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看到的是隱喻,我看到的是溫暖——《喊山》

導演楊子給《喊山》的定位是愛情故事片,所以看過影片的人多從影片故事談及他們的感受,故事沒有驚天地的懸念,人物塑造的角色也大多是點到即止,沒有深挖,這讓影片顯得有些輕浮。

這也難怪,《喊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講述了少女被拐賣做童養媳,長大後嫁為人婦成洩慾工具,終日伴隨恐嚇與毆打,終於有一天少女借刀炸死了自己的丈夫。如此沉重的現實事件,如果被改編搬上銀幕,自然應該是血淋淋的,觀者自然應該是滿目的憤恨,然而《喊山》卻不同,在我看來,這部電影不沉悶,不痛苦,甚至可以說是小橋流水般的治癒系。

(當故事傳遞出的不是警醒作用而是美好,或許有人會說價值觀錯亂,但換種角度,當人處於極端惡的環境中尚且還能遇見善,對於善的讚美和肯定,不也是一種正向價值觀?)

整部電影在山中拍攝完成,褶皺的山脈一座座,蔥鬱的山林遼闊,女主跟隨殺了人的丈夫逃難到男主的村落,影片開篇就是丈夫霸王硬上弓,大女兒抱著小寶寶就坐在門口,臉上的表情麻木、不解、無助。除了開頭部分,影片對丈夫的描述基本就是靠記憶閃回,買賣少女,為了讓少女閉嘴,用冰冷的工具生生擰下了少女的牙齒,毆打與恐嚇如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會爆發。

如果說丈夫的惡是不被原諒的,那麼落後愚昧的村民的惡幾乎是可以理解的。男主跟村裡的寡婦私搞,為了討好寡婦,男主在山裡埋下雷管炸野味,之後,埋下的雷管就成了丈夫的死神,丈夫出去采果子,踩到了雷管被炸死。村裡主事兒的人怕惹事兒,便主持說私了,讓男主賠2萬元給女主,完全償還債務之前,要照顧女主和兩個娃娃的生活。這裡的2萬元,凸顯了這個與世隔絕村落里的村民心中最本真的善,他們知道殺人償命的道理並踐行著,雖然不是以命抵命的方式。之後,被炸死的丈夫殺人事件暴露,為了撇清關係,村民們商討應該如何處置女主,最終的結果是,女主必須離開村落,影片最具衝突的部分也是村民們急赤白咧的想要趕走女主,男主為了保護女主與村民們干架的情節,

村民們全然不顧法律,一切都是家長制的處理方式,當觸及自己本身的利益時又會投機取巧地急於撇清干係。生活在法治社會中的我們當然會對這種行為持批判的態度,但是深想一下,社會並未給予其法制生存的土壤,又何來要求他們遵守?村落與城市的脫節,信息的滯後性,不是靠幾個刻在崖壁上的大字和宣講就能解決的。

男主女主開始產生正式的交集,是從丈夫死後發生的。也就在男女主的相處中,你會以為是在看一個完全意義上的愛情片,男主第一次認真看女主,眼神里是亮著光的。男主從最開始的無感到發現女主的美,再到想方設法討好女主,最後為了女主與朝夕相處的村民決裂,一系列情感的轉折都遵循著普通男女相戀的模式設定。如果拋開故事背景,這段戀愛的意義或許就普通了,但正因為背景的殘酷,才使得這段戀愛顯得彌足珍貴。

畫外:最近喜歡看韓國和日本的治癒系電影,平靜的敘述,溫暖的色調,美好的價值觀,看過《喊山》之後,發現,不用再急於去看國外的片子,國內類似感覺的片子也要善於去發現。

推薦閱讀:

愛樂之城好在哪裡?
《七月與安生》是一部怎樣的悲劇?
《失戀33天》王小賤有哪些經典台詞?
馬克沃爾伯格在電影生死狙擊里飾演怎樣的一個人?
《台劇網》里有哪些台劇?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