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半導體矽片該怎麼清洗呢?

一. 矽片的化學清洗工藝原理

  矽片經過不同工序加工後,其表面已受到嚴重沾污,一般講矽片表面沾污大致可分在三類:

  A. 有機雜質沾污: 可通過有機試劑的溶解作用,結合超聲波清洗技術來

去除。

  B. 顆粒沾污:運用物理的方法可采機械擦洗或超聲波清洗技術來去除粒徑 ≥ 0.4 μm顆粒,利用兆聲波可去除 ≥ 0.2 μm顆粒。

  C. 金屬離子沾污:必須採用化學的方法才能清洗其沾污,矽片表面金屬雜質沾污有兩大類:

   a. 一類是沾污離子或原子通過吸附分散附著在矽片表面。

   b. 另一類是帶正電的金屬離子得到電子後面附著(尤如「電鍍」)到矽片表面。

硅拋光片的化學清洗目的就在於要去除這種沾污,一般可按下述辦法進行清洗去除沾污。

   a. 使用強氧化劑使「電鍍」附著到硅表面的金屬離子、氧化成金屬,溶解在清洗液中或吸附在矽片表面。

   b. 用無害的小直徑強正離子(如H+)來替代吸附在矽片表面的金屬離子,使之溶解於清洗液中。

   c. 用大量去離水進行超聲波清洗,以排除溶液中的金屬離子。

  自1970年美國RCA實驗室提出的浸泡式RCA化學清洗工藝得到了廣泛應用,1978年RCA實驗室又推出兆聲清洗工藝,近幾年來以RCA清洗理論為基礎的各種清洗技術不斷被開發出來,例如:

⑴ 美國FSI公司推出離心噴淋式化學清洗技術。

⑵ 美國原CFM公司推出的Full-Flow systems封閉式溢流型清洗技術。

⑶ 美國VERTEQ公司推出的介於浸泡與封閉式之間的化學清洗技術(例Goldfinger Mach2清洗系統)。

⑷ 美國SSEC公司的雙面檫洗技術(例M3304 DSS清洗系統)。

⑸ 日本提出無藥液的電介離子水清洗技術(用電介超純離子水清洗)使拋光片表面潔凈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

⑹ 以HF / O3為基礎的矽片化學清洗技術。

  目前常用H2O2作強氧化劑,選用HCL作為H+的來源用於清除金屬離子。

  SC-1是H2O2和NH4OH的鹼性溶液,通過H2O2的強氧化和NH4OH的溶解作用,使有機物沾污變成水溶性化合物,隨去離子水的沖洗而被排除。

  由於溶液具有強氧化性和絡合性,能氧化Cr、Cu、Zn、Ag、Ni、Co、Ca、Fe、Mg等使其變成高價離子,然後進一步與鹼作用,生成可溶性絡合物而隨去離子水的沖洗而被去除。

  為此用SC-1液清洗拋光片既能去除有機沾污,亦能去除某些金屬沾污。

  SC-2是H2O2和HCL的酸性溶液,它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和絡合性,能與氧以前的金屬作用生成鹽隨去離子水沖洗而被去除。被氧化的金屬離子與CL-作用生成的可溶性絡合物亦隨去離子水沖洗而被去除。

  在使用SC-1液時結合使用兆聲波來清洗可獲得更好的效果。

二. RCA清洗技術

  傳統的RCA清洗技術:所用清洗裝置大多是多槽浸泡式清洗系統

  清洗工序: SC-1 → DHF → SC-2

1. SC-1清洗去除顆粒:

⑴ 目的:主要是去除顆粒沾污(粒子)也能去除部分金屬雜質。

⑵ 去除顆粒的原理:

  矽片表面由於H2O2氧化作用生成氧化膜(約6nm呈親水性),該氧化膜又被NH4OH腐蝕,腐蝕後立即又發生氧化,氧化和腐蝕反覆進行,因此附著在矽片表面的顆粒也隨腐蝕層而落入清洗液內。

① 自然氧化膜約0.6nm厚,其與NH4OH、H2O2濃度及清洗液溫

度無關。

② SiO2的腐蝕速度,隨NH4OH的濃度升高而加快,其與H2O2的濃度無關。

③ Si的腐蝕速度,隨NH4OH的濃度升高而快,當到達某一濃度後為一定值,H2O2濃度越高這一值越小。

④ NH4OH促進腐蝕,H2O2阻礙腐蝕。

⑤ 若H2O2的濃度一定,NH4OH濃度越低,顆粒去除率也越低,如果同時降低H2O2濃度,可抑制顆粒的去除率的下降。

⑥ 隨著清洗洗液溫度升高,顆粒去除率也提高,在一定溫度下可達最大值。

⑦ 顆粒去除率與矽片表面腐蝕量有關,為確保顆粒的去除要有一 定量以上的腐蝕。

⑧ 超聲波清洗時,由於空洞現象,只能去除 ≥ 0.4 μm 顆粒。兆聲清洗時,由於0.8Mhz的加速度作用,能去除 ≥ 0.2 μm 顆粒,即使液溫下降到40℃也能得到與80℃超聲清洗去除顆粒的效果,而且又可避免超聲洗晶片產生損傷。

⑨ 在清洗液中,硅表面為負電位,有些顆粒也為負電位,由於兩者的電的排斥力作用,可防止粒子向晶片表面吸附,但也有部分粒子表面是正電位,由於兩者電的吸引力作用,粒子易向晶片表面吸附。

  ⑶. 去除金屬雜質的原理:

① 由於硅表面的氧化和腐蝕作用,矽片表面的金屬雜質,將隨腐蝕層而進入清洗液中,並隨去離子水的沖洗而被排除。

② 由於清洗液中存在氧化膜或清洗時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物的自由能的絕對值大的金屬容易附著在氧化膜上如:Al、Fe、Zn等便易附著在自然氧化膜上。而Ni、Cu則不易附著。

③ Fe、Zn、Ni、Cu的氫氧化物在高PH值清洗液中是不可溶的,有時會附著在自然氧化膜上。

④ 實驗結果:

a. 據報道如表面Fe濃度分別是1011、1012、1013 原子/cm2三種矽片放在SC-1液中清洗後,三種矽片Fe濃度均變成1010 原子/cm2。若放進被Fe污染的SC-1清洗液中清洗後,結果濃度均變成1013/cm2。

b. 用Fe濃度為1ppb的SC-1液,不斷變化溫度,清洗後矽片表面的Fe濃度隨清洗時間延長而升高。

  對應於某溫度洗1000秒後,Fe濃度可上升到恆定值達1012~4×1012 原子/cm2。將表面Fe濃度為1012 原子/cm2矽片,放在濃度為1ppb的SC-1液中清洗,表面Fe濃度隨清洗時間延長而下降,對應於某一溫度的SC-1液洗1000秒後,可下降到恆定值達4×1010~6×1010 原子/cm2。這一濃度值隨清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

  從上述實驗數據表明:硅表面的金屬濃度是與SC-1清洗液中的金屬濃度相對應。晶片表面的金屬的脫附與吸附是同時進行的。

  即在清洗時,矽片表面的金屬吸附與脫附速度差隨時間的變化到達到一恆定值。

  以上實驗結果表明:清洗後硅表面的金屬濃度取決於清洗液中的金屬濃度。其吸附速度與清洗液中的金屬絡合離子的形態無關。

c. 用Ni濃度為100ppb的SC-1清洗液,不斷變化液溫,矽片表面的Ni濃度在短時間內到達一恆定值、即達1012~3×1012原子/cm2。這一數值與上述Fe濃度1ppb的SC-1液清洗後表面Fe濃度相同。

  這表明Ni脫附速度大,在短時間內脫附和吸附就達到平衡。

⑤ 清洗時,硅表面的金屬的脫附速度與吸附速度因各金屬元素的不同而不同。特別是對Al、Fe、Zn。若清洗液中這些元素濃度不是非常低的話,清洗後的矽片表面的金屬濃度便不能下降。對此,在選用化學試劑時,按要求特別要選用金屬濃度低的超純化學試劑。

例如使用美國Ashland試劑,其CR-MB級的金屬離子濃度一般是:H2O2 <10ppb 、HCL <10ppb、NH4OH <10ppb、H2SO4<10ppb

⑥ 清洗液溫度越高,晶片表面的金屬濃度就越高。若使用兆聲波清洗可使溫度下降,有利去除金屬沾污。

⑦ 去除有機物。

由於H2O2的氧化作用,晶片表面的有機物被分解成CO2、H2O而被去除。

⑧ 微粗糙度。

晶片表面Ra與清洗液的NH4OH組成比有關,組成比例越大,其Ra變大。Ra為0.2nm的晶片,在NH4OH: H2O2: H2O =1:1:5的SC-1液清洗後,Ra可增大至0.5nm。為控制晶片表面Ra,有必要降低NH4OH的組成比,例用0.5:1:5

⑨ COP(晶體的原生粒子缺陷)。

對CZ矽片經反覆清洗後,經測定每次清洗後矽片表面的顆粒 ≥2 μm 的顆粒會增加,但對外延晶片,即使反覆清洗也不會使 ≥0.2 μm 顆粒增加。據近幾年實驗表明,以前認為增加的粒子其實是由腐蝕作用而形成的小坑。在進行顆粒測量時誤將小坑也作粒子計入。

小坑的形成是由單晶缺陷引起,因此稱這類粒子為COP(晶體的原生粒子缺陷)。

據介紹直徑200 mm 矽片按SEMI要求:

256兆 ≥ 0.13 μm,<10個/ 片,相當COP約40個。

2.DHF清洗。

a. 在DHF洗時,可將由於用SC-1洗時表面生成的自然氧化膜腐蝕掉,而Si幾乎不被腐蝕。

b. 矽片最外層的Si幾乎是以 H 鍵為終端結構,表面呈疏水性。

c. 在酸性溶液中,硅表面呈負電位,顆粒表面為正電位,由於兩者之間的吸引力,粒子容易附著在晶片表面。

d. 去除金屬雜質的原理:

① 用HF清洗去除表面的自然氧化膜,因此附著在自然氧化膜上的金屬再一次溶解到清洗液中,同時DHF清洗可抑制自然氧化膜的形成。故可容易去除表面的Al、Fe、Zn、Ni等金屬。但隨自然氧化膜溶解到清洗液中一部分Cu等貴金屬(氧化還原電位比氫高),會附著在硅表面,DHF清洗也能去除附在自然氧化膜上的金屬氫氧化物。

② 實驗結果:

據報道Al3+、Zn2+、Fe2+、Ni2+ 的氧化還原電位E0 分別是 - 1.663V、-0.763V、-0.440V、0.250V比H+ 的氧化還原電位(E0=0.000V)低,呈穩定的離子狀態,幾乎不會附著在硅表面。

③ 如硅表面外層的Si以 H 鍵結構,硅表面在化學上是穩定的,即使清洗液中存在Cu等貴金屬離子,也很難發生Si的電子交換,因經Cu等貴金屬也不會附著在裸硅表面。但是如液中存在Cl— 、Br—等陰離子,它們會附著於Si表面的終端氫鍵不完全地方,附著的Cl— 、Br—陰離子會幫助Cu離子與Si電子交換,使Cu離子成為金屬Cu而附著在晶片表面。

④ 因液中的Cu2+ 離子的氧化還原電位(E0=0.337V)比Si的氧化還原電位(E0=-0.857V)高得多,因此Cu2+ 離子從硅表面的Si得到電子進行 還原,變成金屬Cu從晶片表面析出,另一方面被金屬Cu附著的Si釋放與Cu的附著相平衡的電子,自身被氧化成SiO2。

⑤ 從晶片表面析出的金屬Cu形成Cu粒子的核。這個Cu粒子核比Si的負電性大,從Si吸引電子而帶負電位,後來Cu離子從帶負電位的Cu粒子核 得到電子析出金屬Cu,Cu粒子狀這樣生長起來。Cu下面的Si一面供給與Cu的附著相平衡的電子,一面生成SiO2。

⑥ 在矽片表面形成的SiO2,在DHF清洗後被腐蝕成小坑,其腐蝕小坑數量與去除Cu粒子前的Cu粒子量相當,腐蝕小坑直徑為0.01 ~ 0.1 μm,與Cu粒子大小也相當,由此可知這是由結晶引起的粒子,常稱為金屬致粒子(MIP)。

  3. SC-2清洗

1). 清洗液中的金屬附著現象在鹼性清洗液中易發生,在酸性溶液中不易發生,並具有較強的去除晶片表面金屬的能力,但經SC-1洗後雖能去除Cu等金屬,而晶片表面形成的自然氧化膜的附著(特別是Al)問題還未解決。

2). 矽片表面經SC-2液洗後,表面Si大部分以 O 鍵為終端結構,形成一層自然氧化膜,呈親水性。

3). 由於晶片表面的SiO2和Si不能被腐蝕,因此不能達到去除粒子的效果。

a.實驗表明:

  據報道將經過SC-2液,洗後的矽片分別放到添加Cu的DHF清洗或HF+H2O2清洗液中清洗、矽片表面的Cu濃度用DHF液洗為1014 原子/cm2,用HF+H2O2洗後為1010 原子/cm2。即說明用HF+H2O2液清洗去除金屬的能力比較強,為此近幾年大量報導清洗技術中,常使用HF+H2O2來代替DHF清洗。

三.離心噴淋式化學清洗拋光矽片

系統內可按不同工藝編製貯存各種清洗工藝程序,常用工藝是:

FSI「A」工藝: SPM+APM+DHF+HPM

FSI「B」工藝: SPM+DHF+APM+HPM

FSI「C」工藝: DHF+APM+HPM

RCA工藝: APM+HPM

SPM .Only工藝: SPM

Piranha HF工藝: SPM+HF

上述工藝程序中:

SPM=H2SO4+H2O2 4:1 去有機雜質沾污

DHF=HF+D1.H2O (1-2%) 去原生氧化物,金屬沾污

APM=NH4OH+ H2O2+D1.H2O 1:1:5或 0.5:1:5

去有機雜質,金屬離子,顆粒沾污

HPM=HCL+ H2O2+D1.H2O 1:1:6

去金屬離子Al、Fe、Ni、Na等

如再結合使用雙面檫洗技術可進一步降低硅表面的顆粒沾污。

四. 新的清洗技術

A.新清洗液的開發使用

1).APM清洗

a. 為抑制SC-1時表面Ra變大,應降低NH4OH組成比,例:

NH4OH:H2O2:H2O = 0.05:1:1

當Ra = 0.2nm的矽片清洗後其值不變,在APM洗後的D1W漂洗應在低溫下進行。

b. 可使用兆聲波清洗去除超微粒子,同時可降低清洗液溫度,減少金屬附著。

c. 在SC-1液中添加界面活性劑、可使清洗液的表面張力從6.3dyn/cm下降到19 dyn/cm。

選用低表面張力的清洗液,可使顆粒去除率穩定,維持較高的去除效率。使用SC-1液洗,其Ra變大,約是清洗前的2倍。用低表面張力的清洗液,其Ra變化不大(基本不變)。

d. 在SC-1液中加入HF,控制其PH值,可控制清洗液中金屬絡合離子的狀態,抑制金屬的再附著,也可抑制Ra的增大和COP的發生。

e. 在SC-1加入螯合劑,可使洗液中的金屬不斷形成螯合物,有利抑制金屬的表面的附著。

2).去除有機物: O3 + H2O

3).SC-1液的改進: SC-1 + 界面活性劑

SC-1 + HF

SC-1 + 螯合劑

4).DHF的改進:

DHF + 氧化劑(例HF+H2O2)

DHF + 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DHF + 絡合劑

DHF + 螯合劑

5)酸系統溶液:

HNO3 + H2O2、

HNO3 + HF + H2O2、

HF + HCL

6).其它: 電介超純去離子水

B. O3+H2O清洗

1).如矽片表面附著有機物,就不能完全去除表面的自然氧化層和金屬雜質,因此清洗時首先應去除有機物。

2).據報道在用添加2-10 ppm O3 的超凈水清洗,對去除有機物很有效,可在室溫進行清洗,不必進行廢液處理,比SC-1清洗有很多優點。

C. HF + H2O2清洗

1. 據報道用HF 0.5 % + H2O2 10 %,在室溫下清洗,可防止DHF清洗中的Cu等貴金屬的附著。

2. 由於H2O2氧化作用,可在硅表面形成自然氧化膜,同時又因HF的作用將自然氧化層腐蝕掉,附著在氧化膜上的金屬可溶解到清洗液中,並隨去離子水的沖洗而被排除。。

在APM清洗時附著在晶片表面的金屬氫氧化物也可被去除。晶片表面的自然氧化膜不會再生長。

3. Al、Fe、Ni等金屬同DHF清洗一樣,不會附著在晶片表面。

4. 對n+、P+ 型硅表面的腐蝕速度比n、p 型硅表面大得多,可導致表面粗糙,因而不適合使用於n+、P+ 型的矽片清洗。

5. 添加強氧化劑H2O2(E0=1.776V),比Cu2+ 離子優先從Si中奪取電子,因此硅表面由於H2O2 被氧化,Cu以Cu2+ 離子狀態存在於清洗液中。即使硅表面附著金屬Cu,也會從氧化劑H2O2 奪取電子呈離子化。硅表面被氧化,形成一層自然氧化膜。因此Cu2+ 離子和Si電子交換很難發生,並越來越不易附著。

D. DHF + 界面活性劑的清洗

據報道在HF 0.5%的DHF液中加入界面活性劑,其清洗效果與HF + H2O2清洗有相同效果。

E. DHF+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清洗

據報道在DHF液,硅表面為負電位,粒子表面為正電位,當加入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可使得硅表面和粒子表面的電位為同符號,即粒子表面電位由正變為負,與矽片表面正電位同符號,使矽片表面和粒子表面之間產生電的排斥力,因此可防止粒子的再附著。

F. 以HF / O3 為基礎的矽片化學清洗技術

此清洗工藝是以德國ASTEC公司的AD-(ASTEC-Drying) 專利而聞名於世。其HF/O3 清洗、乾燥均在一個工藝槽內完成,。而傳統工藝則須經多道工藝以達到去除金屬污染、沖洗和乾燥的目的。在HF / O3清洗、乾燥工藝後形成的矽片H表面 (H-terminal) 在其以後的工藝流程中可按要求在臭氧氣相中被重新氧化.

五. 總結

1. 用RCA法清洗對去除粒子有效,但對去除金屬雜質Al、Fe效果很小。

2. DHF清洗不能充分去除Cu,HPM清洗容易殘留Al。

3. 有機物,粒子、金屬雜質在一道工序中被全部去除的清洗方法,目前還不能實現。

4. 為了去除粒子,應使用改進的SC-1液即APM液,為去除金屬雜質,應使用不附著Cu的改進的DHF液。

5. 為達到更好的效果,應將上述新清洗方法適當組合,使清洗效果最佳

蘇州華林科納半導體設備技術有限公司hlcas.com/product/? 免費諮詢:400-876-8096

蘇州華林科納半導體設備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3月,投資4500萬元。主要從事半導體、太陽能、FPD領域濕製程設備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華林科納合作服務過的客戶有飛利浦、三星、華潤等,同時設備產品也出口西班牙、新加坡、日本、俄羅斯等國家。


推薦閱讀:

摩爾精英推出一站式晶元測試服務
湯天申博士出任摩爾精英獨立董事
狼性與羊性,華為的國際化思維 | 半導體行業觀察
三星電子日掙8億之後,押注這些未來 | 半導體行業觀察
重拳反擊!美大刀砍向中國半導體產業,中國公布對美加征關稅清單:「從未在外力下屈服」!

TAG:半導體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