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者心態和受害者心態
人分兩種心態,責任者心態和受害者心態。
責任者心態是什麼?
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主動的。
很顯著的表現是什麼呢?
遇到任何困難都會想辦法處理,認為任何問題都可以從自身找願意,往往找到幾種方法以後,就很容易突破了。
受害者心態是什麼?
沮喪的,唉聲嘆氣的,悲觀的,被動的。
很顯著的表現是什麼呢?
遇到任何事情,全部把原因歸結到別人身上,怪同事,怪公司,怪這怪那,甚至會怪地球。 從來不知道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舉個簡單的例子,人行道上有個洞,你掉進去了,怪誰?
沒有人來處理,怎麼辦?
最後,是不是乖乖的爬出來了。
下次是不是有意的繞過去呢?
那麼問題來了
責任者可能也會掉到洞里去,他會分析自身原因。
是不是走路沒太注意啊?
是不是自己不小心?
下次要不要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受害者也會掉到洞里去,他會去抨擊別人、
這是誰弄的洞?
誰這麼缺德啊?
這個地區的官都吃乾飯的啊?
這個ZF不行啊?
這個地球沒法玩了
當然,受害者不反省自身的話,還會掉進洞里去。
因為,他至始至終就沒有考慮過自己的觀念,始終是別人的問題。
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心態。
那是在國企上班的時候。
每天忙的要死,還拿不了多少工資。
本來幹勁很足的,結果,拚命的干又拿不到回報。
算了,就混日子吧。
結果就遲到早退,也沒獲得好的東西。
後來換了一個公司以後,也是使勁的執行,一直獲得領導的讚美。
自己的付出,也很快就得到了升職。
升職以後幹勁更加足了。
進入了良性循環。
也就說,兩種心態會來回切換,一旦某個正向的行為得到認可,會越干越有勁。
當正向的行為長時間得不到回應的時候。
可能會導致責任者心態變成受害者心態。
所以,在企業管理的時候,更多的應該是鼓勵責任者心態的人,讓他們獲得肯定認可。然後,調節受害者心態的人,讓他們明白改變自身的重要性。
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
做什麼樣的事情,就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回到我們銷售中。
很多新手或者沒有悟到銷售真諦的人。
心裡想的是如何搞定這個客戶。
這個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如果,你換一個思路,時刻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想想,作為責任者。
我能給對方提供什麼,至於成與不成就是後話了,起碼擺一個姿勢在那裡。
跟著學習的老師,幾乎都說過一句話:時刻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想想能為對方帶來什麼價值。
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的高手,都說了這句話,不得不信。
站在對方立場去想,這個也即是責任者心態。
接觸過一些大佬。
感覺就是不一樣,給人感覺,就是一直在找對方的需求,然後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幫助。
對於追隨者,會更加認可。
以前的文章寫過,人習慣於考慮自己,這個是天性。
因為大腦不習慣站在別人的立場。
這些需要訓練,用的多了,就會很熟練的轉換立場。
我們在不同的框架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轉換一個場景,需要切換一個身份。
在身份的不斷的切換中,慢慢就適應了這種變化。
是什麼身份,做什麼事。
為什麼?
還是回到了前面提到的公式----- 行為 +框架=結果。
因為我們想要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而且是好的結果。
那麼就要從兩個大變數,六個小變數中尋求突破。
兩個大變數-----行為 框架
六個小變數---- 信念 ,價值觀,能力, 時間,空間,角度。
每一個變動一下,最後的結果都會變化。
至於結果會變得怎麼樣?
只能一個變數一個變數試。
或者保持一個大變數不變,改變其他的變數,進行測試。
通俗一點的說法。
就是把其中一個改變,其他都按住。
學過函數的朋友應該能看懂。
沒有學過的也沒事。
直接改變環境,能改變自己的結果。
或者直接改變行為,也能改變結果。
但是,環境的作用會更加大一些,因為環境影響人。
我們要做一個受歡迎的人,責任者心態能夠獲取更多的機會。
時刻想著能給對方帶來什麼
哪怕什麼都沒有,起碼能給對方傳遞正能量哦。
心態轉變以後,你的收穫,超出你的想像。
不信,你試試。
解剖式營銷_新浪博客
推薦閱讀:
※Enjoy your life
※你是如何衡量瑜伽帶給你的改變?體式?健康?心態?
※如何在不快樂的情況下快樂起來
TAG:調整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