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亞投行與名嘴

台灣從截止日申請參加亞投行以成為創始成員,到如今放棄加入亞投行,原因僅是因為要依照程序向大陸財政部申請。台灣財政官員表示絕不接受,一反之前的熱絡態度,「亞投行就差不多這樣沒有了」。亞投行能給台灣帶來的好處並沒有變,財政官員也沒有換,這是怎麼啦?皇帝的新裝」被揭露了嗎?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陸提出的「一國兩制」中,「一國」被明確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為地位稍高於港澳的自治實體。其後,海峽兩岸達成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大陸對台政策,已從明確「一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讓步為對方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即可。台灣方面也在「八一決議」中表明「台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兩岸互釋善意,經李登輝後期、阿扁時代的波瀾和「冷和平」後,2008年起以「九二共識」為合作基礎。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所不同的是,誰來代表這個中國?七十年代前的兩岸外事圍繞這一核心展開。聯合國2758號決議則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即由大陸來代表中國。但由於兩岸尚未統一,大陸派出的中國代表團尚無代表台灣人民的民意基礎;台灣參與的國際組織較少,在多個國際組織中義務多於權利,對於經濟發展並無太多助力。如何解決兩岸尚未統一情況下,台灣地區的國際參與需求便成為了一個問題。

台灣目前只是事實行使對金馬台澎的管轄權,兩岸迫於現實而未討論這一話題,由台灣方面自行為之,而大陸從來都堅持擁有整個中國對內主權的行使權。2000年,錢其琛副總理的「錢新三句」發表後,大陸願在「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兩岸對話與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談台灣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應該說,台灣加入亞投行,即屬於大陸願意談判的範疇。

國際間論文在談及台灣時,常常以實體代替,原因在於台灣地位為「地方性政府」或「非主權實體」。台灣方面似乎未意識到,「中華民國」實際是以被取消承認的舊政權,雖非法理擁有但事實治理台灣。台灣人認為台灣是「國家」,大抵有兩個原因。其一,台灣年輕人認為「中華民國」=台灣,是因為台灣的本土化進程與「去中國化」相結合,「民主化」與「爭台獨」夾雜在一起,嚮往「台獨」和民主的人都以推翻國民黨執政為目標,久而久之便合二為一,再難分離。「民主化」越深,則分離傾向也越高。「同心圓」史觀教育,更是強化了這一傾向。其二,台灣進行了領導人直選,造成了「台灣人管台灣,與大陸無關」的幻覺,讓台灣民眾以為台灣成為了「國家」,「非主權實體」則是「矮化」。此外,七十年代以前台北與北京爭奪一個中國代表權,儼然「中央政府」姿態,且認為自己才是「中國正統」,雖然遭遇失敗,但「中央政府」的氣場仍在,後要求與大陸平起平坐,更因大陸行使中國對外代表權而認為自己「被打壓」。

台灣政客大多知道這一點,但卻需要裹挾民意為自己爭取選票。所不同的只是,綠營需要升高這一民意為自己的政治「理想」服務,藍營則需要在民意壓力面前表達支持。名嘴更是有恃無恐,誰能罵得更high,誰能說的最玄妙,誰的收視率就最高,通告費也就越多。於是,當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表達,非主權經濟體申請加入亞投行要經所在國中央政府同意,這一意涵時,台灣便暴跳如雷。這只是「皇帝的新衣」被揭露了而已,誰讓名嘴和政客們視而不見呢?

中國人好面子,體現在兩岸也一樣。如果把加入國際組織的頭銜和身份比作「面子」、加入後能獲得的好處比作「里子」,那麼台灣就是寧要面子,不要里子。有「矮化『國格』」不要,沒有「對等尊嚴」不要。可是,台灣脆弱的經濟面,還能經得起這一番折騰嗎?2015年台灣經濟增長率只有0.75%,出口連續14個月亮紅燈。如果不能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必然會在區域一體化的浪潮中進一步邊緣化,這對於外向型經濟體的台灣極為不利。亞投行的項目會優先採購會員的設備材料,也能極大的促進會員間的雙邊和多邊交流。這對於外部市場開拓陷入瓶頸的的台灣而言,是個絕佳的機會。加入亞投行能增加曝光度,也可視為外事勝利。

一方面身子骨已經很虛弱,另一方面卻還要傲嬌。揭穿「皇帝的新衣」同樣會在島內孕育一股反大陸的思潮,如果蔡英文如前輩陳水扁一樣精於操弄,不排除兩岸陷入新的「冷和平」,未來的台灣「國際空間」則將會因此更加艱難。涉台外事只是兩岸關係的延續,若蔡英文不能解決大陸擔心的兩岸論述問題,台灣的外部空間,恐更難,而受害的,必然是台灣民眾。請新執政者三思。


推薦閱讀:

「新皇」登基,「老皇」赦免?可是,阿扁沒有貪污耶!
台灣買得起F-35戰鬥機嗎?
余文樂以「台灣女婿」身份回家,余文樂與他的台灣妻子是怎麼相識的?
台北一卡趴趴走│台灣
我在台灣——一小堆還沒被踩熄的罪惡灰渣,一小嘬以反人類為玩笑的垃圾皇民

TAG: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