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失聯四天在朝鮮

下午兩三點鐘,從朝鮮平壤開往中國丹東的96次列車依然龜速前行,午睡的人們逐漸醒來,三五成群開始聊天。我們這間窄窄的卧鋪,兩個下卧擠了7個人,對面的趙爺爺問:

小唐,那天在商店我就問你,你為什麼來朝鮮,當時我記得你回答說因為社會制度。現在能詳細說一說嗎?你看我們這個團,15個人,只有兩個年輕人,另一個是小夥子,而你還是個女生,照常理來說,你們不應該對朝鮮感興趣啊?

我為什麼來朝鮮

是啊,作為一個25歲的中國女生,我為什麼來朝鮮?

這個問題,從決定來朝鮮之後,周圍無數人詢問過我,從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有好奇者,也不乏鄙夷刻薄者:那窮地方有什麼好玩?便宜吧。……對於真心相問之人,必是耐心回答,其他則話不投機半句多,笑笑而已。沒有多麼大的目的多麼深刻的意義,朝鮮之行,不過是一個女生對於自己逐漸轉變立場的思想意識的探尋之旅。

熟悉的人都知道,在思想上我是一個偏西化的人。但以前,並不是這樣,甚至可以說是站在對立面。小學三年級,日記本里寫的是人民代表大會之類的新聞事件,而且是自發寫的,並非老師留下的命題作文。大學時回家翻到那一頁,看到那撲面而來的覺悟和熱心,為當年誓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的自己暗暗發笑;高中時,可以說是學生中第一批入黨的人,和同批次的長輩們在酒店培訓考試,然後就開始了交黨費的生涯,可那時的心境已與小學時迥異;等上了大學步入社會,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新聞,然後又從事著和新聞不沾邊的工作,思想上亦和高中有差別。回頭看過便會發現,自己的思想已經在不經意間從左轉向了右,而這不過是我人生中的三分之一,轉變仍在繼續。為什麼會逐漸捨棄小時候的觀念?它到底存不存在、正不正確?如果存在,是什麼樣子?我現在的觀念又是否正確?……

或許這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轉變,可能也是同齡人的縮影。從小學的「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模板作文結尾到今天,十多年間,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幾乎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過是鮮有人去追問這麼多問題。而我,作為一心想要探個明白、執拗了兩年終於來到朝鮮的人,也就因此成了同齡人中的異類。

現在,我已經來過了朝鮮,但我的問題,都能得到解答嗎?

孩子是國家的王?

去開城路過平壤學生少年宮時,導遊金導自豪的向我們介紹,少年宮所在的地址原是要建設政府辦公場所的,但被偉大的金日成同志言辭拒絕了:孩子是國家的王,我們要把最好的地方留給孩子用。於是就有了眼前的少年宮。金導再次強調了朝鮮免費教育的政策及孩子們的幸福生活,可我的眼前卻仍是火車途中略過的灰頭土臉的姐弟倆。

那是在從丹東駛向平壤的火車上,窗外是大片的水稻田和零星樓房。其中,一幢四五層小白樓中的姐弟給我留下了朝鮮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的印象。像是蹭髒了的白牆,漏出幾個整齊劃一方方正正的黑洞之窗。左一的洞中,身著一紅一白衣物的兩個姐弟怯生生地向經過的火車張望,又像是向火車上的人張開了懷——似乎不滿身後姐姐一點點推開窗子的小心翼翼,站在前面的弟弟一下子將窗子完全推開,將自己和姐姐完全暴露在遊客面前。感謝平壤火車的緩慢,局外人有時間來自以為是地猜度他們的心思:火車開往哪裡?車上的人們是不是很幸福?他們吃什麼喝什麼?……那膽怯又渴求的眼神,太讓人希望他們是火車上的一員,而不是被列車拋下,最終被身後的黑洞吞沒。可惜這是在禁止拍照的路上,相隔一個卧鋪房間的走廊,便是虎視眈眈的朝鮮安全員,無法用照片留住這個畫面。除卻姐弟倆,無論是去妙香山、還是去開城的路上,我們都能看見許多灰撲撲髒兮兮的孩子。他們衣著不同、個頭不一,但好奇與渴望卻未曾改變,如果車上的人們同樣招手回應,你便會看到一個個天真的笑臉,還有那再次舉起猛搖的手。

也許正是這些最普通最平常的朝鮮孩子,讓我對那句「孩子是國家的王」和萬景台少年宮孩子們的歌舞表演並無太多感情。衡量人民幸福與否,從不是看最上層的人,而是最底層的人。孩子們的表演確實精彩,現場的掌聲幾乎未曾間斷,但僅能聽懂的「金正恩同志」歌詞,就讓人失掉了很多鼓掌的興緻。

註:技藝無可挑剔的少年宮歌舞表演。

註:左為偷拍鄰座的朝鮮工作人員。他手持內部話筒,遙控演出節奏;右為少年宮門口恭送遊客的孩子。演出結束時,台上的孩子們只接受鮮花;遊客們帶來的糖果、衣物、文具等禮物可在門口贈送。

「我們會將他(美國)掃得一乾二淨」

不去板門店,不會知道自己骨子裡竟然擁有那麼多冒險因子。前一晚的宿醉加飲食不適,讓我在兩三個小時的路程中一直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可在下車的一瞬間,看到荷槍實彈的朝鮮人民軍,聽著導遊一遍遍提醒「這就是板門店,現在的位置不可以拍照,允許拍照的地方我會告訴大家,否則都不要拍照」,一下子就滿血復活。那些停留在書本上的事件,第一次走到眼前,1953年簽訂朝鮮停戰協定的場景一一重現,在兩軍對峙中觸摸到仍然發燙的歷史。

註:板門店入口,朝語四字意為「自主統一」。

註:朝鮮人民軍講解員介紹停戰協定簽訂的場景。

當時,南日大將與哈里遜中將在這裡簽字後,協定送至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將軍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上將分別簽字。

朝鮮游 http://v.qq.com/boke/page/h/7/w/h0170q2ze7w.html

不知在場的幾位西方遊客聽到那句「如果美國再次對朝鮮半島發動戰爭,連一個人也不留下來,我們掃得一乾二淨」作何感想。似乎在場的遊客早已走進了一個新的時代,而他們,還停留在自己的認知國度。

註:朝鮮人民軍與駐韓美軍對峙。

在沒有遊客的日常,朝韓各自只會有一兩名士兵當值,我們所見的十幾名士兵對峙,可以說是他們對遊客的配合。此外,這次朝鮮之行唯一的遺憾便是沒有進入軍事委員會議室(三個藍房子之一)參觀。據雙方約定,一方有遊客參觀,另一方當天則不得帶人進入。我們去時,對方已有美國遊客參觀,只好遺憾錯過。從某種程度上說,雙方在政治上緊張對立,在旅遊經濟及政治宣傳上卻存在一定默契。在此之前,我從未將韓國列為旅行目的地,但現在它似乎可以作為參考——不知一線之隔的對面,是怎樣對此地進行宣傳?

無論從「板門店」的名字、簽字大廳的一夜建立還是停戰協定簽訂的過程,你都能發現中國的影子。且不議朝鮮今日航行方向正確與否,抗美援朝都是中朝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這似乎也能解釋為什麼赴朝旅遊中國遊客最多的是中老年人。在另一處景點中朝友誼塔,獻花致敬的心情和向金日成、金正日銅像入鄉隨俗的獻花不同,那種發自肺腑的嚴肅和尊敬讓人心情沉重。

註:鮮花20塊人民幣一束,專供遊客的循環經濟。來自北京的邊阿姨還特地帶來了紅星二鍋頭和三個蘋果,讓戰士們嘗一嘗家鄉的味道。

註:中朝友誼紀念塔內存放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名單,右圖為遊客在查找人名。

註:萬壽台大紀念碑前,朝鮮民眾與朝鮮人民軍在清掃地面,儘管沒有任何髒東西。遠處是集體合影的中國遊客。

你們中國男人真好

這恐怕是朝鮮導遊金導最愛說的一句話。金導年近30,165左右的個子,身材勻稱,相貌端莊,但並未婚配,仍是新裙子(朝鮮稱未婚男女為「新褲子」、「新裙子」)。和商店裡的售貨員、酒店裡的服務人員一樣,這些被允許接觸遊客的朝鮮人,在當地都可以說是比較富裕、有地位的一類人,但這似乎並未對金導的婚姻有所助力。

從她的講述中,可以清楚感覺到朝鮮仍是一個重男輕女、或者說是大男子主義盛行的國家,雖然他們常把「男女平等」掛在嘴邊。男女婚嫁時,彩禮、嫁妝均由女方準備,如果用中國話形容,男人似乎可以「空手套白狼」。金導講到這裡時,特地給我們講了一個笑話,故事大意是一對夫妻育有三女,前兩個女兒出嫁的彩禮嫁妝已經掏空了爸媽所有的積蓄,第三個女兒出嫁時,父母已無力拿出任何東西。後來女兒割走了爸爸的鼻子——留著插筷子用。這個笑話講完後,沒有人發笑,只覺得遍體生寒。此外,女人婚後,需要承擔洗衣做飯、照顧孩子等一切事情,男人只負責上班,下班之後便是看電視喝茶,做家務被視為男人之恥,以致於在市場買菜的外國男人,都會被朝鮮男人取笑辱罵。

「我們朝鮮女人都希望嫁給中國男人」,在聽過遊客們描述現在中國流行「男人做飯」的現狀後,金導滿懷期待地補充。

但這恐怕只能是希望。現實生活中,朝鮮並不允許與中國人通婚,朝鮮人可以被公派到中國工作或是學習,但時間一到,仍需回國;如要與中國人結婚,除非中國人願意去朝鮮。從婚姻的角度考慮,這些在朝鮮最前沿、與世界接觸最親密的朝鮮女人,一方面在當地享受著較為優渥、眾人欽羨的生活,另一方面卻也被外面的世界吊高了胃口——一般的朝鮮男人無法入眼,而軍人、教師、醫生三大最受歡迎的男人群體也不會考慮她們——這些男人最愛的女人是操持家務的主內型,而非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女強人。一言以蔽之,她們的大腦,精神層面的追求已在向我們靠攏,而雙腳卻仍然困在泥沼,上下不協調的結果就是,寸步難行。

這一點在黃哥那裡得到確認。黃哥是北京一個旅行社的老總,這次帶了一個22人的旅行團,經營朝鮮游十多年的他,每年都會抽出時間親自帶團到朝鮮來一兩次。他認識的朝鮮女強人很多便是如此,「三十歲算可以了,四十歲還有單著的呢。」在中國國內,女人到了這個年紀處境已不自然,更何況朝鮮。「以前小金還會挑剔,現在不挑了」,旅程最後,自稱「剩女」的金導如此調侃。除了祝福,我們似乎無能為力。

這或許就是徘徊在閉塞與開放之間的灰色人生。有的時候,無知可能會很幸福,因為一旦打開世界的大門,有了對比,便有了痛苦。想到剛上平壤火車時,那個讓我沉思好久、負責檢查行李的人民軍小男生。許是領隊的身份,他對我的行李只淡淡地看了一眼,下一秒卻又萬分警覺地站起來,拽起中卧一個小小的手包:這是誰的?站在過道上的我,無比清晰地看到陽光下他認真翻查的側面,年輕的臉龐年紀不會比我大,表露出的卻是我少有的堅定與執著。對遊客的我們來說,他們此舉無異於自欺欺人的幼稚笑話,不肯睜眼看世界的掩耳盜鈴之舉,卻鮮有人從他們的角度去想。在一個被洗腦已久又閉塞落後的國家,他們很可能將自己的工作視為保衛祖國的一道防線。身為同齡人,我看著他覺得可憐,可若是一個西方青年看我,是不是也是同我一樣的心情?區別不過在於,我正在了解這個世界的多面性,會有思考,而對於這個人民軍小戰士,朝鮮即世界,他還很幸福。

封閉之中的美麗

在丹東入關前,送團人劉哥就反覆強調,什麼地方什麼地方不允許拍照。其實總結起來無非一句話:光鮮好看的地方可以拍,破敗蕭瑟的地方不可以,另外人民軍不能拍。

可眾所周知,遊客所看到的都是美化加工過的幸福,我們更希望能看到真實的朝鮮。於是,當夜遊不可觸碰,偷拍就成了如我一般年輕人的主要發力點。涉及機密的地方看不到,也不會去碰,但日常的朝鮮,完全不必遮遮掩掩。

註:羊角島酒店27層窗外的景色。前兩天一直陰天。正常拍攝。

註:臨走那天終於放晴,同是窗外之景,但明顯有了生氣。正常拍攝。

註:平壤街景。平壤市內車輛還算多,但仍以步行或自行車為主。其他地區,車輛寥寥。所以金導很自豪「朝鮮沒有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偷拍。

註:平壤街景。建築多為上世紀80年代或80年代之前所建。有陽台的為民宅,無陽台的為工作大樓,偷拍。

註:平壤街景。好天氣果然是最好的美化工具。偷拍。

註:平壤街頭的女交警。朝鮮人很自豪的平壤特色之一。知道我來自大連後,嚴導最先想到港口城市,其次便問我大連女騎警。偷拍。

註:金日成故居附近偶遇的老師和小學生。在朝鮮,成人衣著幾乎多是灰藍黑,鮮艷的顏色,是孩子們獨有的生氣。偷拍。

註:以上四張為高麗博物館圖。朝鮮之行最美麗的一站。文物一個沒記住,完全被美景震住。懷抱粗的大樹們,會讓你感慨落後閉塞的另一面,環境絕佳,沒有開發。正常拍攝

註:開城街景。朝鮮不允許在陽台晒衣服,於是陽台與鮮花變成了朝鮮最常見的搭配。偷拍。

註:周邊城市及鄉村圖。偷拍。

註:鄉村土路上的卡車、塵土與行人。此圖為兩圖拼接。偷拍。

註:平壤至丹東列車窗外的景色。朝鮮可以考慮只在天氣晴朗的日子接待遊客,自帶美化。偷拍。

註:以上五圖為人民軍系列,偷拍。

十三億七千萬之十七的緣分

標題的靈感來自金導。第一天啟程時,她用「十三億中國人民和七千萬朝鮮人民(他們流行的說法,包括北朝鮮兩千萬,南朝鮮四千萬,海外一千萬)的緣分」來形容我們的相遇。四天旅程下來,發現確實如此,到朝鮮旅遊本就生僻,已經能篩掉一大片水分極高的人,剩下的這些,不是志同道合,也有七八分共同語言。

去的時候,我們是無正式中國領隊的七人團,到朝鮮後,與另一個無中國領隊的八人團合併,組成了十五人團。團員有去過60多個國家、攝像寫書的旅行家,有低調儒雅的從政者,有事業有成的經商者,有八九十歲攜手漫遊世界的老夫妻,也有年輕上班族……或許這就是旅行的另一大迷人之處吧,你在路上追尋意義時,也會遇上不同的人,然後彼此認識熟悉,打開更多的世界。

註:作為最後一站,金日成廣場成為了合影之地。這是出發時的七人團。左起第三人為朝鮮導遊之一的金導。

註:回國前一夜,在酒店向團里其他六位成員及自己寄了明信片,作為朝鮮一行的留念。事實證明,只有河南洛陽的胡叔叔和遼寧大連的我自己收到了明信片,其他五張不知所蹤。

註:在朝鮮組成的十五人團。前排左起第一人為朝鮮另一導遊嚴導。

除卻國內遊客,朝鮮的兩名導遊金導與嚴導也很好相處,大家都很喜歡他們。

註:一次私人夜話。15瓶大同江瓶酒下肚,第二天起來還發暈。曾在啤酒廠工作過的胡叔叔說,朝鮮啤酒仍採用傳統工藝,味道很純正,後勁夠大。

……

「那看過朝鮮之後,你得到什麼結論了嗎?」

「改革開放真的很好,不能退後」,我停頓好久,才回答趙爺爺這個問題,說完大家都笑了。無論是來朝鮮之前,還是朝鮮行程之中,抑或是朝鮮游之後,很多人都會把朝鮮與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放在一起討論,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們今天恐怕也是很封閉落後的狀態。但既然已經開放了,那就必須往前走,而且不能只求走得快,還要走得舒服。身為年輕人,與父母一輩服從的性格不同,我們更希望能參與到每一個進程之中,無論大事小情。當權利與意識已經覺醒,就應該讓它發揮能量,而非避如蛇蠍。

可能上面一段話會讓你覺得不適,但這是我能寫到這裡的最偉光正的結語,雖然現在的疑惑更多。

後記:

此次赴朝時間為2015年10月。

部分照片來自團員錢暢,已獲許可並再次表示感謝。

最後放一張丹東鴨綠江夜景圖,那日的白天還在朝鮮,晚上回到丹東和黃哥在江邊散步,想想對岸夜間漆黑一片的缺電國度,恍若隔世。


推薦閱讀:

平壤馬拉松~2018去朝鮮跑一次馬拉松~
朝鮮行(一)
朝鮮行(十七)
朝鮮行(十三)
朝鮮行(十九)

TAG:朝鮮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