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應該學習一下「死亡教育」

中國是很忌諱談論「死」的,認為死就是罪惡痛苦的,反正一談到死,就是既將要發生不好的事情一樣,有什麼厄運將臨到自己頭上一樣。

可是,死亡只是自然中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生命有開始,就有結束,人也一樣,沒有人會永生的。中國人都想得到永生,從歷朝歷代的皇帝不惜重金尋找「長生藥」就可以看出來。在西方人眼裡認為,追求永生的人是罪惡的,那些超自然長生的生命都是吸血鬼和狼人等邪惡的生靈。當然世界上不存在吸血鬼和狼人,這都是西方人杜撰出來的神話。可是也可以看出來,西方人對永生是很反感的。

歐美人對死亡教育很早就開始了,他們往往從兒童開始教育起。最著名的一個故事就是《爺爺變成了幽靈》,書中大致內容是這樣子的:

男孩艾斯本,最喜歡的人就是爺爺霍爾格。一天,霍爾格突發心臟病猝死。艾斯本傷心不已,哭個不停。那晚,爺爺回來了,坐在櫥柜上。

艾斯本很奇怪:」爺爺,你在幹什麼?你不是死了嗎?「

爺爺說:「我也以為我死了。」

艾斯本說:「噢,你變成了幽靈。」

艾斯本和爺爺曾經共同看過一本書,書中寫道幽靈可以穿牆而過。爺爺說:「我試試,看能不能穿牆。」於是,爺爺穿牆而過,又走回來了。

「爺爺,你真變成了幽靈了,真好玩啦」

於是,爺爺每晚都來找艾斯本玩,但是有一天,爺爺嘆氣說:「我一點也不快樂,我不能總當一個幽靈。」他從書說得知,如果一個人在去世時忘了做一件事,就會變成幽靈。「我想了很久,就是想不起是什麼事」爺爺懊惱的說。

於是,艾斯本幫助爺爺一起想:他們去遊樂場,坐過山車差點吐了;他們在花園裡挖了一大坑種樹......

爺爺突然叫道:「我想起來了。」

「什麼 事?」艾斯問

「我忘記和你告別了」爺爺說完,就說了一句「再見」,消失在黑夜裡......

艾斯本哭了,目送爺爺遠去,揮手告別

這個故事,就是歐美人對孩子最初的死亡教育,在這個故事裡,把死去的人也描述成有良好的情感,死亡最大的意義就是和這個世界告別,和所有的活者的人告別,這是一種必然的結束。這一點死者很容易做到,因為生命沒有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可是糾結的是活者不能接受死亡,不能接受最親愛的親人或者是重要的人的死亡,這種情感的糾結必然產生心靈的痛苦。其實,人的生命到了盡頭就必然死亡,如果生者還不能釋懷,不能接受現實 ,那麼活者的人痛苦,死去的人也痛苦,他不能去該屬於他的世界。

死亡教育最大的教育意義在於,活者的人能夠珍惜自己的人生,好好愛惜自己的生命。喬布斯曾經說過:死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知道生的可貴。一個人只有在認識到自己是有死的時候,才會開始思考生命,從而大徹大悟。不再沉溺於享樂、懶散、世俗、不再沉溺金錢、物質、名位,然後積極地去籌劃與實踐美麗的人生。

面對死亡,我們會思考怎麼樣才有積極的人生,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出生是封面,死亡是封底,我們雖無法改變封面和封底,但是書里的故事我們可以自由的書寫。很喜歡畢淑敏的一句話: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人生的意義在於我們要努力地賦予它的意義。


推薦閱讀:

《入殮師物語》:帶你走進這個不為人知的職業
死亡:生命之源
你最接近生理極限的一次經歷是怎樣的?
在經歷了直系親屬的死亡以後,你的哪些想法被永久地改變了?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去世,孫子輩都是什麼感覺?

TAG:死亡 | 教育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