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氣質,藏在你對她的教養中
你有多懂生活,孩子就有多愛生活。你越是將就,孩子越是不講究!
大方得體,知書達理是對女孩兒最好的教養。
我有個朋友,中等外貌,大專畢業,工作能力一般,卻嫁的很好。別的女生驚訝之餘,都把這歸結為命運垂青。
可我知道,她自是有不一般的地方。初次見面,她給我的感覺是很熱情,很會收拾。後來我把她介紹給我的男性朋友,他們一致的評價是「很乾凈的一個女孩,雖然長得不是很漂亮」。
她是那種周末在家,都會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女子,就算穿給自己看的睡衣,也要講究舒適度和美感。
每次一起逛街買衣服,她挑選出來的都是雜誌街拍的感覺,而我買出來的都是中規中矩的,挑不出毛病也沒什麼特色。
所以,無論上班還是上學時,大家都說我打扮的像個老師。雖然我一直自我安慰式地把這歸結為我身上的書卷氣息。但很明顯,他們是在表達我穿的衣服沒什麼特色。只是他們不知道很多老師其實比我會穿。
她還很會收拾房間,比如我從來都不知道原來再小的衣櫃還可以收拾得那麼井然有序;原來電壺下面放一塊毛巾就可以防止水到處亂流;原來還可以用毛線編織出美麗的防撞桌角。
跟她認識以來我確實學到了如何精緻地生活,如何得體地做女人。
再後來有一次去她家,才知道生活那麼講究的她,來自於一個小縣城,父母在縣城裡做點小生意。房子是租來的,小小的兩間,可他們的生活確實不是租來的。
她的媽媽留著乾淨利落的短髮,很瘦小,卻收拾得乾乾淨淨,衣服不見得有多名貴,卻很大方得體。
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母親的生活品質會給女兒烙下深深的印記。
前幾天送涵涵上學,竟然發現有一個媽媽穿著睡衣在幼兒園樓梯上走著。當時著實挺為這位媽媽的不講究吃驚。
其實,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愛美了。記得涵涵8個多月的時候,給她穿了一件新衣服,她見個人就指著衣服說:「漂,漂」,人家一誇她的衣服,就開心地笑。
現在長大了,更是愛照鏡子,愛臭美。我的口紅和眉筆經常遭她禍害,我把眉筆藏起來的時候,她就拿畫筆畫眉毛。
有一次我買了皮粉色的高跟鞋,她放學回來看到後,驚喜地喊道:「呀,媽媽,你這雙鞋子太漂亮了吧,粉色的,還是高跟的,好漂亮啊,我可以穿嗎?」
我還沒來得及表示反對,她就穿上「噠噠噠」地走了兩圈。很奇怪為啥她能走穩?
為了給她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我也開始讓生活變得更精緻,學習搭配,學習在現有的能力範圍內,過更有品質的生活。
因為我明白,我現在給孩子的生活里,藏著她以後的氣質。審美觀是需要從小培養的,這樣才會深入骨髓,信手拈來,自然得體。
從小養成的習慣很多都會根深蒂固,穿衣習慣也是!
心理學研究表明:容貌、服飾、體態、舉止等外在因素,在人際吸引中有著很大的作用。外貌是影響喜歡的因素之一。好的外貌容易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並因此而產生光環效應。
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記得上次帶涵涵出去玩兒,她總是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借給那些衣著整潔靚麗的小孩,而一些邋遢的小孩過來借玩具時,她很少答應借給人家。小孩子的反應是最真實的,她不自發地印證了那個心理學研究。
之前網上流傳一個關於小女孩換上不同服裝,周圍人給予不同回應的視頻。視頻說明,人們總是傾向於喜歡和搭訕那些衣著得體、乾淨整潔的小孩子。仔細想像我們自己不也是這樣的嗎?
當然對小孩子愛美和欣賞美的行為,我們也是要加以引導的。
比如涵涵有一次問我:「媽媽,小二班的某某某是不是很難看啊?」
我趕緊說:「涵涵,你不可以去評價別人的外貌,容貌是天生的,我們可以愛乾淨,愛整潔,愛穿漂亮衣服,讓自己看起來更漂亮,但卻不能去評價甚至嘲笑人家別人哦!」
她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再問道:「媽媽,那我是不是也不能說我們班某某某太黑,她是我的朋友,我這樣說她會傷心是吧?」
我很欣慰孺子可教,我們與人相處最需要的是真誠,但有時也需要善意的謊言去撫慰那些根本無法改變的東西。
當然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讓我們的生活更講究,不僅僅是指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富足。
不僅我們的生活里會藏著孩子以後的氣質,你現在給她讀的書里,也同樣藏著她以後的氣質。
有句話說:「你是什麼,你的世界就是什麼。做一隻蜜蜂,你的生活就充滿花香,你的孩子也會采蜜;做一隻老鼠,你的生活伴著苟且,你的後代只能學會偷生。」
我覺得說的很對!
我們的生活品質,影響著孩子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氣場,而相似的氣場總是吸引相似的人。
外貌、言談、舉止是孩子走向世界的第一張名片,它影響著孩子人際吸引的程度,它甚至決定著別人對孩子的尊重和認可度。
所以,我真不能不讓我的孩子挑吃穿,我們真不能再過將就的生活,給孩子一個不講究的人生!
推薦閱讀:
※上中國農業大學理院劉霞的課學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遼寧女教師課堂被學生捅死,行兇者跳樓自殺未果,到底是誰的錯?
※最好沒有「嚴肅遊戲」
※如何看待只要孩子不要婚姻的未婚生子實驗?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