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照明對眼睛很重要

照明設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照明場景中的人們順利地執行並完成一定的視覺任務,聽起來是不是比較拗口?其實說白了,就是:

讓辦公室中工作的員工能夠看清電腦屏幕或文件上的小字;

讓道路上駕駛的司機們能夠清晰地識別道路環境,並對可能出現的道路障礙物做出迅速的反應;

讓顧客能夠仔細地挑選貨架上的貨物並作出選擇等等。

在這些林林總總的功能照明場景中,光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照明設計能夠從一開始就能在滿足照明功能的同時,為用戶們提供優秀的視舒適性。

然而當我們在談論「用戶」這個概念的時候,照明設計師們的腦海中會出現什麼樣的人群?當我們在計算眼平面照度的時候,是否潛意識中認為這就是視網膜上真正「看到」的照度?

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曾聽過家裡老人抱怨燈光太暗,看不清報紙小字,或看不清手機屏幕上的字。一般大家都認為,啊~~~是老花眼惹的禍(老花眼:這個鍋我不背!)

當然了,老花眼是老年人進行日常視覺任務的主要障礙之一。但是也不能總背鍋。可是對於眼不花耳不聾的老人來說,他們似乎還會抱怨光線的不足。於是一個小實驗誕生了!在家裡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隔壁張大爺居委李奶奶就能輕鬆的完成。

前方高能,請在父母的陪同下觀看。

左圖的眼睛來自一位當年 24 歲風華正茂的少年,右圖來自於一位當年 65 歲的照明界資深(猜對有獎)。在某天的同一時刻同一位置同一方向兩人拍下了這張略微驚悚的照片。

圖:不同年齡段的瞳孔外觀。(左:24歲 右:65歲)

很明顯可以看出,24 歲的瞳孔比 65 歲的瞳孔大了不少,前者的直徑幾乎達到了後者的兩倍,也就是說,進光面積大約是後者的4倍(與濃眉大眼無關)。在面對幾乎完全一樣的光線場景(完全一樣的眼平照度),兩者的瞳孔括約肌卻沒能做出相似的反應。

不幸的事實是,瞳孔括約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因此在老年人的眼中,大部分光線場景都比年輕人眼中暗淡許多。這類的肌肉功能退化大約在 60 歲左右便會穩定下來。當家裡的老人抱怨燈光暗看不清字的時候,有的時候燈並不暗,字並不小,眼睛並不老化,真的只是虹膜上的肌肉無力使瞳孔張開到足夠光線能夠進入視網膜而已。

圖:瞳孔括約肌工作原理。

與瞳孔唇齒相依的晶狀體會不會也會隨年齡而惡化呢?沒錯,晶狀體的彈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這影響了老年人的對焦能力,即老花眼,但是與照明無關。

有關的是晶狀體的黃化:就像太陽下曬久了的有機玻璃一樣,晶狀體會隨著時間而逐漸變黃。其結果就是,紅光和綠光還能比較順利地通過晶狀體到達視網膜,一部分藍光就要被黃化的晶狀體所吸收。因此在老年人的眼中,相同光線場景看起來比年輕人眼中不僅要暗,還要更黃(如下圖:從左至右為25歲,50歲,65歲及75歲人群的晶狀體顏色)。

有人認為,黃化是人體對長時間觀察藍光的自我保護措施。也有人認為這類黃化是老年人睡眠問題的罪魁禍首(藍光照射不足導致褪黑素分泌周期紊亂)。但是無論如何,黃化給照明設計帶來另一個難題,為了讓年齡較大的用戶擁有色彩正常的觀感,就必須加大藍光的比例。在藍光過街人人喊打的年代,這又會對年輕用戶產生困擾。

而室內隨處可見的高色溫、高亮度 LED 照明,對老年人可能只是亮了一點點的低色溫光線而已(大部分藍光被晶狀體吸收)。對於上路的老司機們,藍瑩瑩的 LED 路燈還真不一定比黃澄澄的鈉燈優秀。

綜合這兩種因素,對於50-65歲的人群,到達他們視網膜的光量減少了28-43%,而一副普通的太陽眼鏡能夠減少30-45% 的光線。所以對於新司機和老司機來說,他們眼中的世界是這樣的:

在照明設計尤其是功能性照明設計中,設計師們究竟有沒有考慮過根據用戶年齡的不同而調整光線強度以及色溫呢?也許除了眼平面照度之類的通用指標之外,我們還能多關注到達視網膜的那部分光線究竟是怎樣的。在保證照明功能性的同時,盡量滿足各個用戶群體對照明舒適性的要求。

所以在做照明設計時,可以適當考慮不同年齡群體的視覺感知,讓每個人都擁有正確還原光環境的能力。

最後,請各位珍惜今天眼中明亮而美好的世界吧!

因為這可能是餘生中最亮的一天了 > <

作者:王珅

本文為雲知光專欄作者原創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小小明,微信號:Dennis-LM。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雲知光照明微課堂】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骨折後能否痊癒?
如何引導孩子有選擇地玩最值得玩的遊戲?
白髮,是身體發出警示 6個小方法預防早生白髮
右腿肌肉萎縮怎麼辦?
頭皮的酸鹼性是掉發原因嗎?

TAG:健康 | 老年人 | 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