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人性 ——淺談《罪惡之家》
身為一個業餘的電影愛好者,之前一直對英國電影知之甚少。對於英國電影的印象除了我最愛的《哈利波特》之外只剩下一系列福爾摩斯改編電影。所以觀影之前順手百度了一下。了解到影片英文名為《An Inspector Calls》直譯應為《探長來訪》心想應該是和福爾摩斯改編電影類似的偵探電影吧。但是結果卻出乎了我的意料。
《罪惡之家》這部電影給我的第一印象很像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部電影在情節的推進和答案的揭曉幾乎是靠演員的台詞對話,幾個演員在一個房間里,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話,一開始可能不知所云,但是隨著探長的慢慢詢問,這個故事的全貌也在逐漸的露出原型。這種通過對話推動劇情的電影向來是我喜歡的類型,當然我認為這種電影更適合一個人窩在客廳的沙發上慢慢思考品味,而不太適合在電影鑒賞課上去欣賞。(僅僅是個人意見哦)結尾劇情的反轉也不禁令人拍案叫絕。影片改編自約翰·博因頓·普里斯特利的同名話劇,主要講述一位探長為了調查一個年輕女工的自殺案件,登門拜訪即將被封為爵士的亞瑟·伯靈的家庭,最後證明伯靈一家的每一個人都要對這個女工的死負責的故事。
身為英國話劇改編的作品,這部電影在戲劇化的程度上可能略高,對於人物衝突上的處理和正常商業電影略有不同。但是說實話我看的很爽。90多分鐘的電影包括了關於人性,罪惡,階級等諸多問題。發人深思。
故事發生的背景是1912年的英國,恰巧和英劇《唐頓莊園》所處時代一致。這一時期英國挾工業革命餘威其經濟仍以一定增長速度向前發展,英國仍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世界最大債權國、貿易國。但19世紀英國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制約因素在這一時期也變得更加明顯,英國的經濟霸權地位開始削弱。而且同年3月1日爆發的英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全面的一次罷工則最終催生了最低工資法令的出台。這正合影片當中女主角伊娃·史密斯的遭遇交相呼應。只不過我們可憐的敢於抗爭的女主角沒有能夠堅持到這一天的到來,畢竟她在幾年之前就因為發動罷工而被亞瑟·伯靈先生解僱了,而這也正是她悲慘命運的開端。而就在伊娃·史密斯準備離開這個令她絕望地世界的時候那些導致她悲慘生活的人又在做些什麼呢?大資本家、准爵士伯靈先生,正在自己豪華莊園里與家人愉快的享受著女兒與另一豪門子弟訂婚聯姻的晚宴。強強聯手,等於一場雙贏的資產重組,兩家的未來以此鎖定。他們期待著美好的明天,用金錢和榮譽鑄就的明天。當每個人慶賀著這一意義重大的時刻並各懷心思時,一位不速之客——古爾德探長因為女主角自殺事件前來詢問,故事由此開始。
其實作為故事開端部分的晚宴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比如對於亞瑟·伯靈之子艾瑞克·柏靈的刻畫:酗酒,酒量不高。為後期暗示艾瑞克·柏靈也是伊娃·史密斯自殺的罪惡推手之一做出了鋪墊。而且艾瑞克·柏靈在晚宴的諸多奇怪過激舉動也在影片後期得到了解釋。接下來便是探長古爾德的時間了。既然提到了探長,就不得不說說他的名字。影片中多處突出探長的名字:古德,古爾亦或是古爾德?無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是看完全篇之後我想我應該可以給出一份合理的答案。探長既不叫古德也不叫古爾亦不叫古爾德。或許我們應該稱呼他為God更加合適。而探長God的身份正好呼應影片開頭脆弱,無奈甚至略帶絕望的畫外音:
「Do you believe in god?」
「Yes.」
「How can you?」
「Icant believe in people. I have to believe in something, or Id fall. Fall downthrough the cracks, never stop falling.」
探長通過審問誘導的方式披露了關於伊娃的整個故事。揭示了她和在座所有人錯綜複雜的關係。同時也赤裸裸的揭露出人性潛藏的醜陋罪惡。
伯靈准爵士兩年多前作為伊娃的僱主,因為不滿她鼓動全廠女工進行的加薪罷工而解僱了她;伯靈先生的女兒希拉一年多前因為在服裝店與母親爭執而心情不好,在試衣時為了挽回自己可憐的臉面藉機投訴了為其服務的女店員導致其被店主開除;希拉的未婚夫傑拉德在酒吧為黛茜(伊娃)解圍,進而將兩人關係發展成為地下情人,而當時傑拉德與希拉已有婚約,於是不久之後傑拉德留下一筆錢借口外出出差終止二人關係;伯靈先生的兒子艾瑞克幾個月前在酒吧結識,由於莎拉(伊娃)臨時反悔不願繼續致使艾瑞克醉意之下對其動粗二人發生了關係,此後兩人維持關係,當莎拉知道在懷孕後艾瑞克給她的錢是從家裡偷來的果斷斷絕了關係;伯靈先生的妻子西比爾作為女性救助委員會的主事人,拒絕為已懷有身孕愛麗絲(伊娃)提供困難救助,因為她認為愛麗絲(伊娃)謊話連篇。
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都對這個可憐的女人犯下了可恥的罪行。但是隨著劇情繼續發展我們發現了更加令人作嘔的事實。基於對探長的懷疑,伯靈先生開始向警局確認是否有古德探長、向醫院確認今夜是否有自殺女子。當他證實了自己的猜測之後他竟然放下了所有之前關於利益的擔憂和可能存在過的那一絲絲負罪感。今夜依舊歌舞昇平,傑拉德開始努力挽回和希拉的關係,「可愛」的伯靈先生繼續做著他那夢想封爵的美夢,西比爾夫人笑語盈盈。在一片可恥的歡樂中只有一兒一女還在深深的悔悟和羞愧中,也用難以置信的眼神和憤恨不平的心情來面對這滿屋的荒唐熱鬧。最終艾瑞克還是做出了去找懷著他孩子的伊娃這一決定。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對艾瑞克這個角色的感受了。
艾瑞克作為伯靈家唯一的兒子,從小就在父親亞瑟伯靈的掌控下長大。所以他懦弱,不敢反抗但卻有叛逆的想法。同時他又善良而且具備年輕人對這個國家的關心。從電影開頭晚宴中他是全家唯一提到戰爭(指1914年也就是兩年後開始的一戰。)的人就能看出這點。但他同時又具有酗酒的劣習。正因為他擁有想要反抗父親的權威的想法而且酗酒這兩點理由決定了他選擇去酒吧消遣,並在這裡遇到了走投無路即將被房東趕出門去的伊娃。他酗酒的惡習導致他在酒精的作用下強迫了伊娃。而他善良的本性導致了其後伊娃懷孕的結果。假設他像傑拉德一樣薄情,可能結局就會不一樣了。可能會發展成他給伊娃一筆錢然後伊娃繼續在酒吧里掙扎求生。可以說艾瑞克不成熟的心智導致了伊娃的死亡。
在這個混賬的世界裡,上位者肆無忌憚的罪惡會導致下層人的死亡,上位者錯誤的善良也會導致下層人的死亡。所以導致伊娃悲慘結局的僅僅是因為人性的罪惡嗎?應該說不是的。至少我們在罪惡之家的一群人里能看到一些善意的存在。還有千千萬萬個不幸的人身處和她一樣深淵,沒有伊娃的美貌,甚至一生連一次善意都沒遇到。大資本家(高階級者)的一句話可以決定一個平凡的市井階級一生;一個政客的決策可以導致整個世界陷入戰爭,多少家庭流離失所。如果人類可以學會督查古爾所說的「對彼此都負有責任」,可能芳汀不會落寞地死去,瑪格麗特不會流浪在巴黎街頭「賣笑」,蒼天不會因為竇娥六月降雪。
導致了伊娃死亡的根本原因還是牢固不變階級的存在。艾瑞克愛上了伊娃,本來是想和她結婚的。可是你看到了是什麼阻止了這個可能性的發生?「我們是不同階級的人。」伊娃如是說道。這是多麼無奈多麼悲哀的說法。「我們是不同階級的人。」彷彿在訴說我們是不同世界人一樣。多麼可悲多麼絕望!
由此重新品評此片,我又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細節。影片伊始,伯靈家舉辦晚宴。伯靈先生對傑拉德說「你就是我鐘意的乘龍快婿!」皆因傑拉德是爵位繼承人,家族企業下一任掌權者。門當戶對利益互補。夫婿討論的是如何「強強聯合,降低成本,提高定價。」而我們可憐又懦弱的小艾瑞克在晚宴中嗤笑了一聲或許是觸景生情。他是在嘲笑夫婿皆歡欣欣向榮的畫面?還是在嘲笑自己不敢反抗父親與伊娃結婚的懦弱?亦或者是在嘲笑自身家族所處的階層,和那可笑的維階層論?可能都有吧。這是一聲包含著不甘嘲諷的嗤笑。接下來艾瑞克提到了「戰爭。」雖然只是匆匆略過,但是卻體現出本片在台詞上面花費的心思。探長最後離開時說了這樣一段話:「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並非孤獨,而是對彼此都負有責任。如果人類學不會這一點,那麼很快,能教給他這些的,就只有烈火和鮮血,還有痛苦。」影片中第一次劇情反轉之後伯靈夫婦和傑拉德的表現把「人類學不會這一點。」體現的淋漓盡致。大家不要忘了探長其實是God,說出之言必定為真。那麼「很快到來的烈火鮮血和痛苦。」應在何處呢?答案就呼應在影片開端的「戰爭。」之上了。兩年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20世紀初的一場人類浩劫,大戰使各國人民遭受空前災難,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共計7340餘萬人 ,直接參戰部隊2900多萬人,死於戰場的約1000多萬人,受傷的約2000萬人,受戰禍波及的人口在13億以上,約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75%,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700億美元。多麼可怕的懲罰!戰爭的起因完全是因為人類對彼此的不信任;人類自身嚴重的自私;人類對於更多資源的渴望。
在此可以參照中國古代史。每一代王朝的衰亡幾乎皆因階級的固化導致下層民眾生不如死且無晉陞希望,逼不得已只有造反,只有戰爭。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有類似原因,只不過是世界範圍層面上的。
更可怕的是今天的中國和當時的英國多麼相像?!今天的中國挾改革開放的餘威。經濟繼續增長可是增長速度已經放緩。國內階級已經有固化的趨勢。怪不得最近知乎上很火的一個問題是《哪一刻你突然意識到了和對方階級不同?》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讓人無言以對。在中國有千千萬萬個「伊娃」他們可能長著不同的臉,有著不同的職業。可是他們都有同一個特點:受到上層階級的壓榨利用。並且大多遭到世界的惡意對待。
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能輕飄飄的說出殺死伊娃的,僅僅是人性嗎?
推薦閱讀:
※階級鬥爭
※學生減負的惡果,會使窮人越來越窮!
※輸在《起跑線》的你,其實已經輸掉了整個人生!
※一個人最糟糕的處境不是貧窮,而是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