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國120年》 | 連載005 | 進士 = 世界名校博士

科舉第三步:進士

進士學歷 = 世界名校TOP10博士學位!

1

考上了舉人之後,

通往統治階級最高殿堂的「會試」之門也已經向你打開,

你可以施展自身的才華,

進入到最高統治階級的陣營,

真正實現姓「趙」這一壯舉。

2

會試照例在鄉試舉行過後的第二年三月舉行,

由禮部主持,通稱「春闈」。

這是科舉考試最重要的一場考試,

錄取率也最低,為什麼低呢?

因為歷年來各屆會試中未中的舉人,

都可以一同應試。

也就是說,你需要面對的不光是現代意義上的「應屆生」,

也不光是「復讀生」,

你需要面對的是「歷屆的復讀生」,

這個「歷屆」到底是多少「屆」,具體數字不清楚,

可能是3年5年以前落榜的考生,

也可能是30年50年之前落榜的考生,

我們所看到的最高紀錄是24「屆」的----前前後後參加了24次會試的!

如果按照3年一屆的話,

24次的話就是72年,

如果算上他考秀才和舉人的時間,

大概這位老先生的年紀至少也是90出頭了!

90歲了還來考試?

3

實際上以上的演算法並不嚴謹:

大清朝為了體現「皇恩浩蕩」,

每每會在特定的時期,開一些「恩科」,給天下舉子更多參加考試的機會,

例如國家有重大慶典啦,

還比如皇太后皇帝萬壽啦,

皇帝登極或者結婚啦,

跟北方打仗勝利啦,

遇到這樣的年份,就會多開一科,讓廣大學子參加考試,即所謂的「恩科」。

這也是為什麼大清朝267年卻考了112科的原因:

按照3年一科,112科要考336年,實際上267年就考完了,

也就是說大概平均每2.4年就會有一科考試。

按照2.4年來算的話,這位老先生考24科的時間,大概是58年,

掐頭去尾4年,也就是54年,如果他26歲中舉人的話(26歲中舉已經相當厲害了),

這位老先生參加完其最後一屆會試的歲數大概是80歲。

80歲的「復讀生」,這就是科舉考試的殘酷性,

所以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五十少進士」,

也就是說你50歲考上進士了,

還算是進士裡面年齡比較輕的!

也就是說,和你一起參加會試的競爭對手,

可能還有50年前落榜的那批「復讀生」!

50年的時間,半個多世紀,他們一直在參加考試,你可以想像一下,他的戰鬥力有多強?

對比看現在的高考,如果一個人復讀了50年,

和你坐在一個考場里考試,

大家的目標是同一所大學:就問你怕不怕?!

從時間線上來說:

你今年17歲參加2017年的高考,

有個80歲的老爺爺,

參加過1963年的高考,

現在和你一起考試!

就問你你還有多少信心?!考中的幾率有多大?!

4

對於高考,我們經常說一句話:

以我們的努力程度,還達不到拼天賦的階段。

那麼對於科舉考試,

我相信最後比拼的一定是天賦,

而不是努力,否則你怎麼解釋努力了50幾年考了20幾次,還是屢試不售呢?

會試的錄取人數沒有定額,

一般是百餘名至二三百名不等,

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錄取406名,

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共取96名。

大清朝267年開科112科,

總共錄取進士人數為26849人,

按照清朝立國267年計,平均每年錄取100人,平均每科取中240人(來自《清會典》)。

這個考試的難度,

是不是如道長所說的世界TOP10的大學博士學位的難度呢?

世界TOP10的大學,每年合計量產出來的博士生數量應該至少10倍於這個數字吧?!

能考上進士的,說實話真不是我等芸芸眾生能做到的!

考中的概率,和中500萬的彩票的概率差不多,

可能一輩子打死都中不到!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古代為什麼對讀書人那麼崇拜的原因!

5

好吧,

當你走過了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

走過了童生→秀才→舉人→貢士之後,

你已經成為了這個龐大帝國統治階層的一員,

這個時候,你可以整理整理身上的破衣爛衫大笑三聲:

老子終於姓「趙」了!

是的,作為一個讀書人,你成功了,

你已經是這個國家的公務員了,

你真正翻身做主人了,

你是統治階層的一員了!

有了進士的名頭,

基本上你可以在這個國家裡橫行無阻了,

基本上吃喝不愁了,

全國各地,無論走到哪裡,基本都有人買你的賬了,

把你當個人物當個大老爺伺候了。

你是這個社會裡最高大上的精英階層,「精英」到什麼程度呢?

按照60年一代人來算,

清末咸豐(11年)、同治(13年)、光緒(34年),3朝一共58年,

錄取的進士人數分別為:

咸豐1046人,

同治1588人,

光緒4088人,

合計6688人。

再看看這一時期的中國社會總人口,

大概數據是4億人左右(以為太平天國,人口減少了不少,但是加權來看,平均人口應該在4億左右)。

4億人裡面取6688人,

大概是0.0017%,

也就是萬分之0.17,

也就是十萬分之1.7,

也就是百萬分之17!

100萬人中取17人!

絕對的精英中的精英,牛人中的牛人!

好了,你被錄取了,

你現在是進士了嗎?

其實嚴格來說還不是,你這個時候的頭銜應該叫「貢士」,

不過「貢士」基本上也就等於進士了,

你只需要再走一些程序性的過程,

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成為進士了!

這個程序性的過程,就是最後的考試:殿試!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一個受賄的戚繼光和一個清廉的海瑞,誰更得重用?
「憑誰問,廉頗老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馮鞏還會再上春節晚會嗎?
為什麼中國人想要娶越南姑娘?
世界遺產大會開幕,可可西里和鼓浪嶼將申遺,你怎麼看?

TAG:歷史 | 人物 | 中華民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