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些老北京俏皮話兒,句句都是高能段子~

老北京人愛說俏皮話,老幾位小几位的湊一塊兒,還就得蹦出幾句來。

像什麼「馬尾穿豆腐——提不起來了,這是說某人任嘛兒不成。

馬尾絲兒細而堅韌,穿入豆腐,怎能提起來呢?

再有「土地爺撲螞蚱——慌了神兒啦。

土地爺是神仙,撲螞蚱手忙腳亂,於是慌了唄。

老北京俏皮話精鍊、幽默,透著股「鹽味兒。

下面這些俏皮話都有點年月了,其中的典故你說得上來嘛?

1、老太太上電車——你先別吹

民國時期,有軌電車售票員都有個銅哨,每當乘客上完電車時,售票員就一吹銅哨,司機聽見後就開車。

車將開時,老太太從後面趕上來,招呼售票員別吹哨。用來諷刺愛「吹牛皮的人。

2、坐馬子敲鑼——臭美一噹噹

老北京管大便用的馬桶叫馬子,那會兒每個院里都有廁所,每個廁所里都有一個馬子。

因廁所臭氣衝天,坐在馬子上敲鑼,可不就是「臭美咯。這話用來諷刺逞能或不會打扮的人。

3、馬勺上的蒼蠅——混飯吃

過去盛飯用的勺子,大都是木頭做的,稱為馬勺。這話是說於某項工作沒什麼勁,湊合著干。

4、挑水的回頭——過景(井)了

過去北京的衚衕叫井兒或帶井字的最多,當年北京人吃井水,處處都有「井窩子。

挑水的從井裡打完水,桶滿了用扁擔挑走,再回頭一看,自然過井了。這句一般形容年紀大的人,做事不如從前了。

5、不倒翁坐車——沒點兒穩當勁

半不倒看家——你(泥)小子

過去北京有一種玩具,叫「半不倒或「不倒翁,是底坐用泥土、上邊用紙糊成的老頭兒,怎麼搖晃也不倒,因此得名。

如今這類玩具早已沒人生產,隨之相關的俏皮話也就消失了。

6、西直門到海淀——拉啦!

這是舊時北京人力車夫常說的一句諺語。

由西直門到海淀距離不遠,是從市內去頤和園的必經之路。人們常用這話說小孩子大小便不知預先告訴爹媽,以此詼諧之語道出。

7、小鋪兒的蒜——零揪

小鋪是指過去專賣生活用品的油鹽店,那時人們都數著米粒過日子,絕大多數人收入過低。

油鹽店常把成辮的蒜零星出賣,買主花一點錢買一兩頭蒜是常事。這句話用來指一個人說話、辦事不痛快,零打碎敲。

8.、門頭溝的財主——搖頭(窯頭)

早年間門頭溝地區凈產好煤,無論什麼年代開煤窯的煤老闆都是大土財主。民國時期,門頭溝就有30多座煤窯了,這是個盛產財主的地方。

「我問我那哥們兒,咱這活到底怎麼著?人家倒好,跟我這兒裝門頭溝的財主——搖頭兒!

9、打磨廠的大夫——懂得帽(董德懋)!

北京正陽門外迤東有一條街,名叫「打磨廠。當年在這條街路南有一位中醫師掛牌應診,此人姓董名德懋,醫術一般,故有此語流傳。

「懂得帽兒?,就是諷刺什麼都不懂。

10、東嶽廟的匾——善惡有報

這句話,在地道的老北京人心目中,可謂刻骨銘心,沒齒不忘。

東嶽廟坐落於朝陽門外神路街。廟裡供的是東嶽大帝,傳說這位大帝受人尊敬就是因為他管的事兒特別多。

東嶽大帝之下有七十二司,分管所有跟咱老百姓有關係的事兒。不管您幹了好事壞事,它都知道,所以叫善惡有報。

11、太和殿的匾——無依無靠

這是康熙皇帝繼位後,逐漸流傳於京城的一條歇後語。

康熙為避免皇子爭奪帝位而誘致蕭牆之禍,將詔書存放於太和殿匾額後面,直待臨死或退位時當眾取下宣詔。

文武大臣於宣詔前,不知該依傍哪位皇子,因而首鼠兩端,莫衷一是,慮及將來仕途深感無依無靠。

12、宛平城的知縣——一年一換

這句歇後語,迄今仍被上年紀的老北京人津津樂道。

宛平城位於北京西南,乃咽喉要道,拱衛京師之重鎮。

宛平縣管界內的先農壇,特為皇帝辟有一畝三分地,供其每年春季來此耕耘。

秋收後,知縣照例須向皇帝徵稅,以示皇帝帶頭遵紀守法。而七品知縣膽敢向皇上徵稅,又有欺君犯上之罪,按律當斬。

姑念其為國家收稅,死罪可免,而官是絕對不能再做了。皇帝交稅後,即為宛平知縣罷免之時,久而久之成了定例。

如今,有些舊事物淘汰了,與之相關的俏皮話也逐漸被人遺忘。

溫故而知新,從中不僅可以看到北京的巨大變化,還能深深體味到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老北京味兒。

來源:網易


推薦閱讀:

說一說北京話里的「你丫」
北京話不是「操行」而是「德行」
答趙瑾昀老師《讀子喬〈「懟」的歷史〉詮論》

TAG:北京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