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寶媽媽看過來,人見人愛的胖寶寶真的好嗎?

「我家寶寶x個月才xx斤,長得好慢怎麼辦?」

「我寶寶生下來才6斤,別人家的都8斤。」

「當然要給寶寶多吃啊,否則這麼瘦,怎麼行呢!」

「寶寶最近長得慢了,是不是缺鈣啊?」

這是許多媽媽最常見的聊天話題。白白胖胖、肉乎乎,這些都是讚美嬰兒的詞語,也成了很多媽媽過度追求的目標。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看待胖寶寶這個問題。

胖寶寶是一場短暫的「青春飯」

在不考慮臉的情況下,你更喜歡哪個寶寶?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左邊的胖寶寶。

這兩張圖呢?當然是右邊比較好看,對嗎?

好了,記住你的答案,我來說說我的堂弟。他是一個典型的過度餵養後胖寶寶,出生體重五斤多,他的外婆逢人就說:「他生出來才一個熱水瓶那麼大,給我一勺一勺喂大的,現在多胖。」小時候他是備受歡迎的小胖墩,因為胃口好、能吃,每個大人都愛給他夾菜,看他呼嚕呼嚕全部吃完。

這種局面大概持續到小學高年級。後來他還是那麼能吃,而大人們的話變成了:「你太胖了,要減減肥了。」 這樣的話題持續至今,他一直沒能瘦下來。要知道,只有四分之一的胖寶寶長大後會瘦下來,而四分之三的胖少年長大後還是胖。

這樣的故事基本我們每個人都遇到過,或者是身邊的小夥伴或者是本人。米其林寶寶好可愛,但好可愛的時期好短,當他成長了,大多數人對他的態度就變了,這其中也包括了你我。

而為了這樣短暫的幾年「人見人愛」,付出的可能是寶寶一生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兒童肥胖定為21世紀面臨的最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

胖是一場持久戰

短暫的「青春飯」結束後,胖寶寶已經是胖兒童或胖少年了,此時他不得不面對許多問題,其中也包括了周圍人的嘲諷。胖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影響心理健康。「抽條了就會瘦了」、「青春期過了就會瘦了」,被這樣的話安慰(忽悠)著,等啊等,25%左右的小胖子瘦了。75%的小胖子還是沒瘦。發育也靠不上了,就只能靠意志力與堅持減肥成功,讓當年瞧不起他的人都大跌眼鏡,比如彭于晏。

為了打造男神身材,除了每天像上班一樣地泡在健身房裡鍛煉,他還必須嚴格控制飲食,只吃水煮雞胸肉、生的蔬菜,不放調料,拒絕各種飲料、甜點。看到這個食譜是不是有「人生還有什麼樂趣?」的感受。

為什麼那麼辛苦呢?因為兒童少年時期,脂肪細胞也在高速生長,胖小孩的脂肪細胞都比別人多,成年以後,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脂肪細胞的體積而非數量,那脂肪細胞多的人就需要格外努力去維持才能不復胖。

對於並非男神、女神的我等凡人,一般是做不到如此苛刻地對自己的。那也有人決定不要再壓抑自己的天性,吃呀。於是去年夏天,就有了曾經的減肥偶像鄭欣宜復胖的新聞。

儘管她的復胖宣言是一碗追求自我的勵志雞湯,可還是不得不注意到下面的內容:「從小到大都與『胖』字畫上等號,被外界用恥笑的眼光看待;身體已經習慣了肥胖生活,任我怎麼吃藥、怎樣忌口,怎樣去運動,胃痛依然都在,身體彷彿告訴我,我不夠飽、吃得不夠,胃痛的夥伴就是失眠。」

八歲就膽固醇超標、罹患高血壓的她,就算接受了復胖,健康的警鐘仍會一直在耳邊敲響。除了肥胖、早逝和殘疾出現的幾率大增,肥胖兒童還會經歷呼吸困難、骨折風險升高、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徵兆、胰島素抵抗及心理影響。甚至早在嬰兒時期,威脅生命的原發性腸疊套就幾乎是胖寶寶的專有名詞。

瘦寶寶就一勞永逸了嗎?

錯!體重對於低體重早產兒及足月小樣兒的父母來說一直是塊心病,而恰恰是這樣好小好瘦的寶寶卻是肥胖;以及成年後各種慢性病的高危人群。過度餵養,一心追求體重、追趕速度過快都會給寶寶的肥胖及健康問題打下伏筆。套用小D住院的NICU主任的話,「寧可寶寶健康的瘦,也不要病態的胖。」

生長曲線的迷思

持續記錄的生長曲線是評估孩子生長發育的重要工具。我國超重、肥胖兒童比例大,所以非常不推薦使用 《中國九市兒童的生長標準與生長曲線圖》,會讓正常的寶寶變成「不達標」。純母乳寶寶6個月內推薦使用CDC2000的生長曲線,混合餵養、奶粉寶寶及六月齡以上的母乳寶寶均可使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生長曲線。

很多媽媽會用app記錄生長曲線了,可對曲線上數字產生了誤解。首先生長曲線不是錄取線!並不是低於50%就要被淘汰了!就不合格了!不能將50%看做合格線!相反的,體重達到98%及以上這個看起來「很美」的數字,反而是危險的肥胖信號。(身高超過97%,目前研究無不良影響)。

比起生長曲線上百分位,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生長趨勢。寶寶通常會沿著一定的曲線發育,只要在正常範圍(3%~97%內)並且持平穩上升趨勢就無需擔心。早產兒和足月小樣兒在初始的幾個月,生長曲線會呈追趕態勢,之後回到正常的生長線後不再快速生長。這並不是寶寶吸收不好了,千萬不要誤讀此時趨緩的曲線。

現在仍有一部分兒保醫生對早產兒不使用糾正月齡評估或是評估孩子生長發育只看單個絕對值不考慮生長曲線,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改變不了他的觀念至少可以選擇換一個理念先進的醫生。換不了醫生也沒關係,你說就說吧,科學育兒的父母要堅定自己的立場,至於那些奇奇怪怪的保健品、補品,咱們不約。

有一種「瘦」是需要干預的

當寶寶的生長曲線長期低於3%或者在短時間內下降兩條曲線以上,此時就需要尋找專業的醫生,尋找寶寶生長緩慢的原因。記錄下寶寶的日常食譜,與兒科、營養科大夫探討原因。生長曲線反映出發育過緩的寶寶家長切莫用「天生的」之類的說法麻痹自己,耽誤寶寶,造成終身遺憾。

良好生活習慣打造一生健康

孩子的體型會受到遺傳的影響。矮小的父母易有矮小的孩子,而高大的父母一般孩子也高,胖爸胖媽生胖寶寶等等。父母們在攀比體重、身高時往往忽視了自身的因素,體操運動員的孩子和籃球運動員的孩子比個子,肯定是要吃虧的呀。除了遺傳外,家庭生活方式,特別是飲食習慣也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

一歲內的胖寶寶不需減肥,母乳媽媽可以少攝入肥肥的肉湯等高脂肪食物。無論胖瘦,添加輔食後要注意葷素搭配,水果不能代替蔬菜,拒絕各類果汁。一歲後的孩子運動能力增加,鼓勵孩子多做運動,均衡飲食不偏食。

始終不要給孩子高脂肪、高鹽、高糖的食物,瘦寶寶也不要隨便進補。不要小看了甜食,孩子比大人更能吃糖,很甜都不會齁,所以因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兒童2型糖尿病已從罕見病變得越來越常見,美國新確診一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僅3歲,而我國有近五分之一的學齡前兒童超重,遠比美國多得多,每年兒童2型糖尿病的增長速度是10%。

我們這一代父母,從小自己都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下。而為什麼現在又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影響我們的寶寶呢?比體重、比身高、比大運動、比說話,在父母們攀比的時候,孩子被無奈地牽扯了進來,就像當年的我們一樣。

當家裡的長輩來挑剔體重的時候,耐心跟他們講道理或者給他們看這篇文章,科普肥胖的危害。當小區阿姨們嘰嘰歪歪時,勇敢地告訴她們:「我們健康著呢」。再也不要用「我的寶寶才X斤」這樣的句子來說一個健康、正常、有良好生長曲線的瘦寶寶了。做了父母更需要用理性思考問題,用科學武裝自己,寶寶一生的健康取決於你現在的行為與決定。

作者:Alicia媽媽

本文經微信公眾號大J小D(jiayoubaobao2015,加油寶寶的拼音)授權轉載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因女兒小D28周早產,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以及小D的奮鬥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天才寶寶:為你精選的育兒日報

推薦閱讀:

Dr.Mommy快訊 | 不能給1歲以下的嬰兒喂果汁
回奶了怎麼追奶最有效?哺乳期快速追奶的簡單方法
以愛之名的控制欲,能喪心病狂到什麼程度?
如何快速哄睡孩子?原來是有辦法的
孩子喜歡罵人、說髒話,是學壞了嗎?

TAG:育兒經驗 | 育兒知識 | 寶寶餵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