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生大學:我的原則:只問收穫,不問耕耘

六年前,考完最後一科,走出高考考場。

考試發揮也還算正常,想著這一年終於熬過來了,所以沒有多餘的興奮,反倒相對平靜。

走出校門看見父母,過去寒暄了幾句,突然聽到有人在大喊。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位外校的同學,正在父母的陪同下一邊往家走,一邊竭力地朝站在門口的人群喊著:我努力過了!我拼過了!我不後悔!

看著他被碰歪的眼鏡,脖子上凸起的青筋,還有他媽媽有點窘迫的神情,我有點心疼。因為這幾句話傳到我耳朵里就是:我這一年的努力又白費了!

當初我還在懷疑自己的這種理解是不是有點偏頗,畢竟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過程比結果重要」、「不以成敗論英雄」 等等。

但是這些年的經歷一再證明我當初的理解是對的。高考的作用從來不是傳遞知識,而是進行選拔,所以結果比過程重要得多得多。

高中學到的知識 90% 以後都不會用到,在這種情況下最後如果沒有通過選拔,考上理想的大學,那一年的複習就是白費了。不論你這一年是如何辛勤耕耘的,沒有結果就是徒勞。

想想這些年最大的改變應該就是學會 「只問收穫,不問耕耘」。

◆讀書就該功利點 ◆

「功利」 似乎並不是一個褒義詞,尤其是當它與神聖的 「學習」 聯繫起來的時候,更顯得它粗俗不堪。住在象牙塔,能讀聖賢書怎麼可以功利呢?

其實這裡的 「功利」 並不單純指帶追逐金錢物質,而是要追求結果,不要光顧著享受過程。

大學期間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 「功利」 地去讀書。看完一本算一本,從來沒想過這些書讀完了,學到的知識要怎麼應用到生活中去,怎樣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好。

所有的安慰僅來自於書單上被劃掉的書目,以及不痛不癢的讀後感。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自己,讀完後的結果應該是有所改變,最根本的體現就是行為上的變化,如果讀完後發現和沒讀之前一樣,那這用來讀書的時間就被浪費了。

雖然不是每一本書都會帶來重大的改變,但是如果一再用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的想法去安慰自己,最終就只能變成那個只耕耘沒收穫的人。

很多人學不好英語的原因除了學習方法有待改善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總是抱著 「重過程,輕結果」 的心態。

學英語中的過程是什麼?

學音標,背單詞,摳語法,練聽力等等。

學英語的結果是什麼?

說英語,看美劇,查文獻,聽廣播等等。

有多少人學英語永遠只停留在過程階段,而從來不去看看自己的結果如何,只喜歡擺出一副學英語的姿態,這樣給自己的感覺比較好。

不是說過程不重要,但是一旦陷入這個過程漩渦中的人很容易上癮,並且難以自拔。要知道努力的樣子可是非常迷人的,以至於讓你忘記了自己為什麼努力。

◆這個世界只看結果 ◆

如果說學校還有一些考試,可以起到適當的安慰作用的話,那麼畢業以後,走入社會,參加工作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有多麼 「勢利眼」。

它不看你的努力,你的汗水,你的耕耘,它只看一個東西:你給它的結果。

畢業找工作的時候,還為大學生就業難這個話題困擾過,生怕自己不夠優秀,沒人要。工作兩年後才發現很多就業難都是大學生自找的,因為他們的求職態度可以簡單概括為:因為我是大學生,所以你得給我 XXX。

這裡的 XXX 會隨著應聘者學歷的提升,發生指數增長。因為我花了兩年時間讀研,所以你得給我更好的待遇;我好不容易博士畢業了,你還不給個管理者的位置。

如果被拒絕,就會感嘆世風日下,不尊重知識,大學生就業難等等。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它關心的是你能給它創造的價值,而不是你之前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時間。沒有結果,投入的再多於它都是無用之物。

很多人誤以為學歷就是結果,拿到了學歷就是拿到了保證。但是這個世界定義的結果是你創造的價值,運用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效率,而不是證書上那在你看來亮閃閃的頭銜。

其實戒除這種心態的方法也很簡單,當自己感嘆 「你知道我有多努力么?」 的時候,只要學著站在對方的角度問一個問題:這關我什麼事?

頓時就會發現自己從來沒給對方創造有價值的結果,所以得不到想要的回報實屬正常。

◆努力拿出完整作品 ◆

我接觸過的周圍成事兒的人都有一個特點:不管多簡陋,都要拿出完整作品。

這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們就是那群 「只問收穫,不問耕耘」 的人。只要開始做一件事,就一定要看到結果,哪怕這個結果不完美,甚至招致別人的嘲笑,他們也會努力完成。

真正做事的人都會知道,想要拿出完整作品有多困難。不說其他,就連完整地寫出一篇文章對於普通人來說都非常困難。

之前沒有寫文章的時候會覺得不就是碼字么,把想說的話寫下來不就好了么。但實際上所有這麼想過的人,只要自己真的動手開始寫,就會發現舉步維艱。

腦子裡的話,寫出來怎麼就不通順了呢?我下一句要怎麼寫才好?結尾怎麼總是憋不出來!到最後就會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到底想些什麼?

這幾乎是剛開始寫文章的時候所必經的過程,我也是因為經歷了無數次這種煎熬,才慢慢養成了寫作的習慣。

這個過程給我最大的感觸是:那些有作品的人很了不起,他們比那些 「有耕耘,沒收穫」 的人牛太多太多了。

至於那些連耕耘都沒有的人,他們估計就只會站在一旁嘲笑別人。

經歷過這些事情之後,很容易就改掉了之前嘲笑別人的毛病。只要是拿出作品的人都很了不起,不論在別人看來這個作品多不堪,能夠收穫結果的人都值得尊敬。

同時人們只會看你的作品,不會關心這個作品是你苦心經營的,還是信手拈來的。所以如果作品不好,就虛心接受批評意見,不要覺得自己努力了有什麼了不起,這不關別人事。

最後就是不再用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來自欺欺人了。仔細回想就會發現,說出這些話的人通常都有所收穫,人家這麼說那只是自謙。如果真要是不問收穫地耕耘下去,恐怕就會被自己努力的樣子感動到不能自拔,最後感嘆自己的努力為什麼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生大學 xinshengdaxue)

推薦閱讀:

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TAG:原則 | 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