晨5點去荷花池做牛仔褲生意,
晚上9點收攤後回廠繡花。
風風雨雨熬至2005年,
不堪負重的蜀綉廠,
最終還是難逃倒閉噩運,
孟德芝成了下崗工人。
命運總是莫測。
蜀綉在不久之後,
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更加增強了孟德芝的信心,
天下餓不死手藝人,
何況是身懷蜀綉絕技的自己?
她又拿起了繡花針,
帶著政府支持下崗工人創業的7萬元,
開始了風霜雨雪,
夏暑秋涼的奔忙。
一幅幅精美的蜀綉,
漸漸從兩間簡陋的出租屋,
流通到了市場。
在孟德芝的蜀綉作品中,
有名揚天下的「芙蓉鯉魚」。
它是蜀綉中最為精絕的,
雙面異色異型綉。
以凈色的輕緞或尼龍紗作「紙」,
特殊加工的線為「墨」,
繡花針為「筆」,
一面為花鳥,
一面為人物。
色彩、圖案、針法,
皆不相同。
繡花針在一層紗上挑,
既不能挑多了,
刺穿另一面。
又不能挑少了,
讓綉圖粗劣而無法成型。
經得住誘惑,
耐得住寂寞,
多少個日夜,
一張靜靜的綳架,
就這樣陪伴了孟德芝半生。
上綳,
將布帛綳在綳架上。
繪製,
用毛筆繪製圖案
分線,
每根線分16絲,
而刺繡時只用其中的一絲。
紉針,
將其中的一根線,
穿入極細的繡花針中。
系針,
用系針的針法固定線頭,
避免出現線結。
刺繡,
依靠綉工,
不錯一針的綉制。
如今的孟德芝,
守著她開的夢苑蜀綉,
經常受邀到四處講學,
也算圓了她曾經,
想當一名老師的夢想。
但談起收徒,
孟德芝有些憂心。
蜀綉難學,
三年算入門,
五年為中等,
甚至十年內沒有任何收入。
快節奏的機器化大工業,
早已在傳統手工業面前,
掀起了滔天大浪。
想要入行的年輕人,
越來越寥寥。
「從蜀綉廠出來時,
收徒是為了生計,
現在收徒弟,
為的是不讓蜀綉失傳。」
還記得李宇春唱的《蜀綉》里,
有這麼一句:
「繞指柔破千萬針,
杜鵑啼血聲。
芙蓉花蜀國盡繽紛,
轉眼塵歸塵。」
塵歸塵,
或許是一條路。
但綉著時光的東西,
卻不該逝作塵。
推薦閱讀:
※米蘭時裝周落幕 | 回溯意式華麗的時代映像
※《一槌定音》讓大眾更關注藝術品?
※陰翳之美 -日本設計美學雜談
※蔣雯麗如何通過《立春》實現自己藝術事業的蛻變?
※當貓和熊貓都穿越到經典油畫中,哪一個更可愛?
TAG: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