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爐 (2011) 只為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每至清明時節,這座小城總會下起小雨。我曾經看過一篇雜誌上的報道說,在心情不好的時候聽憂傷的音樂,效果反而比聽歡快的音樂要好;如果以此類推,在細雨綿綿的陰天,看一部基調壓抑的電影,會不會起到洗刷心靈的作用呢?抱著這樣的心理,我找到了《熔爐》。要是說一兩年前談起韓國文藝,我大概只能想到舞台上的長腿和電音,但現在,我愈發覺得韓國人利用文化來自省歷史的積極性令人動容。直到現在,我大約只看過三、四部韓國電影,給我感觸最深的,其一是《熔爐》,其二是《華麗的休假》,後者按下不表,有機會以後再說。

影片取材於真實事件,卻安放在一個叫霧津的虛構城市,彷彿提醒我們這部電影並不只是針對某一事件的特寫,而是對整個社會的素描,和對未來的警示。修習美術多年的姜仁浩離開母親和年幼的女兒,從首爾來到霧津的一所聾啞學校慈愛學堂教書,卻發現這裡的孩子們都有著壓抑的性格。一次偶然經歷讓他揭開了校長、行政室長和老師長達數年虐待、性侵學生的黑幕。施害者們的心狠手辣讓姜仁浩下定決心,將他們送上了法庭。然而,當姜仁浩和霧津人權中心的徐有真將此事訴諸法律時,他們才發現伸張正義、懲治暴行在這個社會並不那麼理所當然:主管部門的「踢皮球」,尹慈愛拿錢買下民秀奶奶的原諒,金教授在風口浪尖選擇息事寧人,法官為了獲得更好的工作徇私枉法,滿口仁義道德的霧津教會也一味為罪犯開脫,讓人深感無力的慣例「前官禮遇」...... 影片的最後,案件以三名被告被輕判緩刑和民秀與朴寶憲同歸於盡結尾,讓人無望,而琉璃和妍斗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繼續生活,亦讓人看到希望。

初到霧津,姜仁浩說這裡的霧太大了。其實,哪裡的霧都很大,但身在其中的人又不自知。在霧中停留的時間長了,我們往往有霧不在身邊的錯覺。其實,不管我們是否揮舞雙臂,白霧總是把我們包圍。在孔枝泳所著的小說版《熔爐》中,隨後是徐有真堅持了下來,而姜仁浩選擇了退縮。無論是繼續鬥爭,還是選擇離開,我們都沒有理由站在虛無的道德高地上指責那些「努力過的人」。正如那句片中結尾最有名的台詞:「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看完這部電影,我們的眼睛不應被憤怒和淚水充滿,我們應當睜大眼睛,看清路的方向。在社會熔爐中,總有人執著地戰鬥著,開始,他們為改變世界而戰,後來,他們為堅守自我而戰。雖然最後,有的戰鬥者離開了,但對於那些被保護的生命來說,這一切的努力足以使他們認識到,每一個人格都有權利被珍惜,每一個被珍惜的人格,都應把希望傳遞下去。

第一次知道《熔爐》,是因為豆瓣上一則對於這部電影的經典短評,被無數人轉發:「他們有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有改變電影的國家。」韓國,和世界上所有國家一樣,也有犯罪,也有醜惡;但韓國也和其他國家不一樣,它敢於當著國民的面把國家的傷疤揭開。英文中,弱勢群體有時用「易受傷的」(vulnerable)來形容,這意味著面對暴力侵害,他們受傷的程度、恢復的時間、維權的艱難都是超過常人的。此時,就需要有「勇敢的人」為他們發出聲音。微觀地看,「勇敢的人」是片中的徐有真和姜仁浩,宏觀地看,「勇敢的人」其實正是拍出這部電影的人。崔健說:「藝術沒有政治目的,但又政治責任。」可以說,這部電影,以及促成這部電影的主演孔侑,在政治責任的履行上,做到了滿分。在這起悲劇中,施害者被輕判,甚至恢復了正常工作,但好在這個故事被寫成了書,拍成了電影,更讓人欣慰的是,電影並沒有被改成一個皆大歡喜的正面結局,而是將原型的命運殘酷地描摹下來。

2011年,《熔爐》在韓國公映時,每十個韓國人中就有一人觀看,甚至彼時總統李明博也前往電影院觀看此片,在全國範圍內引發了「熔爐現象」。影片激起輿論的強烈波瀾之後,人們開始關注那次事件的結果,網路上也出現了要求重啟案件調查的百萬人簽名活動。電影上映六天後,光州警方成立專案組重新偵辦此案,但最後的結果是警方發現現行的反性侵法律刑責太輕,且犯罪者已經過了法定追訴期,無法作出更重處罰。消息一出輿論大嘩,網民要求立法機構針對此進行修正。在電影上映的第三十七天,韓國國會通過了新的性侵害修正案,又稱為「熔爐法」,增加了對性侵者的量刑,同時又催生了連帶的《社會福祉事業法》,將社會福利機構納入外部監督之中。

在中國,這樣的事情何嘗不是屢次發生,這幾年曝光的教師、校長、官員性侵未成年學生的事例絕不少,我國法律也不比韓國殘缺,但受到處罰的也只是寥寥無幾,輿論只是激起一圈漣漪,又迅速冷卻下去。反觀中國,汶川地震了,傷者可以救援,但震中校舍的質量,不許調查,然後又是雅安地震,又是玉樹地震...... 每一次悲劇之後,都依然如故。為什麼我們對傷痛那麼健忘?是因為當局對文藝界的禁錮阻擋了落在我們身上的烙鐵,當局一次次封禁這樣的電影,當局一次次將民意對立法的倒逼扼殺在搖籃之中。針砭時弊的文藝作品所包含的正能量被一又一次的污名化為負面性的、煽動性的,殊不知這類題材正是文化的社會價值所在,這種價值所帶來的影響甚至高於事件本身。藝術就像一面鏡子,在人類自省的過程中,能夠放大臉上的皺紋和瘡疤,能反映更真實的自我。

韓國有《熔爐》,中國也有熔爐,讓希望在現實中往複沉浮,這熔爐的在2016年春天的投影是兩個消息。好消息是,嫖宿幼女罪終於在今年被廢除了。壞消息是,提問「新聞法立法」的《僑報》記者被新聞發言人令人尷尬的迴避扇了一個重重的耳光。

---------------------------------------------------必不可少的分割線-------------------------------------------------------

顯然,這又是一篇針砭時弊的中二文。

在這個小角落說明一下,我寫這些影評,主要的對象其實還是看過這些電影的人,因為文章中劇透的地方比較多。如果讀者沒有看過我寫的電影,誠心推薦您抽出時間去看看。我的影評不一定人人喜歡,但是我寫的這些電影確實都是非常優秀的。(考慮下次為沒有看過電影的知友們寫個影片介紹,方便大家根據這個決定要不要看。)

此文是2016年清明節所寫。文章在發布之後可能會不定期增刪修改,不過不影響整體思想。

謝謝大家!恩,就這樣,我們下周見咯~~~


推薦閱讀:

《我愛我家》24年後重聚,曾經笑噴的你今天淚崩了沒?
電影《異形》評價如何?
《斗破蒼穹》電影中蕭薰兒是誰飾演的?
戲說乾隆有娶劇中扮演的趙雅芝嗎?
未分級電影的分級制度是什麼?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影片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