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作者】西湖·杭州灣與錢塘江

西湖成因——潟湖說

西湖原是錢塘江北岸的一個海灣,地處錢塘江入杭州灣處,受海洋作用,起初水體為鹹水。

由於錢塘江從上游搬運的泥沙受相向的海洋潮汐和波浪作用逐漸沉澱下來,形成沙坎和沙壩(或先形成岬角後逐漸沉積形成沙洲),最終海水被截斷,灣口塞住,變成潟湖。沙坎或沙洲的發育使得潟湖與錢塘江阻隔形成內陸湖,注入西湖的其它河道帶來淡水,潟湖內水體逐漸淡化,鹹水灣變淡水湖。

期間,伴隨著第四紀冰期的到來,海水蒸發水分轉移到大陸冰川被固定下來,海平面下降,也是促進潟湖形成的原因。

既然西湖形成與潟湖相關,自然無法擺脫所有潟湖所面對的難題,就是泥沙不斷淤積最終會將湖體填平。因此,歷朝歷代都對西湖進行疏浚,以保證其水質,航行和游賞功能。北宋時蘇軾治理西湖,用挖出來的湖底淤泥,堆築起自南至北橫貫湖面2.8公里的長堤,後人為紀念他,將這條長堤稱為「蘇堤」。

杭州灣——喇叭式三角港海岸

浙江的岸線極為曲折,發育了一些大型而狹長的海灣,它們深入陸地,河流水量與海洋潮量相當或偏小,灣內主要受潮流影響。河流下游被海水淹沒,成為漏斗狀(被稱為「三角港」)的廣闊港灣。錢塘江下游三角港面積大,發育典型,宛如海灣,因此常稱為杭州灣。

喇叭口狀海岸的形成,與長江有莫大關係。長江巨大流量和輸沙量,使得長江三角洲南岸沙嘴的發展,與此同時錢塘江泥沙沉積使北沙嘴的成長,逐漸彙集封閉形成另一潟湖——太湖,並由此形成了喇叭口北岸的杭嘉湖平原。

在南岸,則由於東海潮流裹挾長江入海口泥沙在喇叭口南岸沉積,並彙集南岸山嶺的泥沙,淤積成喇叭口南岸平原。

錢塘江雖徑流豐富但含沙量小,物質以顆粒勻細的細粉沙為主,極為鬆散,抗沖能力小。再加上海潮的沖刷,使它不可能像長江那樣發育成三角洲平原而形成三角港海岸。

在科里奧利力作用下錢塘江水侵蝕南岸,為何杭州灣北岸所受侵蝕比南岸嚴重?

前面已經提到,杭州灣內潮汐作用強,海洋作用大於河流作用。由於出海口大而深,漲潮時,東來海水大量西進,遇到逐漸變窄河口,並與河流來水彙集,潮波的能量被集中,潮差增大,流速也加大,於是形成錢塘潮。

在海水西進過程中,受科里奧利力影響,潮流向北偏移,同時侵蝕北岸。

而在夏秋季節,盛行東南風,北岸成為迎風岸,也易遭受海浪的沖刷。

(資料來自互聯網,本人僅編輯)


推薦閱讀:

TAG:西湖 | 錢塘江 | 杭州 |