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電影《蛇谷奇兵》中坦克過石板坡的歷史原型

1989年時上映了一部反映對越自衛還擊戰的彩色戰鬥故事片《蛇谷奇兵》,一時廣受好評。片中有一段我軍坦克穿插途中險過石板坡的情節,場面驚心動魄:在傾斜陡峭的峽谷山路上,兼程向班崗穿插的坦克營必須通過這段險陡的石板路。李貽清飾演的坦克尖刀連連長華東親自引導第一輛坦克通過,李志雄飾演的「小胖」駕駛員賽德勝小心翼翼地操縱坦克上坡爬行。由於石板坡過於陡峭,坦克制動不住,向下滑行,並連翻了兩個跟頭,直往旁邊山谷中栽去。就在戰士們驚呼之際,坦克堪堪停在了懸崖邊。已經滿腦子金星亂飛的賽德勝被大家從坦克中扶出來,不禁破口大罵,「這路是人走的嗎」!甚至和連長華東大吵,還動起了手……

這段情節是有真實歷史原型的。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發起時,廣州軍區陸軍第41軍122師奉命向越南高平省重鎮朔江進攻。為出奇制勝,該師指揮軍坦克團3營2個連(62式輕型坦克)從108號界碑出境,向朔江側後的要點坂洋實施快速穿插。這段邊界全是綿延的山嶺,沒有公路,最近的越南境內公路還在前方2公里處。戰前,122師工兵依託地形緊急爆破搶修出來一條劈山軍路通向越南境內。但是途中有一段500多米長的陡峭下坡,令人實在是捏了一把汗。這段路平均下坡角為40-50度,更嚴重的是陡坡上橫亘著三條巨大的石棱坎,每個棱坎的外緣向下形成15米~20米左右高的峭壁,相當於是三層高大的台階。雖然已經過工兵爆破,將三個石棱坎都炸開了大口子,但棱坎線仍然很明顯,原來的每段峭壁都變成了角度傾斜的石板坡,上面還覆蓋有不少碎石,一眼望不到底。中間一段近20米長的大青石板坡最為陡峻,角度達到56度,坡中間還有一塊高約3米的大石頭未炸開,必須做45度轉向行駛。一般坦克車輛的最大爬坡角是36度,最大下坡角不超過50度,否則便有車毀人亡的危險。而這段下坡路不但坡度險陡,而且坦克還須沿石棱坎三次轉向行駛,稍一不慎就會翻到旁邊的深谷中車毀人亡,實在是驚險異常。然而時間緊迫,別處又無路可走,122師師長於新義當時就下了死命令:「責任我負,坦克營要不惜一切代價,寧克損壞部分坦克,也要克服險陡,迂迴朔江。」「就算有三分之一的坦克翻跟頭,三分之二的坦克都要給我下!」

危難時刻,駕駛技術優秀的坦克3營副營長李治善挺身而出,向師團首長請示第一個去闖石板坡。在得到上級批准後,李治善毅然跳上第一輛坦克,將長長的炮管轉向車後,並張開了駕駛窗,開始勇闖難關。在李治善當年擔任駕駛員時的同車炮長、坦克團副參謀長呂禮友指揮下,李治善駕車緩緩制動滑下第一個約46度的碎石坡,中間小心翼翼地沿著石棱坎線兩次轉向,成功到了坡底,接著滑向第二個最陡達56度的的青石板坡。在戰友們緊張的注視中,李治善採取聯合制動,坦克僅憑重力緩慢向下滑行。接近石棱坎線時,李治善踩死制動,抱緊操縱桿慢慢準備轉向。就在車頭探出棱坎尖一半懸空之際,由於坡度過陡失去重心,車頭突然向下一栽,在兩邊人們的驚呼聲中,坦克擦著火星滑下了高高的青石板,只聽咣當一聲巨響,又被路中間的那塊大石頭擋住了。大家鬆了一口氣,趕快圍上來安慰李治善,爾後七手八腳地搬掉了撞下來的碎石塊。李治善也抹了一把頭上的汗,繼續啟動坦克轉頭拐彎,緩緩爬下了第三個約42度左右的石板陡坡……終於,李治善憑藉高超的技術征服了這段看似過不去的石板坡!隨後在他的指揮下,其他坦克將炮管向後固定好,一律開大燈,聯合制動,憑重力滑行,在險要地段和轉彎處墊石頭,增加坦克滑行的阻力,並用燈光信號指揮,依次通過。最後除有兩輛坦克被大石頭頂住下不來外,其他坦克全部通過了石板坡,從而創造了中國裝甲兵戰史上的英雄業績。

李治善在戰後榮立一等功。後來當坦克團回撤時,有位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記者找到李治善,想請他駕駛坦克再過一次石板坡,從而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然而李治善表示戰時是憑著一腔激情熱血才冒險駕車開路的,也是給軍令逼出來的。現在就為了拍幾個鏡頭再重過一次,一旦車毀人亡實在划不來,他已經沒有這個自信了。因此,很遺憾地沒有把這一重要的歷史紀錄保存下來。

推薦閱讀:

老電影《長排山之戰》背後的故事
黎筍去莫斯科「治病」招來越軍遭到痛打
明代三眼銃騎兵突陣示意圖——(突長槍陣)
漢代警戒哨——小型烽燧

TAG:中國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