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本能力量和解——《冰雪奇緣》影評
04-23
《冰雪奇緣》這部電影以其奇幻美妙的場景和優美動聽的歌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們更是為之痴迷,幾乎每個女孩都想成為艾爾莎,都希望能擁有冰雪魔法。 這也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只是,影片結尾處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真愛不再體現在王子對公主的親吻上,而發生在姊妹之間。在眾多以愛為主題的文學作品中,《冰雪奇緣》是對愛闡述得最深刻的影片之一,至少在動畫片中是首屈一指的。影片展現了父母之愛、朋友之愛、戀人之愛,更有對自己的愛。愛自己才是這部影片最耐人尋味地方。 影片開頭的歌曲意味深長,歌曲唱出了冰雪的特點:晶瑩、剔透、危險、冰凍;同患難,生死與共。這首歌曲暗示著影片的主題。在這裡,冰雪是本能力量的象徵,本能力量同樣是有著美麗與危險的兩面特徵,這股與生俱來的力量與個體也是生死與共的。
小時候的艾爾莎對自己的魔法不但不懼怕,還樂享其中。她能隨意地調動這種能量,變幻出各種奇特美妙的冰雪世界。安娜也不懼怕,她非常喜歡艾爾莎的魔法。這是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奇妙、夢幻,充滿著無限可能。冰雪世界,是她們的樂園。
可是她們的父母懼怕這個魔法,安娜受傷,給了他們十足的理由來壓制這種本能力量。他們採取了暗示(魔法是危險的、「你失控了」)、隔離(避免艾爾莎與人接觸)、壓制(「不要有感覺」)、否認(給艾爾莎戴上手套)等方式來保護女兒免受傷害。殊不知,這才是最大的傷害,艾爾莎因此喪失了學習了解自己和與本能力量相處的機會。從此,艾爾莎就活在害怕失控的恐懼里。 其實,真正危險的不是魔法,而是對魔法的恐懼。正如地精對艾爾莎的告誡:恐懼是你的敵人。 終有一天,艾爾莎需要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她成為了女王,可她的內心仍活在兒時那間門窗緊閉的屋子裡。當公眾們知道了她的魔法時,她只能逃跑。逃到了北山之上的艾爾莎不再懼怕,不再壓抑,不再被父親的告誡所約束。在這裡,她不需要面對任何人,不必符合任何人的期待,她可以放下固有的角色(公主或者女王),並敢於突破以往的限定。她用心感受來自內心的力量,感受與生俱來的魔法。這時的艾爾莎,才是真正的做自己,她可以隨心所欲,讓冰雪變幻出各種美妙的形態,建立屬於自己的自由王國。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體驗到從未有的自由與快樂。歌曲《let it go》唱出了艾爾莎的心聲,也唱出了每個人的心聲。我想,這或許才是這首歌曲如此之受歡迎的原因吧。
從另一個方面看,北山上的冰雪宮殿是另一間 「門窗緊閉的屋子」,她重複了兒時的經歷。小時候,是她的父親把她關了起來,現在則是她把自己關了起來。山上的宮殿固然華麗,卻冰冷;山下的王國也被皚皚白雪覆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象徵——被冰封的何止是王國,還有艾爾莎的心。熱情似火的安娜決心去溫暖這顆冰凍的心。她想盡一切辦法,要帶艾爾莎回去,爭執中,艾爾莎誤傷安娜,魔法冰凍了安娜的心。地精說,只有真愛的行動才能救安娜。 安娜並沒有從漢克那裡得到真愛的吻,而陰險的漢克想要殺了艾爾莎,謀權篡位。在緊急關頭,安娜捨命救了艾爾莎,艾爾莎為此傷心、痛哭。愛是溫暖,是接納,是抱持,艾爾莎感受到了這份愛的力量,於是兩顆冰凍的心都復活了,愛在她們之間重新自然地流淌。 艾爾莎終於能夠不再懼怕自己的魔法了,當她能自如地掌控魔法時,她才綻放出屬於她的光彩。擁有一個有魔法的女王,實在是太令人興奮的了!人們折服於她的魔法,為她的魔法歡呼雀躍!至此,艾爾莎才完成了她自己。 我們都曾經或者仍然希望像艾爾莎一樣擁有某種獨特的魔力,我們也總期待有一個安娜來溫暖自己。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種「魔力」,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力量構成了我們獨有的特質。我們對它既期待,又懼怕。因為我們既想是獨一無二的,又擔心不被接納。於是,我們渴望有個人能愛自己的一切。我們一生尋覓,殊不知,那個能給予我們無條件愛的人,是自己,也最終只能是自己。 安娜與艾爾莎是人心中同時存在的兩種本能,它們都源於對生的嚮往、憧憬,兩股力量都很強 大。當我們在內心裡,將艾爾莎與安娜的形象整合到一起時,我們才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推薦閱讀:
※怎麼培養自己的女兒?
※平權,為了明天——民權運動與黑人家庭教育的改善
※懲罰不是目的
※經典國學常識100題(含答案),一定讓孩子掌握!(續)
※大家如何看待長輩說的「我吃鹽比你吃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